第25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
【新課擴展】古巴導彈危機說明,美蘇的爭奪由歐洲、亞洲擴展到美洲。古巴導彈危機雖然使美蘇幾近核戰爭的邊緣,但后來仍是通過和平的方式化解。這說明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雙方對待戰爭態度謹慎,誰也不敢輕易動武。蘇聯最后從古巴運走導彈,說明當時戰略優勢仍在美國一方。
(5)在“冷戰”的陰影下,國際關系中還發生了德國分裂、朝鮮分裂、越南戰爭、古巴導彈危機。從以上四件事情的發生和解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從以上四件事情的發生和解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美蘇“冷戰”給世界和平帶來巨大威脅;受到大國控制的世界局勢瞬息萬變;美蘇“冷戰”重點在歐洲,在亞洲主要是“熱戰”。
2、美蘇兩國未發生大規模的直接武裝沖突,從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3、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
4、使世界處于核戰爭的威脅下
【合作探究】:如何評價“冷戰”
(1)積極作用:
①有利于緩解世界緊張局勢,在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雅爾塔體系消除了德日兩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有資格打世界大戰的美蘇兩國又長期勢均力敵,使雙方均不敢貿然行事。這種建立在大國均勢基礎之上的國際秩序,雖然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但卻使大國行事時有一定的約束。
②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革命的進行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多極化格局的出現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并進一步影響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2)消極作用:
①打上了濃厚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無視弱小國家利益,導致戰后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②擅劃國界,分裂國家的做法,種下了不穩定的禍根,導致日后世界的紛爭和不安寧。
③戰后兩大集團日益演變成美蘇聯各超級大國的工具,為謀求霸權,兩強展開長期的軍備競賽和地區爭奪,導致世界局勢長期緊張動蕩。
④兩極對峙的格局下,國際經濟秩序長期得不到改善,給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本課小結】
(指導學生閱讀導與練p161教材思維啟迪3)
美蘇兩極“冷戰”格局的形成是戰后兩國政治、軍事實力均衡的產物,兩極格局之下,美蘇兩大集團為各自的集團和國家利益不惜以大國意志分割世界,人為造成長期的國家分裂、地區沖突和骨肉分離。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冷戰”背景下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抗衡既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從而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狀態。
習題解答
學思之窗
(1)軍事政治性質。
(2)使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了。
本課測評
思路引領:這道題目要求學生全面理解“冷戰”的含義及其出現的原因,考查對二戰后的國際局勢全面理解的情況,檢驗學生對一些重要的歷史概念的掌握情況。答題時可以從戰后世界力量對比、美蘇利益沖突等方面分析挖掘。
答案提示:①“冷戰”政策是指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敵對活動和對抗形式,以遏制共產主義。②原因:二戰改變了國際政治力量的對比;美蘇戰時同盟基礎的消失,雙方關系逐漸惡化;美國確立了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蘇聯努力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方面根本對立;二戰剛剛結束,美蘇雙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