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合作探究
蘇聯解體后的世界格局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 蘇聯1960年-1985年經濟增長率百分比(根據蘇聯1985年《國民經濟年鑒》
1961-1965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81-1985年
6.5 7.8 5.7 4.3 3.6
材料2 (下面是70年代至80年代蘇聯的理論口號)“20世紀時資本主義存在的最后世紀,到這個世紀末,將根本沒有資本主義,或者只剩下為數不多的資本主義殘余”
——瓦爾加《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
材料3 西方反訴反攻的敵對勢力長期以來通過各種途徑對蘇聯進行意識形態方面的滲透,并采取種種手段施加壓力和影響,攪亂群眾和干部的思想。
——1996年人教版《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
結合材料1、2、3及所學知識,從經濟建設、理論建設、思想建設三個角度分析蘇聯社會主義道路失敗的原因,從中可得到哪些啟示?
材料4 國際形勢的變化怎么看?舊的格局是不是已經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經定了?國際上議論紛紛,國內也有各種意見……現在舊的格局在改變中,但實際上并沒有結束,新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和平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發展問題更加嚴重。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材料4中“國際形勢的變化”的含義是什么?指出引起之一變化的原因及當前這種國際形勢的突出特點。
知識檢測
1.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巨大挫折,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表明
a. 社會主義制度已經不符合上述地區經濟、政治發展的要求
b. 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的“和平演變”政策獲得了決定性勝利
c.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制度斗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d. 資本主義制度到目前為止是人類歷史上最理想的社會制度
2.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 b.動蕩的國內環境
c.西方“和平演變”的影響 d.沒有從根本上改革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3.隨著兩極格局解體和日本經濟實力大增,日本越來越不滿足于“經濟強國”的地位,積極謀求與之相適應的“軍事大國”和“政治大國”地位。為此,日本眾議院通過了允許向海外派遣軍隊協助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法案,并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下列說法中不能表明上述現象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