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第4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課程標準】
1.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2.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課標解讀】
1.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注意把握中央決策機構的變化與地方行政機構的變化兩條線索。具體內容應包括漢代中樞機構的變化和郡國并行制、魏晉南北朝中樞機構的變化、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地方節度使制度、北宋從中央到地方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元朝的興盛制度。教材中對七國之亂、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北宋的極貧積弱的講述,是對上述問題的深化,應分析理解。
2.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清朝設軍機處是專制主義空前強化的表現。應該掌握上述史實,了解明清中樞機構的變化,理解君主專制的特征及其影響。
【考試大綱】
1.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2.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
【知識梳理】
一、西漢專制集權的加強
(一)背景:七國之亂
1.原因:漢初,劉邦在推行 ,逐一鏟除 和 的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王駐守各地,但 和 之間矛盾激化。
2.經過:前 年,吳王 借口“清君側”,聯合其他六國諸侯王發動叛亂。
3.結果:漢景帝平定七國叛亂,諸侯王的 和 權力被收歸中央。
(二)漢武帝的集權措施
1.目的:強化皇權,鞏固國家統一。
2.措施:在中央建立 ;地方上實行 ,設置 。
3.意義: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權力集中導致了外戚和宦官專權,政局動蕩。
二、唐末五代的割據混戰
(一)藩鎮割據
1.成因:平定 后,唐代宗將 及 封為節度使,節度使權力膨脹。
2.后果:藩鎮割據勢力進一步發展,導致 分裂局面的出現和延續。
(二)五代十國
1.實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繼續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