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三級會議的召開;攻占巴士底獄;君主立憲派掌權;《人權宣言》;吉倫特派統治;瓦爾密大捷;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雅各賓專政;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熱月黨人和督政府;拿破侖及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拿破侖的對內政策;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及其評價。
2.能力要求:(1)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啟蒙思想的傳播與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的危機的關系,培養學生運用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的觀點,分析歷史發展進程的能力。(2)分析巴黎人民三次武裝起義的作用,以及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分別在革命中的歷史貢獻。(3)比較教材中關于制憲會議的法令、《人權宣言》的有關內容和《1791年憲法》有關規定的異同。(4)正確、客觀評價羅伯斯比爾、拿破侖等歷史人物的功過。
3.情感目標:巴黎人民三次武裝起義,為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打退國內外封建勢力的進攻作除了積極貢獻,是人民的力量在革命關鍵時刻挽救了革命,把革命不斷推向高潮。
課時安排 3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1)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重點。教材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阻礙,第三等級反對特權等級,啟蒙思想作了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政府財政危機等方面說明法國的專制統治陷入危機,必然爆發革命。(2)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當權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重點。君主立憲派統治時最大成果是發布了《人權宣言》,用法律的形式否定了王權和等級制度,吉倫特派掌權時成立共和國、處死國王,雅各賓派專政摧毀封建制度賴以存在的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以上不難看出法國革命是怎樣一步步走向高潮的。(3)拿破侖的對內措施和對外戰爭又是一個重點。拿破侖的對內措施使法國擺脫困境,鞏固并發展了大革命的成果。早期對外戰爭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阻止了專制制度在法國的復辟,捍衛了大革命的成果;后期戰爭的侵略性、爭霸性是帝國覆滅的重要原因。
2.難點分析:(1)大革命過程中三個派別都頒布過土地法令,這些法令之間有什么區別與聯系,是一個難點。宜深入分析,前后聯系,同時說明三個派別都反封建,其政策有連續性,步步深入,最終完成摧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任務,也起到了動員人民的作用。(2)對拿破侖對外戰爭的評價也是一個難點。戰爭的性質、作用、影響因時間、對象的不同有很大變化,應正確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課堂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還記得英同資產階級革命何時爆發?有何影響?
生:(回憶并作答)
師: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標志著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從封建制度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而法國大革命則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板書第五節課題)
一、大革命的爆發
1.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分析概括革命前夕法國的經濟、階級關系、意識形態、財政狀況)
生:(閱讀、分析并概括)
師:(結合學生意見,板書)
(1)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根本原因)
(2)社會等級嚴重對立
(3)啟蒙思想對封建專制的沖擊
(4)財政危機的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