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經濟政策
第4課
【考綱課標解讀】
知道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
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中國土地制度演變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的變化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對中國古代農業和商業發展產生的影響。理解“海禁”與“閉關鎖國”的含義。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變及其影響;“重農抑商”政策實施的原因和評價;“閉關鎖國”政策實施的背景及其評價,是本課的重點。土地所有制的演變,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歷代政府的經濟政策與時代特點的關系,是本課的難點。
【考點概括梳理】
一、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
1、規律引導:演變的實質是 的調整,演變的根本原因是 的發展
2、演變:
(1)原始社會:土地屬于 所有。
(2)奴隸社會(夏商周時期):土地國有制(井田制:以國有為名實為貴族所有)
土地歸 所有,一切土地屬于 ,國王把土地層層分封,受封者時代享用,不得 ,但要向國王交納貢賦,強迫 耕作土地
(3)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產生——春秋時期:由于 的使用,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出現了許多 田,
井田制日趨 公元前594年, 國首先規定,不論公田、私田,都要按 納稅,其他諸侯國也相繼進行 改革,這就形成了新的 所有制。
②法律確立——戰國時期:新興 的經濟勢力越來越大。各諸候國先后開展了 運動。
其中較為徹底的變法是秦國的 。它以 形式確立 土地所有制。
③形式: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小自耕農土地所有制。
“屯田制”三國時,曹操為了籌措軍糧,實行 制。這促進了北方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均田制”:北魏土地制度實行 制,隋代和唐代前期,繼續實行這種制度,其 的規定保證農民的生產時間,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隨著 的嚴重與土地買賣的頻繁,這種制度繼續推行而逐漸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