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經濟政策
閉關鎖國 封建社會衰落時期。 防止外來殖民勢力,以維護封建統治體制,以鞏固封建經濟。 首先是由自然經濟的自給自足特點所決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與外國人交往易“滋擾生事”;再次,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者。 嚴格限制國人出海貿易,限制外商來華貿易。 起到了一定的自衛作用,但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使中國長期與世隔絕,限制了與西方先進的經濟文化交流,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3.(1)反映的是清政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1分)不是。(1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2分)
(2)還沿用歷代統治者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并都實行過“海禁”政策。(2分)
重農抑商的后果是影響農產品和手工業的正常流通,加劇了土地兼并;(1分)不利于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商業資本的積累,(1分)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1分)造成了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
(3)回應: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等一系列條約,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2分)
原因:因為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急需奪取更多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工業生產原料。(2分)
【考點模擬演練】
一、選擇題
1.a 2.c 3.b 4.d 5.b 6.b
二、非選擇題
7.(1)限制地主兼并土地,嚴格實行土地還授的規定;嚴禁增加額外賦役。(2)貴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業田);土地買賣頻繁;皇帝無限制賜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莊園遍布各地,政府無地可授。(3)《唐律》從根本上是維護封建統治階級利益,保護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壞都是不可避免的。
8.(1)重農抑商。(2)認為工商皆本,反對抑商。(3)“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不僅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未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位置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4)歷史:喬家經濟實力強,在清代就影響全國;喬家大院的建筑成就;喬氏“誠信”的商業道德等。現實:市場經濟發展熱;文化旅游熱;電視等媒體宣傳。
【高考真題再現】
1.【答案】d
【解析】魚鱗圖冊是舊時為征派賦役和保護封建土地所有權而編制的土地登記簿冊。冊中將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連綴地繪制在一起,標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魚鱗而被稱為“魚鱗圖冊”。
2.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表格材料的能力。農業稅的“消”有可能是農業生產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稅率降低引起的,①說法錯誤。我國古代自商鞅變法到清朝,長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④說法不符合史實。宋代隨著商業外貿的發展,非農業稅不斷增長,②符合題意 由表格中非農業稅所占比例可知,非農業稅已經成為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③符合題意。
3.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的關鍵詞“土地制度”“ 推行該制度的朝代”,結合教材即可解答。故選b。
4. 【答案】(1)戰國農業生產發展(糧食產量提高)。鐵農具、牛耕的推廣,水利工程的興修(鄭國渠、都江郾),各國的變法,封建生產確立(私田取代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