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經濟政策
c.封建人身依附關系的徹底廢除 d.商品經濟的發展
二、非選擇題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律》中……對地主官僚“占田過限”、“妄認盜賣公私田”、“在官侵奪私田”等不法行為,也定有懲治律條。州、縣、里正地方官須依均田令進行土地還授,“若應受而不授,應還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諸差科賦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賦斂的,以坐臟或枉法論罪。
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對貴族官僚業田的規定不僅全面,而且數額很高,對土地買賣的限制也比較松弛,……皇帝對貴族官僚無限制的賜田,……到玄宗時期,一方面因為商品經濟空前發展,
從事兼并的富商大賈愈來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團也空前膨脹。……“兼并之弊,有愈于漢成(帝)、哀(帝)之間。”
材料三 安史之亂以后,貧富分化更加懸殊,“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連,他們把相連在一塊的土地組成一個生產單位,當時通稱為田莊。……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擁有大小不一、數量不等的田莊。
——摘自《中國古代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唐律》為保證均田制的順利實施作了哪些具體規定?
(2)綜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說明唐均田制不能長久維持的原因。
(3)《唐律》雖然對均田制的實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終均田制還是遭到了破壞,你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8.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未事不禁,則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從。......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戮力(努力)本業耕織,致(交納)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懶惰)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官家奴婢)。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富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
者,蓋皆本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材料三 朕觀四民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損食于農,故農為天下之本
務,而工賈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農,而并有害于工矣。
――清•雍正帝語
材料四 有人說,山西人天生有經商才能,“誠信”著稱天下,崇信“管鮑遺風”。當地流傳著“有兒開商店,強如坐知縣”,“生子可作商,不羨七品空堂皇”的民諺。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xx年上半年熱播的電視劇《喬家大院》講述了喬家榮辱興衰的過程。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經濟思想主張?
(2)材料二體現了黃宗羲怎樣的思想?
(3)在對外貿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4)試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簡要分析喬家大院當今能聞名全國的原因。
【高考真題再現】
1.(xx年天津文綜)對右圖所示內容認識正確的是
a.政府獎勵墾荒耕地數量增加的情況
b.地主兼并農民土地的記錄
c.農村土地專業化經營的情況
d.國家確定土地所有權和征收賦稅的依據
2.(xx年浙江文綜)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項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北宋賦稅結構變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