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
明清:統治者強調以農業為本,工商為末;實行專賣、重稅、歧視政策
影響:阻礙工商業發展,鞏固了小農經濟,鞏固封建制度、維護國家統一,確保賦稅收入,但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明朝:明初實行“海禁”政策
清朝:清初厲行海禁,內遷移民,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乾隆皇帝規定只開放廣州,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影響: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和資本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使中國與世界隔絕,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識鞏固】
探究一:井田制有何基本特征?為什么在春秋時期開始瓦解?
井田制的基本特點有:①一切土地屬于國家所有②層層分封,受封者要向國王承擔義務③使用奴隸集體耕作是奴隸制經濟繁榮的主要原因。④西周時期,土地被劃分成“井”字形方塊,耕地阡陌縱橫,形同井字,稱為井田
①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戰爭頻繁,土地轉讓關系發生變化。③由于戰爭頻繁,井田上的勞動力減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探究二:○1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為什么會出現土地兼并現象?土地兼并會帶來什么社會問題?
土地的私有,地主官僚和貴族通過各種手段兼并農民土地
社會問題:社會矛盾激化,導致農民起義;影響國家財政收入
○2古代封建政府采取過哪些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為什么不能真正阻止這一現象?
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明朝后期按照人丁和田畝的多寡收取賦稅。
封建政府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
探究三:為什么封建政府要實施重農抑商政策?有何影響?
目的:直接目的:保護農業和小農經濟,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鞏固封建統治。
影響:(1)積極:促進農業的發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封建社會前期)
(2)消極:不利于商業的發展,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也受到限制,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進步,束縛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阻礙了社會進步。
探究四:明清實施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有何嚴重的后果?
積極作用:這種消極防御手段,曾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
消極作用:它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國長期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經濟長期延續,從而助長了封建統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練習強化】
1.孔子審訂的《詩經》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語句,這反映出當時實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