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歷史上冊全套教學案4
a.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國開展了 、反浪費、 的“三反”運動。前中共天津地委書記 、原天津地區專員 被開除黨籍,依法判處死刑。
b.1952年初至10月底,中央人民政府在私營工商業者中開展了 、反偷稅漏稅、 、反偷工減料、 的“五反”運動
④意義:鞏固了新生的 ,為 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制訂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目的:保證在政治上從 向社會主義的順利過度。
2.內容
①《憲法》共有106條,分為總綱、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旗 、和首都等四章。
②《憲法》確立了我國的 和政府組織原則,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制定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方針政策,并將 寫入。
3.意義
①1954年憲法是中國第一部 類型的憲法。
②它的頒布加強了 ,鞏固了中國人民革命和建設的成果,反映了國家在 時期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共同愿望。
③它的頒布極大地提高了人民 的積極性,推動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為社會主義 建設奠定了基礎。
重難詮釋:關于過度時期的社會性質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一個過度時期,即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時期。新民主主義時期并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屬于過度的階段。
在這一社會中,政治上實行工人階級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經濟上是五種經濟成分即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同時并存。其中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居于領導地位,但非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占有很大的比重。社會主義革命在經濟領域里的任務,就是發展社會主義成分,改造非社會主義成分,把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變成社會主義經濟。所以說,建國后的新民主主義時期并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屬于過度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