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歷史上冊全套教學案4
就其整體而言,不完全是社會主義的,但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義同社會主義截然分開。我們承認這是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同我們把新中國成立以后稱為社會主義國家并不矛盾。說過度時期是社會主義國家,是就其實質和發展方向而言;說過度時期是新民主主義國家,是就其政權的某些特點和五種經濟成分并存而言。這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的側面加以強調的結果,沒有根本的區別。
知識運用:
1.1951年開始的“三反”和“五反”運動
a.分別在國家機關、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中進行 b.分別在國家機關和國營企業中進行
c.目的均在于懲治私營企業中的不法行為 d.都是為了懲治干部隊伍,抵制資產階級的腐蝕
2.下列不屬于“三反”運動內容的是
a.“反貪污” b.“反行賄” c.“反浪費” d.“反官僚主義”
3.1954年《憲法》與1949年〈〈共同綱領〉〉在內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規定的國家政體不同 b.《憲法》規定了人民的基本權利餓義務
c.規定的社會形態和體現出的原則不同 d.規定的權力機關不同
4.建國初期,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的重大舉措是
a.鎮壓 b.抗美援朝戰爭 c.土地改革 d.“三反”“五反”運動
5.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①規定了國家的性質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總結了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 ③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④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25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熟悉人民代表大會制性質及職能、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及發展過程、民族區域自治制的含義,理解這三者共同構成有中國特色的政治體系。
2.過程與方法:通過多渠道搜集資料,了解現代中國政治體系的鮮明特色及優越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增強責任感和維護祖國利益的信念,理解建設民主政治要從國情出發。
預習思考
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建立起哪些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
2.建國后,我國統一戰線是怎樣發展的?
3.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資產階級議會制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主體知識
一 、人民代表大會制
1.建立
①探索發展階段(1954――1957)
a.時間: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 》,正式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 意義:這一制度的確立,奠定了新中國各項制度的基礎,規范了政府與人民的 與 關系,昭示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屬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