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教案
②消極影響: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四月提綱”、“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的設想”有何異同?2.新經濟政策“新”在哪里?3.斯大林體制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留下哪些經驗與教訓?對你有何啟發?【重難點解析】關于斯大林模式給蘇聯社會種下的惡果: ①生產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經濟結構畸形,生產效益低下,浪費嚴重,勞動者積極性下降;②黨的干部和機關特殊化和官僚化日趨嚴重,越來越脫離群眾;③思想文化上個人專制主義和個人迷信盛行,導致社會意識的貧困和教條主義及形而上學盛行政治思想水平日益下降;④在長期階級斗爭高壓下,群眾一面口頭歌功頌德,一面心存疑慮,人人自危,人們大多形成保持沉默和不講真話的心態;⑤斯大林培植大量頑固的在僵化的教條主義中受益的黨政干部,為以后蘇聯的改革增加了難度。【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1920年,蘇俄農民中流傳這樣的說法:“土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它反映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a.保障了農民的利益 b.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c.實行了軍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貿易制度 2.有人認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從根本上說是由于:a.束縛了農村生產力的持續發展 b.違背了農民生產者的愿望c.影響了工農聯盟的鞏固與發展 d.超過了農民糧食生產的基本水平3.國內戰爭期間,一位市民拿100盧布到糧店中購買了一百斤糧食,以下判斷及理由正確的是:a.假的。當時形勢嚴峻、物價上漲、糧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糧征集制實行后國家把口糧也收集起來,人們只能去買c.假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不允許自由買賣的d.真的。蘇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許自由貿易4.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的設想:“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上建立的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取消商品和貨幣”。蘇俄實施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馬克思的設想最大的不同是:a.實施的條件 b.所有制結構 c.經濟管理模式 d.產品分配方案5.1922年農民契可夫在完成固定的糧食稅后,把余糧運到蘇俄的一個集市上出售,當地政府秉公執法,他們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稅額 b.放任自由 c.限量交易 d.處以罰款6.實施新經濟政策,改變不了社會主義性質,這是因為:a.農民歡迎用固定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 b.國家把大中小企業都收歸國有c.一切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業企業仍舊歸國家所有d.在流通流域實行自由貿易7.新經濟政策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國家控制了經濟命脈 b.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 c.在一定限度內恢復資本主義,發展商品生產 d.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8.斯大林模式和新經濟政策比較,相似之處是:a.國家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 b.都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c.都利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 d.后來都發展成為蘇聯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9.斯大林時期蘇聯經濟建設的突出特點是:a.繼續實行新經濟政策 b.犧牲農業保證工業化的實現c.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協調發展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10.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開展了集體農莊合并運動,將25.4萬個集體農莊合并為9.7萬個。結果直到斯大林去世時,蘇聯農業總產量還未超過19xx年的水平。材料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a.蘇聯內部出現資本主義傾向 b.蘇聯農業集體化遭到挫折c.蘇聯體制改革超越生產力實際水平 d.蘇聯經濟尚未得到恢復二、非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