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百家
第2課 “,獨尊儒術”
[課程標準]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一、背景
1.漢初,統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____________的政策。
2.漢武帝時,社會潛伏著危機: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兼并劇烈、____________威脅著西漢的穩定,__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二、提出
1.特點:董仲舒把________、________和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內容
①提出“______________”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②宣揚“______________”,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
③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____________”。
3.作用:有利于鞏固君權,維護統治秩序,對扭轉內外松弛的局勢十分有利。
三、成為正統
1.表現
①起用__________參與國家大政。
②____________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
③興辦________,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④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
2.影響: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________思想,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________________的主流。
知識點一 從“無為”到“有為”
1.西漢初期的統治思想主要來自(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西漢建立六十多年后,仍然存在的社會危機不包括( )
a.分封的同姓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
b.土地兼并越來越劇烈
c.匈奴為患,威脅著西漢的統治
d.秦朝的殘余勢力仍然進行反抗
3.《史記》記載,漢景帝時,太后“好黃老之言,不說(悅)儒術”,景帝“讀黃帝、老子,尊其術”。但武帝即位后,便罷百家,尊儒術。發生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漢武帝的個人喜好 b.漢武帝雄才大略
c.秦二世而亡的教訓 d.漢朝國力的強大
知識點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
4.董仲舒新儒學的思想來源主要包括( )
①先秦儒學 ②陰陽家學說 ③道家思想 ④法家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在上述建議下,出現了( )
a.百家爭鳴 b.焚書坑儒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三教合歸儒
6.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相對于孔子思想,主要變化有( )
①“君權神授” ②“天人感應” ③用儒家思想統治天下 ④提出“民貴君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漢武帝“獨尊儒術”,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張
b.“民貴君輕”的思想
c.性善論
d.“大一統”思想
知識點三 儒學成為正統
8.漢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對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統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①頒布推恩令 ②重用文學儒者 ③興辦太學,講授儒家經典 ④設立地方郡國學校,廣泛傳播儒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圖為反映西漢時期的儒學發展情況的一組文物,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