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百家
漢代熹平石經 五經書影
成都西漢文翁石室授經講學圖
①儒家在漢代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漢代重視儒家經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級教育系統十分健全,主要是傳授儒家思想 ④儒學的思想價值實現了為政治服務的功能,促進了儒學成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對漫畫反映的信息進行延伸解讀有誤的一項是( )
a.漫畫中的“勝出”是指在西漢時期形成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勝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結果
c.漢武帝讓儒家“勝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勝出”,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扼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材料二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請回答:
(1)上述兩則材料是哪位思想家的觀點?
(2)根據上述兩則材料,概括該思想家提出怎樣的主張?
(3)上述主張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之不舉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法令,以吏為師。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
請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張導致了什么歷史事件的發生?產生了什么后果?
(2)按照材料二的主張,漢武帝實行了什么文化政策?這一政策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兩則材料的主張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處?
第2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知識清單
一、1.與民休息 2.諸侯國勢力日益膨脹 匈奴為患 積極有為
二、1.道家 法家 2.①春秋大一統 ②君權神授 ③三綱五常
三、1.①儒學家 ②儒家經典 ③太學 ④地方教育系統
2.正統 中國傳統文化
對點訓練
1.c [西漢初期的統治思想是“無為而治”。]
2.d [a、b、c三項是西漢時面臨的主要問題,d項所體現的問題在秦末農民大起義時就已經不存在了。]
3.d [漢初國力薄弱,統治者不得不吸取道家“黃老”學說,實行無為而治。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有了大一統的經濟基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便“罷百家、尊儒術”。a、b兩項都只是次要原因,c項是漢初“無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