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百家
4.d [①是新儒學的基礎,②③④中的一些思想,被董仲舒吸收并加以改造,從而形成新儒學。]
5.c [材料主張滅絕與孔子思想不同的其他學說,即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主張,這一主張被漢武帝所采納,儒家思想從此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6.a [③是孔子與董仲舒思想的相似之處,④是孟子的思想。故排除帶有③④的選項,答案為a。]
7.d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大一統”思想正好適應了這一要求。]
8.c [解答本題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直接的作用”。頒布推恩令與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不是直接的關系,其他各項符合題意。]
9.b [儒學在漢代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正統思想,而非唯一思想。此題容易誤選a,因為審題不仔細往往不注意①中的“唯一”兩個字,馬虎地認為儒學在漢代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正統思想,而認為其是正確的。]
10.c [漢武帝讓儒家“勝出”,主要是儒家思想經過董仲舒的改造,提出了“大一統”思想,適應其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大一統的需要,故c項不正確。]
綜合運用
11.(1)董仲舒。
(2)提出“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3)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有利于從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
12.(1)“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禁錮了思想。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府加強了對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視,促進了文教的發展;扼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3)相同之處:都主張統一思想,禁絕異端邪說。
不同之處:前者主張“以吏為師”,后者主張“獨尊儒術”;前者手段殘暴,采取焚書的形式,后者手段溫和,采取國家扶持的方式;前者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后者加強了對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視,對于民族文化的進步有積極意義。
教材習題解答
【學思之窗】
思考:想一想,漢武帝既然“獨尊儒術”,為什么在他的統治思想中又雜糅了一些其他學派的思想?
答案要點 (1)董仲舒的新儒學提倡“春秋大一統”“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思想,迎合了當時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的時代需要。(2)漢武帝的真實目的是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實現這個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統治過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張就不足為奇了。(3)漢武帝的這些做法對于儒學后來發展過程中融合其他學派思想起了推動作用。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漢代儒學為什么能成為正統思想?
答案要點 (1)董仲舒新儒學提出的一系列主張迎合了時代的需要。(2)漢武帝大力推動儒學發展,全面肯定新儒學思想,起用儒者數百人參與國家大政,興辦太學,使天下文士都學儒家經典。
二、學習延伸
上述兩條資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請談談你對這種思想的看法。
答案要點 (1)思想:“三綱五常”思想。
(2)看法:①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在當時有一定的積極性。②推崇孝道和仁義禮智信,拋棄其中封建落后成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弘揚。③強調君權雖然有利于當時加強中央集權的時代需要,但對以后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發展極為不利。④強
調夫權,壓迫婦女,更是應該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