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成立教學設計(二)
師:辛亥革命的功績之二,是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如何理解?(讓學生結合前面內容思考)
生:(思考,回答問題)
師: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辛亥革命的功績之三,是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引導學生回憶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保護、鼓勵工商業的法令)
生:(回憶)
師:南京臨時政府在其存在的短短幾個月時間里,頒布了一系列保護、鼓勵工商業的法令,一定程度上掃除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障礙,使民族資產階級倍受鼓舞。在民國初期形成了興辦實業的熱潮。伴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無產階級隊伍也在迅速壯大起來。辛亥革命前,中國的產業工人僅有50萬~60萬,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已發展到200多萬。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奠定了階級基礎。
師:辛亥革命的功績之四,是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也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的亞洲大國。其政局變動和革命運動必然會影響周邊國家。在歐洲還保留著許多君主、亞洲還是君主制一統天下的時候,中國建立了共和制度,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辛亥革命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讓學生閱讀課文,以加深印象)
生:(閱讀,按要求在書中做出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