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學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2.下列兩幅反映同一歷史時期社會現象的圖片,其共同主題是( )
陜西省關中產棉區
婦女互助組在摘棉花 慶祝公私合營
a.聯產承包激發生產積極性 b.人民慶祝實施股份制
c.三大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 d.城鄉居民掀起“大躍進
3.右圖是一份地方報刊的號外,它說明當時的社會( )
a.注重科學,實事求是
b.忽視工業,片面發展
c.思想解放,決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傾浮夸
4.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一五”計劃完成 ②“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實施 ③中共八大召開 ④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的提出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互動探究】
一、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
1.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經濟狀況如何?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有哪些?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2.國家開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要解決的兩大基本任務是什么?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顯著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我國為什么這么做?一五計劃的完成有著怎樣的影響?
3.在工業化建設的同時開展社會主義改造,這種改造的實質是什么?建國后的土地改革,剛剛使農民獲得渴望已久的土地,現在又對農民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你認為農民會支持嗎?最終改造的成果怎樣?有著怎樣的影響?
二、探索與失誤
1.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這是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八大對新形勢下國內主要矛盾作了分析,主要有哪些矛盾?矛盾的實質是什么?解決矛盾的關鍵是什么?
2.八大二次會議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其內容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這條總路線?
3.在總路線的指導下,全國上下迅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是什么?結果如何?黨中央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失誤呢?是怎樣糾正的?
三、國民經濟的劫難
“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擴展到經濟領域,使得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損失慘重。那么“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樣對國民經濟產生破壞的呢?在1973年和1975年國民經濟為何有所回升?
【效果檢測】
1.右圖是一幅于1958年所繪畫的農民壁畫。畫中的文字 是“稻子玉米搭彩門,悟空說是南天門,社員高坐哈哈笑,‘這是俺社幸福門’”。壁畫體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