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
⑵典型事例
①在多邊經濟領域取得顯著成就,xx年底,中國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_。
②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20世紀90年代以來,參加_____________的各項活動,促進了該組織的健康發展。xx年,在中國推動下,中國與東盟簽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決定成立中國—東盟___________,加強該地區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
2、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⑴奉行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反對____________。
⑵改善和發展同世界大國之間的關系:同俄羅斯、美國、日本、法國建立不同類型的“___________”,使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豐富和完善,形成了面向21世紀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⑶積極致力于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xx年中國、俄羅斯等六國在上海簽署《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⑷積極支持聯合國根據《_____________》的宗旨和原則開展各項工作。
【重難詮釋】
1、新中國外交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中國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權的原則下,積極發展與蘇聯、臨國和新興的民族國家的友好關系,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孤立封鎖;新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和萬隆會議,不僅標志著外交政策的成熟,還打開了外交新局面,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在冷戰格局下,新中國站在社會主義一邊,采取“一邊倒”的方針,成功地維護了國家主權,打擊了帝國主義。
六十年代:蘇聯推行霸權主義,中蘇關系惡化;美國發動侵略越南戰爭,威脅中國,中國采取“兩只拳頭出擊”,為捍衛國家主權,堅決反對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行經。
七十年代:由于中國的發展壯大和第三世界的興起和斗爭,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由于美蘇爭霸形勢的變化和帝國主義、社會主義陣營的內部分化,中美、中日關系實現正常化;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的理論,中國積極發展與第三世界的外交關系,打開了我國外交的新局面,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成為舉足輕重的力量。
八十年代以來:美蘇爭霸互有攻守,蘇聯東歐劇變,冷戰結束,第三世界壯大起來,使和平與發展成為國際社會兩大主題,中國對外實行開放政策,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外交上“無敵國”,只有“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始終不渝地堅持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積極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2、亞非會議
從二戰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亞洲地區已有30多個民族國家獨立,它們都面臨著鞏固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任務,因此,迫切要求聯合起來,共同進行反帝反殖的都,維護國家的主權和獨立,促進彼此間的合作與交流,獨立自主地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
1954年4月,在科倫坡舉行的印尼、緬甸、印度、錫蘭(今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五國總理會議上,印尼提出召開亞非會議的建議,得到其他四國的支持。同年12月,五國總理在茂物會議上,在此就亞非會議的召開進行專門研究,決定由五國發起,邀請包括中國在內的各亞非國家出席。
1955年4月18—24日,亞非會議在印尼的萬隆舉行,有29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共340人出席了會議,中國代表團在周恩來總理的率領下,參加了會議。會議在開始的兩天里,大多數代表的發言都圍繞著譴責殖民主義、促進世界和平、加強團結合作這個主題進行,但也有少數代表在發言中偏離了主題,提出了“反對共產主義”問題以及所謂的“顛覆活動”“宗教信仰自由”等問題,影射攻擊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果斷地進行了即席發言,提出了“求同存異”的原則,受到與會各國代表的贊揚,使會議得以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