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
2、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中國認為,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國與國之間應通過協商和平解決彼此的糾紛和爭端,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國內政。中國從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于人,也決不允許別國把他們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于我們。
3、中國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認為,新秩序應該體現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應該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應該成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4、中國愿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主張國與國之間應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擴大互利合作。
5、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繁榮。
6、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特別提示: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外交原則與政策的制定,是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基本出發點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能力訓練]
(一)選擇題
1、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說,中國代表團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為此,他代表中國政府闡述了( )
a、亞非國家的革命策略 b、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
c、第三世界的南南合作 d、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
2、1972年日本與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國外交戰略政策的推動
b、中美關系緩和的推動
c、中美蘇三角關系的推動
d、經貿關系發展的推動
3、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就美國方面來講,其主要原因是( )
a、要放棄敵視中國的決策
b、要改善中美關系
c、全球戰略調整的需要
d、尼克松總統的個人愿望
4、20世紀50—70年代,美國對中國的政策經歷了由封鎖威脅、孤立到謀求中美關系正常化的轉變。導致這一轉變的直接原因是( )
a、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相對緩和
b、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c、戰后美國對蘇聯的爭霸由攻勢轉為守勢
d、中國推動了正確靈活的外交政策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外交領域里給國際社會造成重大影響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提出“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
③提出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④提出適應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當前中國繼續積極發展對外關系的主要戰略意圖是( )
a、發展睦鄰外交 b、爭取和平建設的國際環境
c、建立國際新秩序 d、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多邊經濟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有( )
①恢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席位
②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③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④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