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教案
第4課 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教案教學目標
一、基本知識
以皇權為核心的政治體制的出現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演變 丞相制度的廢除 明朝的內閣 清朝的軍機處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引導學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樣性,認識到中國古代經歷了漫長的專制社會,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增強對民族、國家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廢除丞相制度與設立內閣、清明設立處。
難點:中樞權力機構的變化是如何體現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的?
教學方式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一擴充知識發現問題---自主或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教師引導、解決問題題—延伸問題—課下探究、研討。
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
1.通過多渠道找尋與中國古代專制皇權有關的資料,以及教材所提到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以擴充知識。
2.以歷史學習小組為單位,整理搜集到知識,擇優以墻報的形式(如在教室內開辟一個“史海擷英”欄目)展示出來。
3.預習本課,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針對教材涉及的知識提出疑點,并公布在“史海擷英”欄目。
4.引導學生編寫歷史劇《早朝》,從而體現皇帝萬人之上的權威。
(二)導入新課
演出歷史劇《早朝》,體會皇帝的無上權威。教師設問:“中國古代皇帝的這種權威是怎樣一步一步確立的?”引入新課。設計意圖:通過自編、自導、自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中國古代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同時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力。
(三)教學結構
一、秦:三公九卿制
二、隋唐:三省部制
三、宋:二府三司制
四、元:一省制
五、明:廢丞相、設內閣
六、清: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
(四)師生互動
課堂設問一:請歸納本課大字部分涉及到哪些朝代。
提示:秦、隋唐、宋、元、明、清
課堂設問二:這幾個朝代的中樞權力體系分別是怎樣設置的?
提示:秦: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一省制。明:廢丞相,皇帝親管六部;設立內閣。清: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問題,促使學生結合預習所得和課堂速讀,對全課的知識結構和主體內容有整體的了解。
1.秦:三公九卿制
情境營造:展示右圖。
課堂設問:結合第二課的內容,思考:秦代的三公九卿制是如何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的?
提示:學生分析,言之有理即可。教師可總說:三公九卿對皇帝負責;三公中,太尉一職在秦代虛有其位而無實人,軍權掌握在皇帝手中;三公的職權劃分互不相屬,互相牽制,等。
2.隋唐:三省六部制
情境營造:展示右圖
課堂提問: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如何體現專制皇權的逐步加強的?
提示:尚書省負責執行,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封駁審議,三省之間互相牽制,又互為補充,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
3.宋:二府三司制
情境營造:展示并共同完成右圖
課堂提問:二府三司制是如何體現專制皇權的逐步加強的?
提示: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實質是相權的再分割,財權劃歸度支、鹽鐵、戶部三司掌管,軍政歸樞密院管轄,行政歸于中書門下,三省形同虛設。相權的再分割實質上體現專制皇權的加強。
4元:一省制
情境營造:展示右圖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采用侍御史高鳴的進諫,以中書省代替三省,而實行一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