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教案
課堂設問一:一省制導致了皇權的加強嗎?
提示;沒有
設計意圖:元朝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一省制是螺旋式前進中的回流。通過上題,加深學生的印象。
情境營造:阿合馬( ?--1282)元回回人,出生于中亞費納克忒(今烏茲別克塔什干西南錫爾河右岸)。中統三年(1262年),領中收左右部,兼諸路都轉運使,負責管理財賦。至元元年(1264年)升中書平章政事,以善于理財深受忽必烈的信用,而丞相安形同虛設。他執政十余年,采取各種手段聚斂民財,謀取私利,引起民怨。為把持朝政,聯結親屬和色目人為黨羽,排斥異己,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
課堂設問二:你從材料中提煉出什么信息?
提示:相權擴大而產生負面影響。
課堂設問三:四個不同時期的中央集權體制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提示:說明在皇權與相權的激烈的爭奪過程中,皇權逐漸取得上風,皇帝越來越成為家中樞權力體系的核心。
課堂設問四:以上四個中央集權體系中,哪一體制下的丞相(宰相)權力最大?
提示:元朝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了實質:皇權與相權的爭奪;弄清趨勢;皇權逐步加強。
5.明:廢丞相、設內閣
情境營造:展示并共同 完成右圖。
課堂設問一:你從右圖中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它說明在中國歷史上實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終于被 廢除了,專制皇權發展到了高峰。
情境營造:錢宰被征編纂《孟子節文》,散朝回家,吟詩道:“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問他,你昨日的詩作得好,不過我并沒有“嫌”遲啊,改作“憂”字如何?錢宰嚇得連忙磕頭請罪。
課堂設問二:材料說明了什么?
提示:明朝監察百官的廠衛特務無孔不入;專制皇權發展到高峰。
課堂設問三:原來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的丞相被 廢除后,重要政務都要皇帝親自處理,天下如此之大,皇帝分身乏術,為此設立內閣。在明朝,內閣的職權有無變化?
課堂設問四:什么叫“標擬”和“批紅”?你能否用現代詞匯通俗加以解釋?
提示:標擬就是秘書起草對公文的審批意見;批紅就是領導對審批意見的認可與否。
6.清: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
課堂設問一:為什么說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提示:軍機處的主要職權是撰擬諭旨,地位凌駕于內閣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做主;它也不是一個正式的權力機關,人員可以隨時被撤換;而皇帝則可通過軍機處完全控制全國的軍政大權。所以說,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課堂設問二:歷朝統治者為加強皇權而不斷相權,請分析: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給中國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
提示:這道題可作為學生課余探究之用,不必非在課堂上解決,答案也必千篇一律,只要言之有理,論之有據,能自圓其說即可。
教學總結
本課通過對秦、隋唐、宋、元、明、清六個時期中樞權力體系變化的講述,突出了相權與皇權的爭奪,以相權的削弱展現了古代中國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的趨勢。教材是通過三大方面展現主題的。其一為三省六部制的演變:秦朝確立以皇權為中心的政治體制,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隋唐時期形成的三省六部制以分割相權來體現皇權的加強;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架空三省上,以相權的再分割體現主題;元代出現歷史的回旋,廢除了三省,實行一省制,相權加重,但是元朝中后期這一體現己現弊端。其二為丞相制度的廢除:相權的加重,影響到皇權,有鑒于元朝中后期因相權過重引發的政局動蕩,明初朱元璋廢除丞相,并且規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這樣專制皇權發展到了高峰。其三為內閣與軍機處的設立:明朝廢除丞相,設立殿閣大學士以至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事,可以對各種奏疏提出處理意見供皇帝參考采用,地位變得重要,但所辦之事是否算數,還要由皇帝最后定奪。清明的軍機處重處在可以參與處理內政外交等機要政務,但輕處在于“跪奏筆錄”,完全聽命于皇帝,因此,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