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shè)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
請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哪些重大事件?二者有何異同點?
第一個材料反映的是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第二個材料反映的是1959年的反右傾斗爭。
異同點:反右擴大化和反右傾都是當時左傾錯誤的表現(xiàn),都給我國社會生活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民主政治受到粗暴踐踏,為后來文化大革命的爆發(fā)埋下了隱患。前者主要是針對黨外人士,即使涉及到黨的干部,也主要限于基層。后者則已經(jīng)從黨外發(fā)展到黨內(nèi),從基層發(fā)展到高層,意味著左傾錯誤路線愈演愈烈。
(2)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不妨暢所欲言。
2、1959—1961年的大饑荒時期,得知農(nóng)村里有不少人活活餓死,毛澤東茶飯不思,默默地流淚,原本愛吃紅燒肉的他,據(jù)說從此不用這道菜,以與全國人民一起,同甘共苦,度過饑荒。
有一個面目姣好的女孩,本為海軍療養(yǎng)院的護士,后來做了文工團員,從杭州到北京執(zhí)行“重大的政治任務”——陪首長跳舞。時間從“反右”的1957年到“文革”發(fā)動的1966年,地點在中南海、紫光閣,幾乎天天都有舞會,毛澤東是那里的常客,而且從頭跳到尾,即從晚上七八點鐘到十一二點散場。舞會招待豐盛:炒杏仁、大香蕉、點心、水果不斷,“夜宵”則“有魚有肉”,還招待看香港來的“參考電影”。(xx年1月13日《雜文報》,樂朋《泛政治幼稚病》)
上述兩則材料給我們呈現(xiàn)的是截然不同的毛澤東的形象?你認為哪一個形象更接近歷史的真實?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