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2.蘇聯解體
(1)戈爾巴喬夫改革:①經濟改革: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領域的改革上,但困難重重,無法打開局面。②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是提出“ 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提倡所謂“民主性"和“公開性”,實行多黨制。其結果是引起了局勢動蕩:蘇共中央全會決定放棄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引發潛伏已久的民族矛盾,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
(2)蘇聯解體:①“八一九"事件:其根本原因是戈爾巴喬夫改革導致局勢混亂;直接原因或導火線是蘇聯公布了《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此舉意味著把統一的蘇聯變成一個松散的邦聯。其實質是蘇聯一些黨和國家的高級干部企圖防止蘇聯解體和國家政權性質發生變化而發動的政變。其結果是失敗并改變了蘇聯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蘇共被排擠出政權,國家政權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②蘇聯解體有雙重含義:一是國家政權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二是伴隨著瓦解,蘇聯分裂為15個國家。蘇聯解體后成立的獨立國家聯合體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國家的聯合組織。③獨立國家聯合體的成立:1991年底,俄羅斯等11、 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簽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其成員擴大到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同時宣布“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停止存在”。至此,蘇聯完全解體。
典例剖析【例1】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型生劇變,這表明
①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在全世界遭到失敗 ②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
③東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缺乏經驗不夠成熟 ④社會主義國家 應走符合本國實際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變式題1】東歐劇變的最主要教訓是 ( )
a.社會主義道路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
b.要進行改革開放,充分發揮社會主 義制度的優越性
c.要時時警惕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
d.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
知識點二:和平與動蕩并存
1.和平與動蕩并存局面出現的原因
“冷戰”結束后,東西方力量對比的失衡,導致國際關系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沖突,一些地區和國家內部長期壓抑的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相繼爆發。美國試圖獨霸全球,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使區域性、小規模的沖突增加。世界形勢出現了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2.和平與動蕩并存的表現
(1)1991年,南斯拉夫國內發生武裝沖突,南斯拉夫聯邦解體。(2)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南聯盟。
(3)“冷戰”結束后,國際恐怖主義也呈現泛濫趨勢,對世界和平和地區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9•11”事件后,世界各國都加強了反恐斗爭。
典例剖析 【例2】“冷戰”結束后,世界形勢的特點是 ( )
a.極度緊張 b.和平安寧 c.地區沖突不斷 d.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