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經濟體制改革
課題
第19課 經濟體制改革
第1課時
教
學
目
標課程標準: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講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經濟建設方針、農村改革的兩種形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建立的意義;國企改革的意義;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確立的過程及意義。
2、過程與方法:講讀法、討論法和啟發式教學法,并采用精講深化,分析綜合,設疑討論等方法來完成。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農村改革前后的對比,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的情感,通過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的講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共在農村和城市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難點理解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教具ppt課件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高一年級新教材岳麓版歷史必修二第四單元的一節重點課,主要介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狀況。本課主要講的就是對內改革,對內改革的成功為我們對外開放的開展提供了根本保障,為中國進入嶄新的社會主義新時期,為中國的經濟騰飛和生活巨變打下了良好基礎,本課又為下一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為后面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該課地位舉足輕重。學生分析:
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生對身邊的人或事比較感興趣。因此他們對這段歷史有濃厚的興趣。給學生一個較完整、條理的知識結構不難,但是由于我校學生普遍基礎較差,所以本節課的關鍵是如何講清這些改革的背景,將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會比較難。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本課中通過閱讀教材、展示圖片、小組探究、設置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習慣,達到課標的要求。
教學方法:
(1)教法:根據本課的特點,我采用的方法是講讀法討論法和啟發式教學法,并采用精講深化,分析綜合,設疑討論等方法來完成。
(2)學法:根據教材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對教材知識作總體了解,對重點難點問題通過閱讀教材和討論的方法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基本作業:完成《成才之路》相關習題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新課講授復習提問:1、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我國確立的標志? 2、十年文革給中國經濟建設帶來哪些影響?總結導入: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痛定思痛,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訓使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必須對原有的體制進行變革,才能使社會主義在我國更好的發展。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第19課 經濟體制改革》,走進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重溫我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歷程。一、改革之旗——十一屆三中全會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幾個問題閱讀教材:(幻燈片出示問題)1、 哪次會議確立我國改革的方針?2、 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什么樣的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針,從而揭開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序幕。接下來,我們來共同探討我國改革的過程。二、改革伊始——農村巨變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問題的答案:(1)經濟改革為什么首先在農村開始?(2)什么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政策的實施,給中國農村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試舉例說明。幻燈片出示改革前農村的相關圖片,并簡要介紹改革前農民的生活條件,然后找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講述現在農村生活的狀況。引導學生珍惜現在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學生根據前一課所學進行回答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并聯系自身實際,對比改革前后的變化復習提問,讓學生溫故,然后更好的知新提高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比,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的生活學習環境,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