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蘇聯的經濟改革
第17課 蘇聯的經濟改革
【課程標準】
概述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課標解讀】
應該把握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的背景、內容及特點、作用。應該把他們與中國的改革進行比較以搞清楚為什么中國的改革成效顯著而蘇聯的改革失敗。
【考試大綱】
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
【知識梳理】
一、赫魯曉夫改革
1.背景:二戰后,蘇聯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的弊端日益暴露。
2.措施:
①農業方面,允許集體農莊擁有一定數量的 和飼養一定數量的牲畜;開墾荒地,擴大谷物生產;開展大規模種植 運動;將拖拉機等農機賣給 。
②工業方面:將部分 下放到加盟共和國;給予企業 等權力;嘗試推行“ 原則”,調動生產積極性。
③思想意識上:破除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和個人崇拜。
3.結果:一定程度上沖破了 的束縛,取得了一定成效。
失敗原因:改革在 沒有實現突破,只是在維持原有 基礎上進行的。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貫的 ,具有很大的 。
4教訓:
①改革要有明確、正確的指導思想,對原有體制的小修小補無法從根本上破除舊的模式的束縛。
②改革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忽視客觀規律,而應實事求是,穩步前進。
③不要全盤否定領袖和歷史,要一分為二,實事求是地評價。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措施:
①經濟方面:農業方面,擴大農場和農莊的 、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產品價格、放松對 的限制等政策。
②工業上:推行 ,注意運用價值規律,擴大了企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