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蘇聯的經濟改革
17.
(1)收到一定效果,但從長期看,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敗境地。他們的改革都沒有能夠根本解決蘇聯經濟存在的問題。
(2)趨勢:經濟增長連年下降,直至呈現負增長。原因:改革方針失誤,過分側重重工業,未能解決農輕重比例失調的問題,人民生活狀況惡化,對財政危機和生產危機估計不足;蘇共的特權和腐敗加劇了人民對政府的失望,也使蘇聯共產黨失去群眾的支持,因而改革失去群眾基礎和方向。
(3)原因: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以“民主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提倡“民主化”和“公開性”,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對蘇聯歷史的全盤否定,引起了人們的思想混亂,導致局勢更加動蕩,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
【問題探究】
2.xx年9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舉辦的“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國際會議上,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研究員弗·鮑羅季奇具體描述了俄羅斯悲劇性變化的情況:“與1990年相比,20世紀的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52%(1941-1945年僅下降22%),工業生產減少64.5%,農業生產減少60.4%,盧布急劇貶值消費價格上漲1.7百萬倍。”
-----當代中國研究所:《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xx年9月,第491頁
從1992年起俄羅斯人口增長一直呈下降趨勢:死亡人口高于出生人數0.5-0.7倍。人均壽命從70歲降到64歲,男人降到58歲以下。1999、xx年俄羅斯幾次民意調查證明,認為蘇聯解體造成悲劇性后果的人分別占被調查者的77.1%,73.5% 和72.0%。
-----t·и扎斯拉夫斯卡婭主編:《俄羅斯問題》,莫斯科xx年版,第114頁
結合材料說明大多數俄羅斯人是否從蘇聯解體得到了好處?
答案提示:任誰也不會否認蘇聯解體的悲劇性后果。正如xx年2月普京總統指出:“蘇聯解體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劇”,其間“大多數公民一無所獲”。xx年5月,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時,普京總統再次說道:“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政治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