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經濟體制改革
第19課 經濟體制改革
【課程標準】
1.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
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2.講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3.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課標解讀】
1. 以經濟建設為重心:本部分知識為熱點知識。應把握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內容、過程、實質與影響;應補充城市經濟體制的相關知識。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應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特點、本質與意義。
【考試大綱】
1.十一屆三中全會關于改革開放的決策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知識梳理】
一、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的改革)
1.背景:
(1)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 ,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 方面來的方針,揭開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序幕。
(2)文革結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圍內實行 。
2.內容:
(1)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指在 基礎上,把土地長期承包給
使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2)大力發展 。
3.意義:
(1)農民獲得生產和經營的 ,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2)鄉鎮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 有利于農業的現代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國有企業改革(城市的改革)
1.原因;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2.概況:
①在農村改革的推動下,以 為中心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邁開了步伐。
②中共“十四大”確立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 。
3.意義: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實力,逐漸形成了一批有實力和活力的大企業集團,使 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