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經濟體制改革
12. 上世紀某一年,國務院修改和廢止了400多份約束經商的文件,中國掀起了新一輪經濟建設高潮。下海經商風起云涌,一批批人從體制內移身商海,這些人后來被歸為“92派”。人事部統(tǒng)計,當年辭官下海者12萬人,不辭官也投身商海的人超過1000萬人。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
a.中共八大決定集中力量發(fā)展生產力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c.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d.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3.下列這組圖片與城市國有企業(yè)改革相關的內容是:
:
a.改革管理體制,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c.改革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產權制度,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yè)制度
14.1983年12月1日,商業(yè)部通告全國:敞開供應棉布。從此,自1954年9月19日開始使用的布票成為了歷史文物,這說明:①中國已經全面邁向小康社會②政府改變了以行政手段調配資源的做法③中國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④中國的棉布生產已經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5.20世紀80年代,我國在改革的實踐中農民“離土不離鄉(xiāng),進廠不進城”。這條道路就是:
a.發(fā)展高產、高效、優(yōu)質農業(yè) b.大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c.確立土地承包關系 d.實施大公司、大集團戰(zhàn)略
16.1953年我國開始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a.是性質完全相反的兩種經濟政策 b.后者是為了糾正前者的錯誤
c.是為了發(fā)展生產力而對生產關系的調整 d.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17. 1985年鄧小平說“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其本質含義是
a.改變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 b.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c.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 d.改革不適應經濟發(fā)展的管理體制
18.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安徽省鳳陽縣一個農村的十幾戶農民,曾寫下一份契約:“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此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每戶全年上交公糧和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坐牢殺頭也甘心……”。農民簽下這份契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