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大一統與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岳麓版學案)
第2課 大一統與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岳麓版學案)
【課程標準】
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事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課標解讀】
秦朝中央集權的制度:應掌握皇帝制度的特征、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及其特征、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由宗法分封制到中央集權制,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教材中“從群雄割據到大一統”從內容上銜接了這兩部分,作為提供了宗法分封制的延伸和中央集權制的背景,可作為閱讀材料。
【考試大綱】
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知識梳理】
一、從群雄割據到秦朝統一
(一)背景
1.春秋時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則遭到破壞
①周王室失去 地位。
②兼并爭霸戰爭不斷,大量諸侯國被吞并。
2.戰國:大國國君改號稱“ ”,各國進行 、 和 改革。
(二)統一
1.條件:經過 ,秦國實力強大。
2.統一:公元前 年;秦王 統一六國。
請思考1: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則遭到破壞的表現和原因是什么?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一)條件:
1.經濟上:小農經濟的分散性。農民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以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保護小農經濟的生產和再生產;地主階級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保護封建土地所有制,鎮壓農民階級的反抗。
2.政治上:秦的統一是政治前提。
3.理論基礎:法家思想。
(二)內容:
1.皇帝制度:皇權至高無上
名號制度:自稱為朕、皇命為詔、皇印為璽、名字避諱。
皇位世襲制:秦王嬴政自稱“皇帝”,總攬國家的 、 、 和 大權,并規定皇位世襲。
2.中央機構: 制
由 組成中央政府,他們互不相屬,互相牽制,軍國大權獨攬在皇帝一人手中。
三公指 、 和 。 為“百官之首”,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 為副丞相,掌管律令、圖籍,并負責監察百官; 協助皇帝管理軍務。九卿分管國家和皇家的各種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