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大一統與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岳麓版學案)
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其發展歷程如何?應如何評價這一制度?
(1)形成原因:
①這一制度的出現是由封建的經濟決定的。因為封建的自然經濟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以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保證小農經濟的生產和再生產。
②封建地主階級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保護封建土地所有制,鎮壓農民階級的反抗。
③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為其形成提供了理論依據。
(2)發展歷程:這一制度在戰國時期萌芽,秦朝時期進一步確立,西漢得到鞏固,隋唐時得以完善,宋元時期進一步發展,明清時強化,清雍正帝時設軍機處標志達到頂峰,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
(3)評價:
積極作用:①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管轄,防止分裂割據,有利于抵御外國侵略,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②有利于維護國內政局的穩定,為經濟文化發展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③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文化建設,如修筑長城、興修水利等。④有利于各地區、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在較廣闊的范圍內傳播,如生產工具和農作物品種的推廣等。
消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封建社會后期。①經濟上,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②政治上,專制統治的空前強化剝奪了人民的政治權利和言論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動受到壓制和打擊。③思想文化上,專制統治使知識分子脫離實際,阻礙了科技創新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
【走進高考】
例1.( 廣東,3)20世紀90年代,山西章臺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是加蓋了印章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這一發現可以印證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實 b.出現了造紙業的事實
c.實行了郡縣制度的事實 d.用泥制陶的事實
解析 本題切入點新穎,旨在考查秦朝地方制度。依據題干中“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等信息,不難得出秦朝實行了郡縣制度這一結論,故選c。
答案 c
例2.(08上海歷史,共同部分20)中國古代有一個統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郡縣制,建立起中央集權制的政治模式。據此判斷,這個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東漢 d.明朝
解析:b. 本題主要考查對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縣制的、建立中央集權制的是秦朝,所以b項正確。
例3.(08江蘇,1)“齊人”、“魯人”、“楚人”這種表述,逐漸讓位于以行政區劃為籍貫的表述,造成這一變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三省六部
解析:c 西周時實行分封制,分封了齊國、楚國、魯國等。但是到秦始皇滅六國完成統一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郡縣制,分封制被徹底打破,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應選c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