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及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解析】:選a。組和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④項“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與馬克思主義沒有關系。“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主要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要與各國的國情相結合。能體現這一點的只有①②。 2. 恩格斯說:“我們決不想把新的科學成就寫成厚厚的書,只向學術界吐露。正相反,我們兩人已經深入到運動中去。”對這段話正確的理解是a.又想創立科學理論 b.只想創立科學理論 c.用科學理論去武裝無產階級 d. 創立科學理論,贏得學術專利 【解析】:選c。“我們兩人已經深入到運動中去”,說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理論的同時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3. 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山東省濟寧市高三模擬)右圖是我國為紀念第一國際成立一百周年而發行的紀念郵票。
第一國際 ①是第一個國際勝的工人聯合組織 ②積極支持當時各國無產階級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 ③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④領導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 a.①②③ b.②⑤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選a.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誕生在十月革命后的俄國,④的敘述顯然與史實不符。4. “我們過去是工人,現在是工人,將來也還是工人,我們不能像舊官吏那樣竊取厚祿,我們領取的薪金,不應超出工人的水平。”有關該政權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顯示了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b.巴黎公社因資本主義處于上升階段,無產階級自身力量弱小而失敗c.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d.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解析】:選d。依題“我們領取的薪金,不應超出工人的水平”可知是巴黎公社,故選d。5. 馬克思曾指出,運用《共產黨宣言》原理“隨時隨地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1)中國社會主義改造 (2)十月革命勝利 (3)中國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4)東歐社會主義模式 a(1)(2)(3) b(2)(3)(4) c(1)(3)(4) d(1)(2) (3) 【解析】:選a。 東歐社會主義模式是照搬了蘇聯模式。 6. “在更公正的社會組織到來之前,在機器轉歸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機器不可能給工人帶來真正的好處。”材料中“更公正的社會組織”指的是a.資產階級理性王國 b.社會主義社會 c.工業文明時代 d.知識經濟時代 【解析】:選b。更公正的社會組織即是“機器轉歸工人自己所有”的社會。故選b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市中心大廣場于1998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廣場邊上有著名的“白天鵝之家”餐廳,餐廳門上面有塊銅牌,用法語、荷蘭語、英語和德語寫著:“卡爾·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生活在布魯塞爾”。馬克思在此居住期間最有可能完成的任務是a.研究英國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b.發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c.第一次與恩格斯見面,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d.發表《共產黨宣言》【解析】:選d。本題主要結合教材分析。《共產黨宣言》發表于1848年2月,推測馬克思在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主要是發表《共產黨宣言》。7. 下列標志著馬克思由一個革命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文章或著作是a.《<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b.《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c.《共產黨宣言》 d.《資本論》 【解析】:選a。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首次提出用唯物主義觀點解釋歷史的原理,標志著他由一個革命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8. 某班同學在學習巴黎公社時,對巴黎公社產生了以下四種認識,其中正確的是a.巴黎公社反映出資本主義的發展已呈下降趨勢b.巴黎公社是當時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c.巴黎公社如建立工農聯盟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d.巴黎公社是各種偶然因素促成的一個特殊事件【解析】:選d。巴黎公社發生時,資本主義國家正發生第二次科技革命,資本主義制度正在飛速發展,生產關系并未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巴黎公社的發生主要是由普法戰爭引發的,不是必然的。當時還不具備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條件。9.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這是《共產黨宣言》的開篇詞。下列關于這個“幽靈”的表述,不正確的是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a.工業革命的不斷深入是它得以“游蕩”的根本推動力 b.它是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工人協會起草的政治綱領c.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 d.十月革命使人類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時期【解析】:選b。是《共產黨宣言》產生的背景。10. (·浙江省寧波市高三模擬)《全球通史》寫道:“列寧幾乎是孤身一人號召立即進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時間證明他是正確的,因為戰爭持續得越久,公眾的不滿情緒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號,半年后聽起來就完全合理了。”這里所說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b.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c.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d.鞏固蘇維埃政權 【解析】:選b 。根據材料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第二次革命應是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號”是指《四月提綱》,列寧認為俄國革命應從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則應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四月提綱》提出之初遭到黨內的反對,但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和事實的證明,列寧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11. 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在俄國逐步確立,對這種政治體制理解不正確的是12. a.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b.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