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一國兩制”統一祖國教案
第13課 “一國兩制”統一祖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識記: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中英談判和香港回歸;中葡談判和澳門回歸。海峽兩岸隔絕狀態的結束;“汪辜會談”;對兩岸關系發展的八項主張。
⑵理解:“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對實現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巨大歷史意義。
⑶運用: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中國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門,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和對兩岸關系的八項主張,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觀察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⑴全面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閱讀鄧小平、關于中國臺灣問題的有關講話,深入了解“一國兩制”理論提出的時代背景、內容及其實踐。
⑵觀看有關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紀錄片及電視、廣播、報紙中有關“一國兩制”的新聞,深刻體會其實踐作用。
⑶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到港澳地區參觀、旅游,親身感受“一國兩制”的偉大成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學習“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認識到實現祖國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意義。
⑵通過學習“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及其實踐,認識到實行“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七子之歌》使學生回憶澳門回歸的歷史。點明澳門能夠回歸祖國,是由于黨和政府采取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一國兩制”政策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它為什么能促使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對于解決中國臺灣問題,它有什么積極的指導意義呢?這就是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講授新課]
一、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一)背景
1、《告臺灣同胞書》:
在《告臺灣同胞書》中,大陸向中國臺灣伸出了橄欖枝,提出了和平解決的方法,并發出了真誠的邀請。停止炮擊的決定更引起了臺灣同胞的強烈反響。與此同時,鄧小平再次支持了這種做法。
2、鄧小平講話:解放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回歸
【共同探究】和平解決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是和平解決的道路應該怎樣走下去呢?
(二) 提出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共同探究】什么叫做“一國兩制”?(引導學生分析“一國兩制”的內涵,:“一個國家”是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決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等分裂國土的圖謀。“兩種制度”是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港、澳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維護臺、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
當一國兩制的構想被鄧小平提出時,整個世界都被這個具有創造性的想法震驚了。
【共同探究】為什么“一國兩制”這么讓人們驚訝呢?
(三)意義:重大的戰略決策,完成祖國統一的指導方針
一國兩制的構想本來是為中國臺灣問題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中國臺灣問題中開花,就在處理香港問題的時候結果,得到了成功的運用。
二、香港,澳門的回歸
(一)香港的回歸
【共同探究】香港問題的由來?
香港,這顆“東方明珠”。鴉片戰爭后,一直被英國占據。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沒有放棄收回香港的努力。20世紀80年代,中國收回香港的實際終于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