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歷史上冊全套教學案2
5.根據法國1875年憲法,下列職務沒有創議法律之權的是
a.總統 b.參議員 c.眾議員 d.內閣部長
6.根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法國總統的產生方式是
a.由選民普遍直接選舉產生 b.由選民間接選出
c.由議會兩院國民會議選出 d.由眾議院選舉產生
第 12 課 民 族 國 家 的 統 一 之 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德意志的統一、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德意志帝國憲法、魏瑪共和國和魏瑪憲法、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教材,參照導學提綱的知識體系,學會按照歷史概念的要素組成來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來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所列問題的思考分析,學會從整體角度認識問題的方法;通過對同類問題的比較,掌握分析、認識問題的角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德國統一和統一后歷史發展狀況的學習,了解歷史傳統對社會歷史發展的雙重影響,認識改革和革命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增強從歷史中感悟現實的意識,明確歷史發展的方向。
重點知識: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和影響。
難點知識:德意志國家具有濃厚封建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的原因和影響。
主要探究活動:法國共和制政體是怎樣確立的?
問題思考:
1、推動德意志完成統一的主要動力是什么?為什么說德意志的統一實質上是一場對“諸侯君主專制”的革命?這場革命是以什么方式進行的?這對德意志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從中你得出了什么認識?
2、有的學者認為:雖然德意志帝國是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立憲國,但“君主”是實“立憲”是虛。你同意這一結論嗎?為什么?
3、比較法國總統制共和制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知識體系和基礎知識的落實:
一、德意志帝國的統治
1.德意志建立
①前提——德意志國家的統一
a.背景
a.經濟發展的要求:19世紀中期,德國經濟 ,但是, 會議(1814—18xx年)根據“ ”原則所造成的 局面成為經濟進一步發展障礙。
b.人民渴望統一:18世紀末,德國進步人士就提出了 的主張。
c.統一的中堅力量和中心人物出現:19世紀中期, 迅速發展,成為德意志各邦國中實力最強大的邦,有能力完成統一;而其首相 則制定了“ ”,積極推進德意志的統一。
b.統一過程:從1864年到1870年,普魯士王國在首相 的運籌下,先后發動三次 ,完成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