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歷史上冊全套教學案2
3、協定關稅:又稱協定稅率,是關稅稅則制度的一種。它是一國根據與他國締結的條約或貿易協定,對進出口商品所規定的稅率,有雙邊、多邊和片面協定關稅數種。前兩種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為了相互發展經濟。片面協定關稅,則是帝國主義強加給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在這種稅則制度下,強國依靠強權或武力,強迫弱國或落后國家在條約和關稅稅則中訂立適合強國要求的片面的低稅率,以便達到他們侵略的目的。締約國雙方權利是不平等的:一方有權利而無義務,另一方卻有義務而無權利。19世紀中葉開始,中國被迫同列強訂立了片面的協定關稅。1842年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稅,均宜秉公議定則例”,這是中國被迫接受協定稅則的開始。此后,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中又規定,一般貨物應納稅額,皆按值百抽五核計,如欲變更,則須與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其他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也以“利益均沾”為借口,紛紛效尤。這樣,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就落入到所有與中國通商的資本主義國家手中。
4.領事裁判權:領事裁判權也被稱為“治外法權”,是指資本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法律管轄的特權。1843年英國通過《五口通商章程》首先在中國攫取到該項非法特權,據此特權,英國在華僑民不受中國法律約束和法院審判,在中國犯了罪或成為民事訴訟的被告時,只受英國領事依照英國法律審判,中國政府不得過問。隨后,美、法、俄等國也取得了此種特權,嚴重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
5.片面最惠國待遇: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在通商、航海、稅收及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給予另一國享受現時或將來所給予任何第三國同樣一切優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它的取得必須有條約(通常為商務條約)根據,條約中規定這種待遇的條文稱《最惠國條款》。這種待遇一般是相互給予的,其享受范圍可由締約國雙方協議確定。這是發展國際間正常貿易和消除貿易歧視的一種手段。但鴉片戰爭后中國與外國所訂條約,往往只片面規定外國才享有最惠國待遇,而中國并無對等權利,故稱“片面最惠國待遇”。
6.關于中英《南京條約》的危害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使香港島從此遠離祖國懷抱達百余年之久。
②賠款2100萬銀元,使清政府的財政更加困難,為了支付戰爭賠款,清政府不得不加緊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同時巨額賠款也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增加了資本。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國加緊對華進行商品輸出,造成中國東南沿海手工業大量破產,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貿易主權。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協定關稅,不僅破壞了中國關稅自主權,有利于西方國家傾銷商品,而且使得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失去了關稅的保障。
7.關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和戰爭后簽定的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危害
①《天津條約》增開的10個商埠沿中國海岸線南北展開,又沿長江向內地延伸,比《南京條約》僅限于東南沿海的五個通商口岸是個明顯的突破;《北京條約》則把商埠開到了清政府統治的心臟地區,這樣,外國的侵略勢力擴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