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一歷史教案 >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精選6篇)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

發布時間:2022-12-02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精選6篇)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結構 

  距今

  時間

  (年)

  發現

  地點

  所屬

  時代

  生產

  工具

  經濟

  狀況

  社會生活

  狀況

  社會組織

  特點

  歷史

  地位

  原

  始

  社

  會

  原

  始

  人

  群

  元謀人

  170萬

  云南

  舊

  石

  器

  時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為止

  發現的我

  國最早人

  類

  北京人

  70~

  20萬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簡單語言

  集體勞動、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類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頂洞人

  1萬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針將

  獸皮縫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緣組成固定集團、集體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開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陜西

  西安

  新

  石

  器

  時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織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榮時期婦人居主導地位共同勞動、消費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黃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結構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長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東

  泰安  

  陶器、玉器

  貧富分化、

  私有財產、

  階級產生

  父系氏族

  公社時期

  在黃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會

  開始解體

  原始

  社會

  解體

  黃帝、炎帝、堯、舜、禹

  4千

  黃河

  流域  

  部落聯盟

  及其戰爭

  大禹治水

  禪讓制度階級社會逐漸形成

  原始社會

  向奴隸社

  會的過渡

  教學建議

  易錯概念

  處于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為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中晚期進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課文中,著重介紹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會狀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誤將整個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代表。

  教學設計思路

  在學生閱讀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知識結構,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我國原始社會的分期以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黃帝和堯舜禹時期的特征。

  擴展資料

  遍布中國大地的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一、我國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經歷了數十萬年以上的原始社會時期。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遺址和考古學文化,有以下幾種可作代表:

  元謀人。早期類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元謀盆地東側山麓的小丘上,發現同屬一個不大年齡的人體左、右上內側門齒化石兩顆化石。以后經多次發掘,在元謀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層里,又發現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表明約在170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發現的猿人牙齒化石》,地質學報,1973年第1期)

  藍田人。1963年在陜西省藍田縣發現藍田人頭骨、頜骨化石及其文化遺物。藍田人屬中更新世時代,包括藍田縣城東的九間房公王嶺和城西北的泄湖陳家窩兩個點,前者距今78~80萬年,后者距今50~60萬年,兩地相距29公里,除發現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石器、動物化石、炭屑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陜西藍田新生界現場會議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約40~50萬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歷次發掘所得,共有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包括單獨的面骨)14塊、下頜骨15塊、股骨7段、脛骨1段、肱骨3段、鎖骨1根、月骨一塊、零散和附連在頜骨上的牙齒153顆、約代表43個個體。除人類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豐富的用火遺跡。(賈蘭坡:《中國猿人及其文化》,中華書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帶,發現有舊石器和動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兩次發現人類化石。丁村遺址是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典型遺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狀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萬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縣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1959年)

  山頂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發現,故名。屬于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距今約18,000年。除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穿孔飾物及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并發現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賈蘭坡:《中國在陸上的遠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還有馬壩人、長陽人、資陽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類化石遺存十分豐富。

  二、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布中國大地,從內蒙古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西藏高原,到處都有發現,迄今總計在6000 處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名。時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為以渭、汾、洛等黃河支流匯集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共發現遺址1000余處。重點發掘的有:陜西的西安半坡、鄭州大河村等十余處。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紅陶為主,房屋遺址發現400多處,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營造等。仰韶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兼作采集和漁獵,一般認為具早、中期為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晚期開始向父系氏族公社過渡。(蘇秉琦:《關于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1965年第1期)

  龍山文化。泛指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也有稱為金石并用時代的。1928年在山東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命名。龍山文化內涵豐富,主要分布在山東境內,時間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龍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東等地區,發展為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年代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陜西龍山文化,主要分布涇河、渭河流域,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某些遺址發現了銅器。揭開了青銅文比的序幕。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結構 

  距今

  時間

  (年)

  發現

  地點

  所屬

  時代

  生產

  工具

  經濟

  狀況

  社會生活

  狀況

  社會組織

  特點

  歷史

  地位

  原

  始

  社

  會

  原

  始

  人

  群

  元謀人

  170萬

  云南

  舊

  石

  器

  時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為止

  發現的我

  國最早人

  類

  北京人

  70~

  20萬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簡單語言

  集體勞動、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類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頂洞人

  1萬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針將

  獸皮縫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緣組成固定集團、集體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開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陜西

  西安

  新

  石

  器

  時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織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榮時期婦人居主導地位共同勞動、消費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黃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結構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長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東

  泰安  

  陶器、玉器

  貧富分化、

  私有財產、

  階級產生

  父系氏族

  公社時期

  在黃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會

  開始解體

  原始

  社會

  解體

  黃帝、炎帝、堯、舜、禹

  4千

  黃河

  流域  

  部落聯盟

  及其戰爭

  大禹治水

  禪讓制度階級社會逐漸形成

  原始社會

  向奴隸社

  會的過渡

  教學建議

  易錯概念

  處于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為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中晚期進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課文中,著重介紹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會狀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誤將整個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代表。

  教學設計思路

  在學生閱讀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知識結構,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我國原始社會的分期以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黃帝和堯舜禹時期的特征。

  擴展資料

  遍布中國大地的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一、我國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經歷了數十萬年以上的原始社會時期。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遺址和考古學文化,有以下幾種可作代表:

  元謀人。早期類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元謀盆地東側山麓的小丘上,發現同屬一個不大年齡的人體左、右上內側門齒化石兩顆化石。以后經多次發掘,在元謀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層里,又發現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表明約在170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發現的猿人牙齒化石》,地質學報,1973年第1期)

  藍田人。1963年在陜西省藍田縣發現藍田人頭骨、頜骨化石及其文化遺物。藍田人屬中更新世時代,包括藍田縣城東的九間房公王嶺和城西北的泄湖陳家窩兩個點,前者距今78~80萬年,后者距今50~60萬年,兩地相距29公里,除發現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石器、動物化石、炭屑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陜西藍田新生界現場會議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約40~50萬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歷次發掘所得,共有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包括單獨的面骨)14塊、下頜骨15塊、股骨7段、脛骨1段、肱骨3段、鎖骨1根、月骨一塊、零散和附連在頜骨上的牙齒153顆、約代表43個個體。除人類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豐富的用火遺跡。(賈蘭坡:《中國猿人及其文化》,中華書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帶,發現有舊石器和動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兩次發現人類化石。丁村遺址是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典型遺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狀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萬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縣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1959年)

  山頂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發現,故名。屬于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距今約18,000年。除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穿孔飾物及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并發現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賈蘭坡:《中國在陸上的遠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還有馬壩人、長陽人、資陽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類化石遺存十分豐富。

  二、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布中國大地,從內蒙古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西藏高原,到處都有發現,迄今總計在6000 處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名。時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為以渭、汾、洛等黃河支流匯集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共發現遺址1000余處。重點發掘的有:陜西的西安半坡、鄭州大河村等十余處。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紅陶為主,房屋遺址發現400多處,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營造等。仰韶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兼作采集和漁獵,一般認為具早、中期為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晚期開始向父系氏族公社過渡。(蘇秉琦:《關于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1965年第1期)

  龍山文化。泛指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也有稱為金石并用時代的。1928年在山東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命名。龍山文化內涵豐富,主要分布在山東境內,時間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龍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東等地區,發展為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年代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陜西龍山文化,主要分布涇河、渭河流域,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某些遺址發現了銅器。揭開了青銅文比的序幕。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結構 

  距今

  時間

  (年)

  發現

  地點

  所屬

  時代

  生產

  工具

  經濟

  狀況

  社會生活

  狀況

  社會組織

  特點

  歷史

  地位

  原

  始

  社

  會

  原

  始

  人

  群

  元謀人

  170萬

  云南

  舊

  石

  器

  時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為止

  發現的我

  國最早人

  類

  北京人

  70~

  20萬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簡單語言

  集體勞動、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類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頂洞人

  1萬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針將

  獸皮縫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緣組成固定集團、集體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開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陜西

  西安

  新

  石

  器

  時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織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榮時期婦人居主導地位共同勞動、消費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黃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結構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長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東

  泰安  

  陶器、玉器

  貧富分化、

  私有財產、

  階級產生

  父系氏族

  公社時期

  在黃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會

  開始解體

  原始

  社會

  解體

  黃帝、炎帝、堯、舜、禹

  4千

  黃河

  流域  

  部落聯盟

  及其戰爭

  大禹治水

  禪讓制度階級社會逐漸形成

  原始社會

  向奴隸社

  會的過渡

  教學建議

  易錯概念

  處于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為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中晚期進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課文中,著重介紹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會狀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誤將整個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代表。

  教學設計思路

  在學生閱讀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知識結構,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我國原始社會的分期以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黃帝和堯舜禹時期的特征。

  擴展資料

  遍布中國大地的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一、我國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經歷了數十萬年以上的原始社會時期。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遺址和考古學文化,有以下幾種可作代表:

  元謀人。早期類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元謀盆地東側山麓的小丘上,發現同屬一個不大年齡的人體左、右上內側門齒化石兩顆化石。以后經多次發掘,在元謀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層里,又發現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表明約在170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發現的猿人牙齒化石》,地質學報,1973年第1期)

  藍田人。1963年在陜西省藍田縣發現藍田人頭骨、頜骨化石及其文化遺物。藍田人屬中更新世時代,包括藍田縣城東的九間房公王嶺和城西北的泄湖陳家窩兩個點,前者距今78~80萬年,后者距今50~60萬年,兩地相距29公里,除發現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石器、動物化石、炭屑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陜西藍田新生界現場會議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約40~50萬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歷次發掘所得,共有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包括單獨的面骨)14塊、下頜骨15塊、股骨7段、脛骨1段、肱骨3段、鎖骨1根、月骨一塊、零散和附連在頜骨上的牙齒153顆、約代表43個個體。除人類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豐富的用火遺跡。(賈蘭坡:《中國猿人及其文化》,中華書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帶,發現有舊石器和動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兩次發現人類化石。丁村遺址是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典型遺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狀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萬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縣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1959年)

  山頂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發現,故名。屬于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距今約18,000年。除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穿孔飾物及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并發現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賈蘭坡:《中國在陸上的遠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還有馬壩人、長陽人、資陽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類化石遺存十分豐富。

  二、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布中國大地,從內蒙古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西藏高原,到處都有發現,迄今總計在6000 處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名。時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為以渭、汾、洛等黃河支流匯集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共發現遺址1000余處。重點發掘的有:陜西的西安半坡、鄭州大河村等十余處。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紅陶為主,房屋遺址發現400多處,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營造等。仰韶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兼作采集和漁獵,一般認為具早、中期為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晚期開始向父系氏族公社過渡。(蘇秉琦:《關于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1965年第1期)

  龍山文化。泛指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也有稱為金石并用時代的。1928年在山東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命名。龍山文化內涵豐富,主要分布在山東境內,時間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龍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東等地區,發展為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年代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陜西龍山文化,主要分布涇河、渭河流域,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某些遺址發現了銅器。揭開了青銅文比的序幕。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 篇4

  高三歷史:1.1復習教案(舊人教版)

  一、我國早期的人類

  1、元謀人:在云南發現,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們已知的祖國境內最早的人類。

  2、藍田人:距今約80 萬年,是在陜西出土的最早人類。

  3、北京人:

  (1)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2)時間:70--20萬年前

  (3)模樣:與現代人不完全一樣

  a、頭部:殘留猿類特征

  b 、雙手和上肢:由于勞動,發展最快。

  北京人的體質特征,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4)生產和生活:

  a、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舊石器)--能夠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b、使用天然火

  c、由于生產力低下(根本原因)和自然條件惡劣,為了生存(直接目標),他們過著群居生活(實質是早期人類社會)

  d、使用簡單語言

  二、氏族公社時期

  1、山頂洞人--母系氏族公社的開始:

  (1)時間:18000前

  (2)地點:龍骨山山頂洞穴

  (3)模樣:同現代人大體一樣

  (4)生產和生活:

  a開始采用磨制和鉆孔技術制造石器、骨器

  b制造骨針,縫制獸皮衣服

  c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按親屬世系關系分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2、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

  (1)半坡氏族:

  b、地點:西安半坡村

  c、時間:五六千年前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稱新石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

  d、生產和生活 原始農業:種植粟(我國是世界最早種植栗的國家)、蔬菜 和麻

  飼養家畜和家禽

  原始手工業:用麻線織布;制造陶器,代表作彩陶

  定居生活:建造房屋,居住區、公共活動場所、公共墓地和窯場組成村落

  原始文字:半坡陶缽口沿上有符號二三十種

  2 地位:是黃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個典型

  (2)河姆渡氏族

  a、地點:浙江佘姚河姆渡

  b、時間:60xx年

  工具:使用骨器、木器、石器、陶器

  c生產和生活 原始農業: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

  飼養豬、狗、水牛

  建木結構房屋過定居生活(前提:原始農業發展)

  c、 地位:長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個典型

  (3)母系氏族公社結束:大汶口文化早期

  (4)母系氏族公社共同特征:

  ① 婦女起主導作用(因為婦女是當時生產和生活的組織者)

  ②按母系血統確定親屬關系

  ③沒有貴踐、貧富、階級

  ④生產和生活資料歸氏族公社所有

  ⑤過著原始共產主義生活(根本原因:生產力低下)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1)中晚期距今約四五千年,處于父系氏族公社階段(母系向父系過渡實質是親屬關系的的變化,轉變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提高)

  (2)晚期:由于生產力發展(根本原因),產品有了剩余,私有財產出現,發生貧富分化(隨葬品的多少是判斷貧富分化的主要依據),在此基礎上產生了階級。

  三、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1、黃帝和華夏族:約四千年前,黃河流域部落首領黃帝打敗南方的 部落和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黃炎部落結盟,構成華夏族的主干(實質是原始社會末期的一次民族大融合)

  4、堯舜禹的"禪讓":

  (1)稱謂:三人都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繼黃帝之后黃河流域有名的部落聯盟首領

  (2)"禪讓":實質是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傳說堯年老后召開部落盟會議(當時的最高權力機關)并傳位給有才德的舜,舜年老后也以同樣辦法傳位給治水(黃河)有功的禹(成功關鍵:疏導法符合實情)

  (2)堯舜禹時期特征:我國原始社會正向奴隸社會過渡(這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結構 

  距今

  時間

  (年)

  發現

  地點

  所屬

  時代

  生產

  工具

  經濟

  狀況

  社會生活

  狀況

  社會組織

  特點

  歷史

  地位

  原

  始

  社

  會

  原

  始

  人

  群

  元謀人

  170萬

  云南

  舊

  石

  器

  時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為止

  發現的我

  國最早人

  類

  北京人

  70~

  20萬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簡單語言

  集體勞動、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類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頂洞人

  1萬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針將

  獸皮縫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緣組成固定集團、集體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開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陜西

  西安

  新

  石

  器

  時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織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榮時期婦人居主導地位共同勞動、消費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黃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結構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長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東

  泰安  

  陶器、玉器

  貧富分化、

  私有財產、

  階級產生

  父系氏族

  公社時期

  在黃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會

  開始解體

  原始

  社會

  解體

  黃帝、炎帝、堯、舜、禹

  4千

  黃河

  流域  

  部落聯盟

  及其戰爭

  大禹治水

  禪讓制度階級社會逐漸形成

  原始社會

  向奴隸社

  會的過渡

  教學建議

  易錯概念

  處于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為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中晚期進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課文中,著重介紹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會狀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誤將整個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代表。

  教學設計思路

  在學生閱讀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知識結構,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我國原始社會的分期以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黃帝和堯舜禹時期的特征。

  擴展資料

  遍布中國大地的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一、我國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經歷了數十萬年以上的原始社會時期。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遺址和考古學文化,有以下幾種可作代表:

  元謀人。早期類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元謀盆地東側山麓的小丘上,發現同屬一個不大年齡的人體左、右上內側門齒化石兩顆化石。以后經多次發掘,在元謀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層里,又發現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表明約在170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發現的猿人牙齒化石》,地質學報,1973年第1期)

  藍田人。1963年在陜西省藍田縣發現藍田人頭骨、頜骨化石及其文化遺物。藍田人屬中更新世時代,包括藍田縣城東的九間房公王嶺和城西北的泄湖陳家窩兩個點,前者距今78~80萬年,后者距今50~60萬年,兩地相距29公里,除發現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石器、動物化石、炭屑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陜西藍田新生界現場會議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約40~50萬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歷次發掘所得,共有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包括單獨的面骨)14塊、下頜骨15塊、股骨7段、脛骨1段、肱骨3段、鎖骨1根、月骨一塊、零散和附連在頜骨上的牙齒153顆、約代表43個個體。除人類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豐富的用火遺跡。(賈蘭坡:《中國猿人及其文化》,中華書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帶,發現有舊石器和動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兩次發現人類化石。丁村遺址是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典型遺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狀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萬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縣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1959年)

  山頂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發現,故名。屬于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距今約18,000年。除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穿孔飾物及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并發現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賈蘭坡:《中國在陸上的遠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還有馬壩人、長陽人、資陽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類化石遺存十分豐富。

  二、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布中國大地,從內蒙古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西藏高原,到處都有發現,迄今總計在6000 處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名。時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為以渭、汾、洛等黃河支流匯集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共發現遺址1000余處。重點發掘的有:陜西的西安半坡、鄭州大河村等十余處。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紅陶為主,房屋遺址發現400多處,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營造等。仰韶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兼作采集和漁獵,一般認為具早、中期為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晚期開始向父系氏族公社過渡。(蘇秉琦:《關于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1965年第1期)

  龍山文化。泛指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也有稱為金石并用時代的。1928年在山東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命名。龍山文化內涵豐富,主要分布在山東境內,時間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龍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東等地區,發展為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年代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陜西龍山文化,主要分布涇河、渭河流域,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某些遺址發現了銅器。揭開了青銅文比的序幕。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結構 

  距今

  時間

  (年)

  發現

  地點

  所屬

  時代

  生產

  工具

  經濟

  狀況

  社會生活

  狀況

  社會組織

  特點

  歷史

  地位

  原

  始

  社

  會

  原

  始

  人

  群

  元謀人

  170萬

  云南

  舊

  石

  器

  時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為止

  發現的我

  國最早人

  類

  北京人

  70~

  20萬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簡單語言

  集體勞動、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類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頂洞人

  1萬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針將

  獸皮縫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緣組成固定集團、集體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開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陜西

  西安

  新

  石

  器

  時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織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榮時期婦人居主導地位共同勞動、消費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黃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結構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榮

  時期在長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東

  泰安  

  陶器、玉器

  貧富分化、

  私有財產、

  階級產生

  父系氏族

  公社時期

  在黃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會

  開始解體

  原始

  社會

  解體

  黃帝、炎帝、堯、舜、禹

  4千

  黃河

  流域  

  部落聯盟

  及其戰爭

  大禹治水

  禪讓制度階級社會逐漸形成

  原始社會

  向奴隸社

  會的過渡

  教學建議

  易錯概念

  處于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為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中晚期進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課文中,著重介紹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會狀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誤將整個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代表。

  教學設計思路

  在學生閱讀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知識結構,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我國原始社會的分期以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黃帝和堯舜禹時期的特征。

  擴展資料

  遍布中國大地的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一、我國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經歷了數十萬年以上的原始社會時期。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遺址和考古學文化,有以下幾種可作代表:

  元謀人。早期類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元謀盆地東側山麓的小丘上,發現同屬一個不大年齡的人體左、右上內側門齒化石兩顆化石。以后經多次發掘,在元謀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層里,又發現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表明約在170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發現的猿人牙齒化石》,地質學報,1973年第1期)

  藍田人。1963年在陜西省藍田縣發現藍田人頭骨、頜骨化石及其文化遺物。藍田人屬中更新世時代,包括藍田縣城東的九間房公王嶺和城西北的泄湖陳家窩兩個點,前者距今78~80萬年,后者距今50~60萬年,兩地相距29公里,除發現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石器、動物化石、炭屑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陜西藍田新生界現場會議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約40~50萬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歷次發掘所得,共有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包括單獨的面骨)14塊、下頜骨15塊、股骨7段、脛骨1段、肱骨3段、鎖骨1根、月骨一塊、零散和附連在頜骨上的牙齒153顆、約代表43個個體。除人類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豐富的用火遺跡。(賈蘭坡:《中國猿人及其文化》,中華書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帶,發現有舊石器和動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兩次發現人類化石。丁村遺址是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典型遺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狀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萬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縣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1959年)

  山頂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發現,故名。屬于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距今約18,000年。除人類化石外,還出土有穿孔飾物及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并發現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賈蘭坡:《中國在陸上的遠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還有馬壩人、長陽人、資陽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類化石遺存十分豐富。

  二、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布中國大地,從內蒙古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西藏高原,到處都有發現,迄今總計在6000 處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名。時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為以渭、汾、洛等黃河支流匯集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共發現遺址1000余處。重點發掘的有:陜西的西安半坡、鄭州大河村等十余處。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紅陶為主,房屋遺址發現400多處,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營造等。仰韶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兼作采集和漁獵,一般認為具早、中期為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晚期開始向父系氏族公社過渡。(蘇秉琦:《關于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1965年第1期)

  龍山文化。泛指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也有稱為金石并用時代的。1928年在山東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命名。龍山文化內涵豐富,主要分布在山東境內,時間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龍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東等地區,發展為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年代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陜西龍山文化,主要分布涇河、渭河流域,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某些遺址發現了銅器。揭開了青銅文比的序幕。

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關于春節社會教案(通用2篇)

    活動設計背景1、客觀因素:再有一個學期大班的同學就要升入小學,為了讓幼兒園的學習生活給他們留下難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組織開展這個活動。2、時間因素:元旦期間3、能力因素:大班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也有相應...

  • 托班的社會教案(通用10篇)

    活動目標:1、認識汽車、自行車、火車、知道它們是交通工具。2、能夠模仿交通工具所發出的聲音。3、通過模仿交通工具的聲音體驗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汽車 自行車 火車 (錄音) 歌曲《開火車》。...

  • 大變革時期的社會經濟(通用8篇)

    (一)教學目的1.要求學生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掌握鐵器與牛耕、李冰與都江堰、手工業的進步和封建城市等基礎知識。...

  • 元朝的社會經濟和中外交往 教材教法(精選2篇)

    第十四課 地位分析元朝統一后,疆域遼闊,交通發達,社會秩序趨于安定,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統治者比較重視經濟的發展,元朝的社會經濟和海外貿易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 第三冊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則(精選2篇)

    科目思想政治題目第二課第一框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p19(章、節、頁)教學目的和要求①記住法律準則的特點。②掌握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寓意,即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

  • 第四冊依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精選3篇)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 使學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識:法律規范作用的表現,法律規范和協調人際關系,我國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

  •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通用2篇)

    三、課標要求: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鄧小平南方談話及其重要作用,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

  • 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教學設計(通用2篇)

    示例1.導入的過程提問:十年“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損失?設想一下當時人民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教師小結(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三年恢復和三年改造,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在實踐中探索建...

  • 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精選2篇)

    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課程標準】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以我國過近代報刊、電影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精選2篇)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在本課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點比較抽象,理論性強。為了使學生便于記憶和理解,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形象化的圖表進行講解。...

  •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選15篇)

    第10課 一、教學目標與分析依據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中共十三大鄧小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

  • 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教案(通用2篇)

    高一政治教學案2---21第八課: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溫故知新:XX年5月1日,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

  •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教案(通用3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社會保障制度的含義、內容和作用,理解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和重要意義。2、能力目標:通過本框知識的學習,提高閱讀理解、綜合分析和認識問題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 第一課 第三框 等級森嚴的殿堂——封建社會(通用2篇)

    第三框題 等級森嚴的殿堂——封建社會[教材分析] 講述繼奴隸社會之后的封建社會的生產和社會制度的特點, 也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次,講封建社會的進步性及剝削關系。 首先指出,'封建社會的生產以農業為主,農民是生產者。...

  • 第一課 第二框 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精選2篇)

    第二框 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教材分析]本框 講人類第一個階級社會的產生和社會制度的特點。 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個層次,指出階級統治的出現。...

  • 高一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 中国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黑寡妇 | 久久久性色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 欧美性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观看 | 麻花豆传的最新一期内容是 | 妇女一级片 | 亚洲精品v欧美精品动漫精品 | 爱福利视频网 | 国产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国产黄色网| 欧美日本久久久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剧 |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 狠狠操精品视频 |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 久久久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91www| 久久ss| 亚洲综合一二三区 | 奇米影视7777 |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 成人ssswww在线播放 | 老司机福利入口 | 亚洲在线www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九九精品在线播放 | 99精品热6080yy久久 | 成人h动漫无码网站久久 | 手机看片国产AV无码 | 成人亚洲欧美成αⅴ人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 国内自拍网址 | 性做爰片免费视频毛片 | 亚洲第一成人久久网站 | 国产免费观看av | 把女邻居弄到潮喷的性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