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通用9篇)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篇1
第9課
【教學目標】
目 標
內 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
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帝制與共和國的反復;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意義
通過學習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法國共和制度和德國君主立憲制形成過程,了解法律制度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問題、思考問題。
論從史出
問題探究
歷史比較
概括闡釋
通過了解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洲大陸德國和法國的形成過程,認識任何新的制度都有其產生艱難曲折的過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德意志帝國憲法》;德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
【重點難點】
重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憲法》
難點: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教學方法】
本節課應以學生已掌握的歷史事實作為在課堂中教學的線索主要依托,主要以談話講述法和歷史史實的比較法進行講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史實比較出現了錯誤,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將錯誤加以糾正并給出正確答案,那么這將使教學又走回到傳統講述式的老路上去,且導致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養成對教師的依賴性。教師要注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借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嘗試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習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比較和歷史思維能力。
【導入新課】
羅馬衰敗后,日爾曼人開始入侵高盧地區。5世紀末法蘭克人占領了現今法國的北部地區,到6世紀時法蘭克人成為高盧的盟主,8世紀時大權落入統治了大部分的西歐地區的查理大帝手中。公元8xx年,查理曼大帝把法蘭克王國發展到鼎盛,成為查理曼大帝國。公元843年查理大帝去世,查理曼帝國隨即分崩離析,在瓜分各種遺產的過程中,形成了東、西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的政治分界線大致就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講法語的西法蘭克王國后來演變成今天的法國,而講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后來演變成今天的德國。這就是法國和德國歷史的由來。通過回顧法國和德國歷史的由來,導入本課內容。
【講述內容】
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帝制與共和國的反復
同學們在初中經過歷史學習,對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幾乎控制整個歐洲的歷史一定有著較為深刻的印象,期間所建立起來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也一定有所了解。但對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后,法蘭西政體的演變過程卻了解的不是這么系統。因此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系統掌握法國共和政體建立的過程,讓同學們形成一條清晰的法國政體演變的線索,即:君主制(大革命前)——君主立憲制(1791年)——第一共和國(1792年)——第一帝國(18xx年)——波旁王朝復辟(18xx年)——七月王朝(1830年)——第二共和國(1848年)——第二帝國(1852年)——第三共和國(1870年)。簡單介紹有關史實,使學生對法國這段歷史的基本線索的有所了解,使學生認識法國走向共和到共和制度最終確立的這一過程的漫長與反復,從而使大部分同學能夠認識到歷史發展的復雜性和曲折性。
通過教材【歷史縱橫】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歷史。指出1852年,拿破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取消共和,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然而,1870年的普法戰爭剛一開始,路易·波拿巴就連同十萬法軍成了普軍的俘虜,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隨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新的國民會議產生。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
首先讓學生明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雖然建立起來了,但最終確立共和國之路卻經歷了一個激烈的斗爭的過程。斗爭的實質是什么?(帝制和共和制的斗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體最終確立的標志是什么?
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終于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總統制共和國。法國的資本主義共和制政體在經歷了艱難的歷程之后終于建立了起來。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意義
法國總統是怎樣行使權力,又是怎樣與議會分權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行政權歸于總統,法國的總統具有哪些特點?(讓學生概括指出,借此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和闡釋問題的能力)特點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由參眾兩院選出,任期7年可連任;可任命部長和一切軍政要員;有締結條約權和赦免權;有解散眾議院的權力,但必須得到參議院同意。
法國的兩院制具有哪些特點?(讓學生概括指出,借此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和闡釋問題的能力)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立法權屬于參眾兩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眾議院也叫國民議會。從理論上講,兩院的權力與地位是平等的,但在事實上,國民議會的權力大于參議院,地位優于參議院。法國實行兩院制以后,眾議議員由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由于經普選產生的眾議院比由間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更具代表性,所以法國憲法規定,國民議會是全國人民的代表,參議院是地方市鎮的代表。既然主權屬于人民,那么由人民直接普選產生的眾議院理應比參議院具有更大的權力。但眾議院提出并通過的法案,要受到總統和參議院的控制。
對于法國1875年憲法,則要通過分析它的內容理解現在法國總統制和議會制的特點。在了解了法國總統制和議會制的基礎上,可以讓同學們討論比較美國總統制與法國總統制的不同,美國和法國議會制的不同,通過比較使學生能對美、法兩國的總統制和議會制有更深刻的了解。
關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歷史意義?勺屪寣W生閱讀教材概括指出,借此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和闡釋問題的能力。共和派把眾議院、參議院、內閣和總統等關鍵職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資產階級掌握掌權,以共和制為政體形式的統治得以最終確立;它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分享政權的機會,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由此可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實質是什么?(工業資產階級最終掌握政權)
二、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可先向學生介紹德意志一詞和歷史由來,擴展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暗乱庵尽币辉~來源于古德語“diot”一詞,意為“人民”,最早史見于公元8世紀,是指生活在法蘭克王國東部的日爾曼部落所講的方言。公元8xx年,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成為查理曼大帝國。大帝國中有許多講德語的日爾曼部落,這些日爾曼部落人所講的方言被稱為“德意志”。公元8xx年查理大帝去世,查理曼帝國隨即分崩離析,在瓜分各種遺產的過程中,形成了東、西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的政治分界線大致就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講法語的西法蘭克王國后來演變成今天的法國,而講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的居民在此后的長期生活中也逐漸產生了一種“同屬一國”的感覺,這時,“德意志”一詞也就從一種語言的代名詞發展為代指講這一語言的人。當這些講“德意志”語的部落后來建立了自己的王國時,他們不但用“德意志”來稱呼自己的語言和人民,還用它來命名自己的國家。
接著向學生講授德意志帝國的建立的背景及建立經過。19世紀初的德意志仍然是一個政局四分五裂的國家,嚴重阻礙著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普魯士王國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國宰相(1871~1890)。執政期間采取“鐵血政策”,故又有鐵血宰相之稱。通過1864年普魯士和奧地利聯合對丹麥戰爭,1866年的普奧戰爭以及1970年的普法戰爭完成統一。1870年9月1日,雙方在色當決戰,法國戰敗。不久,南方諸邦同北德意志同盟合并。1871年初,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正式即位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國統一終于完成。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4月,德意志帝國憲法頒布,德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
2.《德意志帝國憲法》
1871年4月16日,新選出來的帝國國會批準了俾斯麥領導下制定的以1867年《北德意志聯邦憲法》為藍本的《德意志帝國憲法》。這是一部反映榮克貴族與資產階級共同意志,混雜著封建因素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俗稱的《俾斯麥憲法》!兜乱庵镜蹏鴳椃ā肪唧w特點有哪些呢?
。1)規定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22個邦和自由城市組成。帝國中央擁有極大權力,各邦地位很不平等。事實上,德意志各邦已成為聯邦政府的地方自治單位,失去了其原有的獨立性。上述規定,肯定了德國統一的事實,有利于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2)帝國政權組織形式是君主立憲制,德國君主立憲制有哪些特點哪?(可讓讓學生閱讀教材概括指出,借此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和闡釋問題的能力。)由普魯士在帝國中占統治地位,掌握帝國最高行政權;憲法賦予皇帝和宰相以極大權力;实酆驮紫喽加心男嗔?皇帝是國家元首,是最高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宰相是內閣的首腦,由皇帝任命和免除,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
。3)憲法規定帝國立法權由聯邦參議會(上院)和帝國議會(下院)兩院制議會行使。聯邦參議會(上院)是最高權力機構,議長有帝國宰相擔任,代表不經選舉,有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組成;有通過法律的權力。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帝國議會完全處于從屬地位。帝國議會(下院)權力則較小,雖具有立法權,但通過的任何法案都必須經上院和皇帝批準才有效。部隊任何行政具有監督權。這一規定說明了什么?(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德國資產階級在統一后的國家機構中,只獲得很小一部分權力。)
3.德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
從統一后的《德意志帝國憲法》所體現德國的政體來看是一種什么制度?(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建立了聯邦制的君主立憲的代議制度)。
這一制度具有什么主要特點?可讓學生在學習《德意志帝國憲法》后自己概括指出,借此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和闡釋問題的能力。
主要特點:第一,名義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實質上是君主專政;第二,名義上實行聯邦制,實質上普魯士具有霸主地位。第三,宰相的職位在整個帝國機構中處于中軸地位。但皇權是至上的;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第四,憲法對公民權利只字未提,聯邦參議會(上院)是最高權力機構,議長有帝國宰相擔任,代表不經選舉,有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組成;有通過法律的權力。帝國議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完全處于從屬地位。德意志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完整的和不徹底的代議制。
因此,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雖然規定帝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但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體現了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國會只是點綴。勞動大眾和資產階級并未獲得多少實際的政治權利;容克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都沒有受到根本觸動,普魯士的舊制度、尤其是軍國主義傳統被保留下來。這都阻礙了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完成。德意志帝國的統治保留了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和專制主義傳統,甚至加強了普魯士王國的軍國主義色彩;強大的軍事力量和高明的軍事指揮在德意志統一中的突出作用,促使軍國主義在德意志帝國社會中的影響日益深遠,軍人的地位至高無上,將軍的地位高于政治家;德意志帝國對軍人、對軍隊、對戰爭的崇拜,使德意志帝國成了歐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國家,成為后來一戰爆發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是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局限性。但國家的統一和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制國家的建立畢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使帝國終于進入資本主義的門檻,使德國的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起來,到19世紀末躋身到世界強國行列。
最后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為依據,比較《德意志帝國憲法》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第一:德國名義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實質上是君主專政;君主不經選舉,實際上仍擁有許多權力,如最高行政權、軍事統帥權、對外決策權等;第二,宰相的職位雖然巨大,但皇權是至上的;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第三,憲法對公民權利只字未提,議會雖具有立法權,但必須經過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聯邦參議會(上院)是最高權力機構,議長有帝國宰相擔任,代表不經選舉,有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組成;有通過法律的權力。帝國議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完全處于從屬地位。德意志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完整的和不徹底的代議制。
法國共和制又稱民主共和制:第一,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國家元首要經過選舉產生,并不得終身任職,由參眾兩院選出,任期7年可連任;可任命部長和一切軍政要員;有締結條約權和赦免權;有解散眾議院的權力,但必須得到參議院同意。第二,總統有解散眾議院的權力,但必須得到參議院同意。第三,立法權屬于參眾兩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眾議權力大于參議院,地位優于參議院。眾議議員由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由于經的眾議院有普選產生,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但眾議院提出并通過的法案,要受到總統和參議院的控制。議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法律和監督政府。為此,憲法賦予議會兩院重大的、傳統的職權,包括立法權、財政權和監督權等多種權力。
【課后研討】
關于對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評價問題。有人認為: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既注意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對封建制度而言顯現的民主性,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推動作用,也要充分了解它的歷史局限性。從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和終極目的而言,它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理想的制度。
思路:評價一個事件要注意從它的兩面性來看,要以史實為依據進行評價。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此外,也可以自己選擇其它角度來考察。但要求持之有據,言之有理。
【本課小結】
法國經過反復斗爭,1875年,經過激烈的斗爭,國民議會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總統制共和國。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法國資本主義共和政體的最終建立。1871年德意志實現統一,1871年的德意志帝國憲法,雖然規定帝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但體現了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德意志帝國的統治保留了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和專制主義傳統,使德意志帝國成了歐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國家,成為后來一戰爆發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制國家的建立也使帝國終于踏入了資本主義的門檻,使德國的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起來,到19世紀末躋身到世界強國行列。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篇2
試題集錦
一、選擇題
1.假如你要探究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最值得參考的歷史文獻是
a.《人權宣言》 b.《權利法案》 c.《法典》 d.《獨立宣言》
2.19世紀中葉,德國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國人曾經“自下而上干的事”。這個事的實質是
a.建立地主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b.為近代化掃清障礙
c.對外殖民方面取得成功
d.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
3.19世紀中期,德國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是
a.封建專制 b.封建割據 c.軍國主義 d.自由主義
4.造成德意志帝國憲法具有濃厚專制主義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a.普魯士國王操縱憲法的制定
b.普魯士具有專制主義傳統
c.皇帝和宰相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
d.普魯士通過王朝戰爭完成統一
5.根據德意志帝國憲法,下列各項由選舉產生的是
a.皇帝 b.首相 c.聯邦議會 d帝國國會
6.德國統一后,阻礙資產階級民主改革徹底完成的因素不包括
a.世襲君主制 b.容克地主包攬君主要職
c.君主立憲制 d.普魯士的軍國主義
7.法國大革命期間,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理論基礎的是 ( )
a.《獨立宣言》 b.《權利法案》 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
8.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不同時期的法國政權 ( )
①第一共和國 ②第二共和國 ③第三共和國 ④第一帝國 ⑤第二帝國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②⑤③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②⑤③
9.《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的總統權力不包括 ( )
a.任命部長和一切軍政要員 b.締結并批準條約
c.特赦權 d.不經參議院贊同可解散眾議院
10.19世紀早期,導致德意志工業資本主義發展舉步維艱的主要因素是 ( )
a.工業資本缺乏 b.國內資源匱乏
c.國家四分五裂 d.技術力量薄弱
11.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主要是針對 ( )
a.阻礙德意志統一的各種勢力 b.德意志無產階級的革命活動
c.普魯士資產階級的革命活動 d.馬克思領導的國際工人運動
12.德意志完成統一的方式是 ( )
a.平等合作的聯邦制 b.自下而上的人民起義
c.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 d.自上而下的改革
13.之所以說“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代議制”,主要是因為
a.皇帝和帝國宰相掌握行政大權 b.聯邦議會權力較大,帝國議會權力較小
c.行政機構控制了立法機構 d.行政機構權力大,立法機構權力較小
14.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應是
、侔l動熱月政變 ②攻占巴士底獄 ③發表《人權宣言》 ④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a.②③④① b. 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15.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的標志是 ( )
a.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b.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
c.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 d.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布
16.近代以來,法國政權局勢的突出特點是 ( )
a.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間斗爭激烈 b.始終存在著帝制與共和制之間的斗爭
c.政權更迭頻繁 d.人民斗爭不斷
17.下列有關法國總統與美國總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法國總統比美國總統任期長 b.法國總統可連選連任,美國總統不可
c.兩國總統都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d.兩國總統的權力都很大
18.法國參議員的任期比美國參議員 ( )
a.長3年 b.短3年 c.長2年 d.短2年
19.在1785年憲法中關于法國立法權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議會議員由選舉產生
b.立法權歸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
c.參議院有權否定眾議院的決議案
d.眾議院可以提出并通過法案
20.俾斯麥因為與德皇意見不和被罷免,德皇的做法 ( )
a.合法 b.不合法 c.說不清 d.屠戮功臣
21.與美國的各州相比,德國地方各邦的權力 ( )
a.大得多 b.小得多 c.差不多 d.各自保留權力不一樣
22.與英美相比,德意志的政治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性,主要是因為 ( )
a.德意志的資本主義發展水平很低
b.德意志有軍國主義傳統
c.德意志是通過王朝統一戰爭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
d.《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了地主擁有巨大的權力
23.法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是
a.《人權宣言》 b.1791年憲法 c.《拿破侖法典》 d.1875年憲法
24.法國制憲會議頒布的《人權宣言》,其核心是
a.重視人和人性 b.強調人權和法制 c.否定教權和神權 d.鼓吹平等和自由
25.以下法國政權中,更迭順序正確的是
a.第一帝國、第二共和國、第二帝國、第三共和國
b.第一帝國、第二帝國、第二共和國、第三共和國
c.第一帝國、第二共和國、第三共和國、第二帝國
d.第二共和國、第一帝國、第二帝國、第三共和國
26. 在民主政治建設過程中,經歷了資產階級與封建復辟勢力、共和派與保皇派的多次斗爭的國家是
a. 英國 b. 法國 c. 美國 d. 德國
27.在促進德意志國家統一的諸多因素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a.進步人士的統一主張 b.經濟基本連成一體
c.俾斯麥的個人作用 d.普法戰爭法國的戰敗
28.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德國的政體是
a.議會共和制 b.君主立憲制 c.君主專制 d.總統共和制
29.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政體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相比,其特點是
①專制主義色彩濃厚 ②君主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
③國王統而不治 ④首相對君主負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0.下列對德意志帝國憲法的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是一部充分體現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意志的資產階級憲法
b.是一部帶有濃厚封建專制色彩的封建性質的法律
c.是一部將德意志軍隊普魯士化的軍事立法
d.是一部帶有濃厚專制主義色彩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
31.仔細觀察《拿破侖一世的加冕儀式》一圖,它說明了什么
a.恢復帝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b.拿破侖是值得稱贊的英雄
c.法蘭西共和制度的確立非常艱難
d.羅馬教皇控制著當時的法國
32.xx年當地時間5月5日晚,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統計結果揭曉,現任總統希拉克以絕對優勢挫敗極右勢力代表勒龐,贏得本次總統大選勝利。你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總統是如何產生的
a.眾議院選舉 b.參議院選舉
c.選民直接選舉 d.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國民議會以絕對多數票選出
二、非選擇題
1.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網球場宣誓 共和國歷
(1)法國共和制的確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說,以上兩幅圖分別代表了法
國人走向共和的初始階段和確立階段,請問,在這兩個階段中,分別頒布了什么重要憲法
文件?(4分)
(2)依據所學知識,指出這兩部憲法文件的內容根本區別是什么?(2分)兩部憲法
文件的頒布在法國歷史上各具有什么重要的地位?(4分)
(3)據此,你對法國革命中共和制的確立有何認識?(4分)
答案(1)圖一:1791年憲法;(2) ;圖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憲法)
(2)根本區別:1791年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1分)1875年憲法確立法國為總統制共和國。
地位:1791年憲法是法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2分)1875年究法的頒布標志著法國共和政體的最終建立。
(3)認識:法國共和制的確立具有曲折性;走民主共和之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憲法在走向共和過程中起到了強有力的保障作用。
2.(xx年上海歷史)版圖中的德意志
“我們德意志人是一個民族,因為我們經歷了共同的歷史,所以我們感到休戚與共!边@段話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對統一的渴望。下圖是德意志四個不同時期的版圖。
問題:(6分)
。1)以上圖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圖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2)b圖和d圖的狀況是通過什么方式實現的?
。3)c圖狀況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4)四張圖片給你哪些啟示?
。1)由分裂到統一;由統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統一。
。2)王朝戰爭或鐵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戰爭方式。
。3)二戰后德國被分區占領或美蘇冷戰。
。4)德意志民族對統一的渴望;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平統一勝于武力統一等。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法律對于所有人,無論是實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們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擔任一切官職、公共職位和職務。
——法國《人權宣言》
材料二 凡為積極公民,必須生為法國人或后來變為法國人;已滿25歲;在城市或區內具有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時期的住所;在國內任何一個地方,至少已經繳納了相當于三個工作日價值的直接稅,并須提出納稅收據;不處于奴仆地位,即不處于被雇傭的奴役地位。
——法國《1791年憲法》
回答:
。1)材料二在關于選舉人資格的規定中,最關鍵的條件是什么?(這些規定與材料一的哪些條款相抵觸?
。2)從兩則材料的對比中,你有什么認識?
(1)擁有一定的財產。平等。材料一規定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按其能力可擔任官職。
(2)資產階級標榜平等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其自身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俾斯麥)“他是有名的1848年革命的死敵,他憎恨任何民主運動和人民運動!鞲袼褂幸淮畏Q俾斯麥為‘非本心的革命者’”
——維納•洛赫《德國史》
材料二 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的進步事業,但是,誰要想根據這點證明社會主義者應該幫助俾斯麥,那這個馬克思主義者“真是太好了”。
——《列寧全集》
請回答:
。1) 根據材料1,說明恩格斯稱俾斯麥為“非本心的革命者“的原因。
。2) 根據材料2,說明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指什么?并說明德意志采取這種方式的原因。
。3) 你認為評價歷史人物應采取什么原則?
。1)因為俾斯麥在德意志統一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統一實質上是消除封建割據,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也是特定歷史條件下 的一種資產階級革命。
。2)推行“鐵血政策”,發動王朝戰爭形式。因為資產階級的軟弱和無產階級的不成熟,德意志內外都還存在反對統一的分裂勢力。
(3)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不管其主觀動機如何,只要客觀上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順應歷史潮流,就應當肯定。
5.簡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歷史作用。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歷史作用:①共和派掌握實權;②共和體制的最終確立;③與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帝制獨裁對比,共和體制的確立是歷史的進步;④隨著法國工業資產階級勢力的上升,對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德意志帝國憲法》的歷史作用:①德國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②德國社會的一大進步;③有利于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并使德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④帶有濃厚的封建性、軍事性色彩。
6.1789年以來,法國人民為爭取共和制反復斗爭,但由于特殊的國情,法國的共和制直到1875年才初步確立下來。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789-1875年法國政治體制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專制統治,確立了君主立憲制。1792年,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8xx年,拿破侖•波拿巴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18xx年,波旁王朝復辟。1830年,七月王朝恢復君主立憲制。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1875年,法國通過新憲法,共和體制終于初步確立下來。
7.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德國為聯邦制的君主國家。但由于國情和歷史狀況的不同,英德兩國的君主立憲制度不盡相同。請對比英德兩國君主立憲制度的不同之處,并簡述其原因。
不同之處:①君主的權力截然不同。英國國王是“統而不治”的虛君,而德國君主是實,立憲是虛。德國皇帝是國家的元首,擁有任命官吏、創制法律、統帥軍隊、決定帝國對外政策以及主宰議會等大權。②在國家政權中占主導地位的階級不同。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占主導地位,而在德國容克貴族占主導地位,資產階級則次之。
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①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不同。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徹底掃除了封建勢力;德國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的形式實現統一,從而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封建殘余比較濃厚。②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較充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較強大;德國長期的分裂狀態,導致其經濟發展落后于其他西歐國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
8.19世紀70年代,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在歐美主要大國得以確立,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差異,各國又呈現出復雜的政體局面。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括資產階級代議制度有哪些基本特點?
(2)當時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歐美主要大國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什么?
。3)導致上述復雜政體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1)①議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國家權力。議會由議員組成,議員由普選產生。國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決策都必須經議會討論并經多數通過,議會享有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②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實行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③都實行資產階級的政黨政治,也就是都必須由在議會選舉或大選中獲勝的政黨領袖來出任總統或總理(首相),并以本黨人員為主組成內閣。④政府在執政期間都堅決推行本黨的意志和政策?偨y和總理都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不但領導內閣,而且可以控制議會或干預立法。
。2)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法國議會制共和制,美國總統制共和制,德意志帝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3)資本主義政體復雜多樣,影響政體的因素包括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水平、資產階級成熟的程度、該國階級力量的對比、地理條件、歷史傳統、民族特點和國際環境等。
9.結合史實分析德意志統一的歷史條件。
(1)統一的客觀條件:a、經濟的發展要求國家統一,也為統一提供了物質基礎。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各地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國內市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資產階級越來越感到,要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必須有強大的國家為后盾。b、民族主義情緒的勃發。拿破侖戰爭使歐洲人民覺醒,萌發了民族主義,工業革命的進行,使其更加強烈。完成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凝聚力,實行民族振興,成為德意志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2)統一的主觀條件:a、有意于統一德意志的普魯士的強大: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經濟發達,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民族成分單一,統一決心堅定,統治階級實力雄厚,野心勃勃等。b、統一的領導人俾斯麥采取了正確的政策策略,指揮得當,如推行鐵血政策、開展靈活的外交等。
10.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國家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
請回答:
(1)依據英國史實從原因和作用的角度對這一制度作一評價。
、埔罁、德國兩國史實概括其特點。并指出英德兩國本質上的不同點。
(1)原因:君主立憲制是由當時英國的國情所決定的。一方面資本主義的發展處于手工工場階段,資產階級物質與政治力量還不夠強大,還沒有達到足以改造整個世界的程度;另一方面,英國的封建勢力在當時還比較強大,它們不甘心自動或輕易地退出歷史的政治舞臺,所以最終形成了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相妥協的政治格局。
作用:但是畢竟這一制度推翻了英國封建專制的君主制,是對上層建筑的巨大變革,國王的權力受到法律的限制與約束,議會的權力受到法律的保障,資產階級專政在英國終于確立起來。
(2)君主立憲制的特點:①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國王必須根據議會意愿行使行政權力。君主是名義上的世襲國家元首,其存在主要是作為國家的象征。②議會成為國家權力中心。議會擁有立法權、財政權和對行政的監督權。表面上,議會通過的法案要經過國王批準,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③國王必須信奉英國國教(即是新教徒),天主教徒相互結婚者不得繼承王位。
本質不同:英國議會權力超過國王,國王“統而不治”;德國議會從屬于皇帝,君主立憲制并不完整。
11.簡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歷史作用。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歷史作用:①共和派掌握實權;②共和體制的最終確立;③與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帝制獨裁對比,共和體制的確立是歷史的進步;④隨著法國工業資產階級勢力的上升,對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德意志帝國憲法》的歷史作用:①德國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②德國社會的一大進步;③有利于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并使德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④帶有濃厚的封建性、軍事性色彩。
12.1789年以來,法國人民為爭取共和制反復斗爭,但由于特殊的國情,法國的共和制直到1875年才初步確立下來。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789-1875年法國政治體制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8.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專制統治,確立了君主立憲制。1792年,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8xx年,拿破侖•波拿巴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18xx年,波旁王朝復辟。1830年,七月王朝恢復君主立憲制。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1875年,法國通過新憲法,共和體制終于初步確立下來。
13.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德國為聯邦制的君主國家。但由于國情和歷史狀況的不同,英德兩國的君主立憲制度不盡相同。請對比英德兩國君主立憲制度的不同之處,并簡述其原因。
不同之處:①君主的權力截然不同。英國國王是“統而不治”的虛君,而德國君主是實,立憲是虛。德國皇帝是國家的元首,擁有任命官吏、創制法律、統帥軍隊、決定帝國對外政策以及主宰議會等大權。②在國家政權中占主導地位的階級不同。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占主導地位,而在德國容克貴族占主導地位,資產階級則次之。
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①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不同。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徹底掃除了封建勢力;德國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的形式實現統一,從而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封建殘余比較濃厚。②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較充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較強大;德國長期的分裂狀態,導致其經濟發展落后于其他西歐國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篇3
1、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第一共和國 第一帝國 第二共和國 第二帝國 第三共和國(共和體制最終確立)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行政權歸于總統;立法權歸于兩院制議會;司法權歸于法院,由參議員授權組成。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意義:共和派終于把眾議院、參議院、內閣、總統等關鍵性職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資產階級各個集團在國家政權中都占據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體最終確立;它使工業資產階級得以分享政權,促進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2、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德意志帝國建立:1871年憲法,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
政體:統一后的德國為邦聯制的君主國家;
立法權:兩院制的議會作為立法機構。聯邦議會是帝國權力機構,實際上是上議院;帝國議會實際上是下議院
行政權:皇帝是國家元首;憲法授予巨大權力。帝國宰相主持帝國政府工作,是內閣首腦,擁在絕對權力
○3德意志帝國憲法的性質: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徹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議制
○4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影響:
消極影響:君主制被保留下來,容克地主的政治經濟地位沒有受到根本觸動,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阻礙了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徹底完成
積極影響: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制國家建立起來;德國邁入資本主義門檻,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德國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到19世紀末,德國已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
○5意義:標志著德國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制度的確立;帶有濃厚的封建性、軍事性色彩。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篇4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教案
(一)教學重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分析、掌握。
。ǘ┙虒W難點
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的歷史進程。
二.對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的理解和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中的體現。
三.“德意志特色”的歷史原因。
四.對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的理解和在德意志帝國憲法中的體現。
(三)知識結構
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背景
、18世紀,法國是歐洲典型的君主專制國家,社會矛盾尖銳。以封建貴族和教會為代表的封建勢力十分強大。
②作為統治階級,他們竭力維護君主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對統治階級的反抗也日趨激烈。
一些資產階級思想家公開反對君主專制,抨擊宗教神權,號召人民爭取自由和民主。
2.歷程
、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沉重打擊了封建勢力。
②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但是,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間的斗爭并沒有結束。此后的七十多年間,政權在兩者間反復易手。
隨著資產階級的迅速崛起,封建保守勢力日趨削弱,民主共和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1870年,法國與普魯士之間爆發戰爭,法國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法國再次建立共和國,這就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易錯點】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時間是:1789年。
【易錯點】法國政權接時間順序排列
①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诜ㄌm西第一帝國
③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④法蘭西第二帝國
、莘ㄌm西第三共和國
【總結】法國共和制的確立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主要原因在于法國封建制度較他國發展充分,君主制思想作為封建思想長期存在;法國共和派力量長期較弱也是重要原因。
二.法國共和政體的建立
1.建立:1875年,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什么樣的政治體制又展開了激烈斗爭。在國民議會中,反對共和制的議員占多數。1875年初,在廣大人民群眾堅決擁護下,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2.憲法內容
①議會
a.立法權屬于議會,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
b.眾議院議員由成年男子直接選出,任期四年。
c.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
d.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案。
、诳偨y
a.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
b.總統掌握行政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的最高統帥,有權任命部長等高級官員、締結條約和實行特赦。
c.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
d.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3.共和政體的鞏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布以后,資產階級共和派經過艱苦斗爭,終于掌握了眾議院、參議院、內閣和總統等關鍵職位。
【總結】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與參眾兩院議員共享創議法律之權,總統與內閣共享行政權,向議會負責。
4.意義: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確立和鞏固,為法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易錯點】法國共和政體在法律上確立的時間是:1875年。
【易錯點】法國共和政體得以最終確立是在:1875年。
【易錯點】法國走向共和政體的艱難歷史中,最終確立共和政體是在:第三共和國。
【易錯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任期是:7年。
【總結】法國的總統制不同于美國的總統制。美國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不向國會負責;法國總統則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可連選連任。
三.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帝國建立
、19世紀中期,分裂局面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中期,德意志還處于四五分裂狀態,大大小小的幾十個邦國各自為政,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統一的呼聲日益強烈。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
普魯士是德意志一個重要邦國,專制色彩濃厚,經濟、軍事實力強大。
、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
【易錯點】俾斯麥實行的“鐵血政策”是指:戰爭。
【易錯點】世界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途徑不盡相同,德國的道路是:王朝統一戰爭。
【易錯點】德意志實現統一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
【易錯點】19世紀中期,使普魯士能夠統一德意志的決定性因素是:普魯士資本主義經濟最為發達。
【總結】德意志國家統一戰爭,不僅解決統一問題,也是一場對封建割據的革命。
例題:19世紀中期,德國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是( b )
a.封建專制 b。封建割據 c。軍國主義 d。自由主義
2.帝國憲法
①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頒布,確立了德國君主立憲政體。
、趦热
a.君主立憲政體
a.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
b.皇帝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
c.宰相主持內閣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議會選舉產生,任期由皇帝決定,只對皇帝負責。
d.議會是立法機構,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聯邦議會由各邦的代表組成。帝國議會由成年男子選舉產生,作用很小,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
b.聯邦制國家
a.帝國政府掌握了軍事、外交等大權。
b.各邦則保留了一些自治權。
c.普魯士在帝國中占有統治地位,它的國王和宰相,同時又是帝國的皇帝和宰相。
【易錯點】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德國實行的政體是:君主立憲政體。
【易錯點】德國實行君主立憲制期間,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是:皇帝。
【易錯點】德意志帝國憲法與英國《權利法案》相比最顯著的區別是:皇帝掌握國家最高權力。
【易錯點】1871年的《德意志憲法》的最大特點是:皇帝真正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
例題: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的君主立憲制不同于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真正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是( b )
、倩实 ②首相 ③聯邦議會 ④帝國國會
a.① b。①② c。③ d。③④
例題:根據德意志帝國憲法,下列各項由選舉產生的是( c )
a.皇帝 b。首相 c。聯邦議會 d。帝國國會
、墼u價
a.普魯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也把普魯士的專制傳統帶到了統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徹底。
b.國家統一和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推動德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c.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很快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例題:“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并以警察來保衛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瘪R克思這句話描述的是( c )
a.資產階級革命后的英國 b。法蘭西第一帝國 c。德意志帝國 d。意大利王國
例題:下列人員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的有( a )
、儆伦h院議員 ②美國眾議院議員 ③英國內閣成員 ④德國聯邦議會議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易錯點】德意志的政治特點是: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
【總結】德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代議制,但其憲法依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
【總結】英國和德國都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德國皇帝有實權,英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總結】不同國家采取不同的政體主要取決于本國國情的不同(歷史傳統、資本主義確立時的各方力量及斗爭的方式等)。但其本質都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總結】《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與英國《權利法案》的差別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用憲法形式鞏固了德意志皇帝的專制統治,德意志議會雖然擁有立法權,但也是服從于皇權專制。英國《權利法案》用憲法形式限制英國國王權利,議會權利至上。
【問題】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法國共和制的正式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分別賦予總統和議會哪些權力?這部憲法的主要影響是什么?
提示:法國政體是一種半總統制。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頒布是法國民主共和政體確立的標志。
1.權力分配: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行政權歸于總統。法國的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由參眾兩院選出,任期7年,可連任;可任命部長一切軍政要員;有締結條約權和赦免權;有解散眾議院的權力,但必須得到參議院同意。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也規定立法權屬于參眾兩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眾議院也叫國民議會。從理論上講,兩院的權力與地位是平等的,但在事實上,國民議會的權力大于參議院,地位優于參議院。法國實行兩院制以后,眾議院議員由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由于經普選產生的眾議院比由間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更具代表性,所以法國憲法規定,國民議會是全國人民的代表,參議院是地方市鎮的代表。既然主權屬于人民,那么由人民直接普選產生的眾議院理應比參議院具有更大的權力。但眾議院提出并通過的法案,要受到總統和參議院的控制。
2.主要影響: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實施,使共和派把眾議院、參議院、內閣和總統等關鍵職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資產階級掌握了實權,以共和制為政體形式的統治得以最終確立;它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分享政權的機會,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問題】德意志統一是通過王朝戰爭的方式完成的。德意志帝國雖然采用了君主立憲政體,卻沒有建立起民主秩序。德國君主立憲制有哪些主要特點呢?
提示:可以通過對比《德意志帝國憲法》和英國《權利法案》的內容,找出其主要的不同之處,由此認識德國君主立憲制與一般的君主立憲制的不同。
德國的的君主立憲制,皇帝保持了專制統治權力。
第一,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掌握行政、軍事、外資等一切大權。議會的立法權力較小,議會不能通過任何一項不利于政府的法案,法案必須經過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
第二,沒有權力的分立,行政權和立法權尚未真正分開,而且行政權制約立法權。皇帝可以解散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帝國的首相擔任聯邦議會的議長。
第三,在議會中,各邦代表組成的聯邦議會權力大,是帝國的最高權力機構,不經選舉產生,未經聯邦議會同意,任何法律無效。
【問題】全面分析理解資產階級代議制
1.基本特征
①議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國家權力。議會由議員組成,議員由普選產生。國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決策都須經議會討論并經多數通過,議會享有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
②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實行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
、鄱紝嵭匈Y產階級的政黨政治,也就是都必須由在議會選舉或大選中獲勝的政黨領袖來出任總統或總理(首相),并以本黨人員為主組成內閣。
2.特點
①英國:以君主立憲為主要特征。國王(君主)“統而不治”,只是最高權力的象征;議會擁有立法權,行使國家最高權力;內閣是中央行政機關,內閣首相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诿绹好绹h制實行典型的三權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別由國會、總統、聯邦法院執掌,三個部門行使權力時,彼此互相牽制,以達到權力的平衡。
、鄯▏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進行了長期反復的斗爭,直到1875年才確立了議會制共和制度?偨y執掌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
、艿聡1871年憲法確定了君主立憲政體,但君主是實,立憲是虛,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代議制。
3.進步作用:資產階級代議制具有先進的民主精神,它的歷史意義是廢除了封建專制制度,現實作用是避免了少數人的專制獨裁,是實現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途徑和保證,對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政黨政治在代議制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政黨在選舉中和勝選后的掌權中,往往以本黨的利益為先,常常忽視了民眾利益而被在野黨攻訐。
4.比較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和我國政治體制的異同
①相同點:都是民主政體,我國同美國、法國一樣都是共和制國家。都是代議制民主的形式,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也屬于代議制形式。在實行集體統治的前提下,都實行選舉制、任期制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②不同點
a.國家的性質(國體)不同:歐美是資本主義國家,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b.享有民主的主體和專政的對象(民主的階級屬性)不同:歐美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集團之下的民主,統治者利用人民的選票為自己的利益集團謀求利益;我國是新型的民主與新型的專政,廣大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對極少數人實行專政。
c.政權的組織形式(國家的管理體制即政體)不同:歐美一般有總統制和議會制(內閣制)兩種形式,議會一般是兩院制,有上、下兩院或參、眾兩院;我國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相當于一院制。
d.權力的分配與制約的原則(政權的組織原則)不同:歐美一般實行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三者之間相互獨立和制約;我國實行民主集中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僅享有立法權,而且還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行政、司法等其他國家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并依照法寶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
【總結】法國的君主立憲制、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總統制的主要區別
項目 法國總統制 英國君主立憲制 美國總統制
國家元首 總統 國王 總統
元首產生方式 選舉(任期七年,連選連任) 世襲 選舉(任四年,可連任兩屆)
元首任期 任期制 終身制 任期制
元首的實權 有 無 有
政府首腦 內閣總理 內閣首相 總統
政府產生方式 總統任命 議會中多數黨派領袖擔任 總統任命
國家權力中心 參眾兩院 議會 總統
行政權 總統,但須內閣部長副署 內閣首相 總統
政府首腦
與議會關系 總統與內閣部長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 首相與內閣對議會負責,由內閣協調首相與議會關系 總統與內閣不對議會負責,總統與議會互相制約
立法權 參眾兩院與總統共同享有 議會 國會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篇5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教案
△課標要求:
1、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2、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背景:
、18c, 法國是典型的君主專制國家, 封建勢力 十分強大
、谫Y產階級對統治階級的反抗 十分激烈
2、歷程:
1789年,革命 爆發 → 1792年,廢除 君主制 ,建立 共和國 → 此后70多年間, 政權在 共和制和 君主 制之間反復易手 → 1870年, 法蘭西第 二 帝國垮臺, 法蘭西第 三 共和國建立
二、法國共和制的確立
1、標志: 1875 年, 國民議會通過了 法蘭西地三共和國 憲法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立法權屬于 議會 (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
行政權由 總統 掌握
△參議員由 間接 選舉產生, 任期9年,參議院有權否決 眾議院 的決議案。
△眾議員由成年 男子 直接選出,任期4年
△總統是國家 元首 和軍隊最高 統帥 , 由 參議 院和 眾議 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 7 年,可連選連任,經 眾議 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 參議 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標志著法國共和政體最終 確立
為法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奠定了 基礎
三、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背景:
①19世紀中期, 德意志 四分五裂 , 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②在 俾斯麥 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 王朝 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
、 1871 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
2、確立: 1871 年, 德意志帝國 憲法頒布
3、德意志帝國憲法
皇帝:是國家 元首 和軍隊 統帥 , 有權任免 官員 、召集和解散 議會 和決定 外交 政策
宰相:主持 內閣 會議, 由 皇帝 任命, 對 皇帝 負責
議會: 立法 機構, 由 帝國 議會和 聯邦 議會組成
規定德意志帝國:是 聯邦 制和 君主立憲 制國家
△帝國議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 聯邦 議會和 皇帝 批準
進步性:確立君主立憲制,促進德國資本主義 經濟 發展,,很快躋身資本主義世界 強國 之列
局限性:具有濃厚的 專制主義 色彩,造成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革 保守 和 不徹底 。
△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有何異同?
德國君主立憲制 法國共和制
異 國家元首 皇帝 :世襲,權力 巨大
而基本上不受議會 制約 總統:由參眾兩院 聯席 會議選出, 對 議會 負責,權力 很大 , 要受到 議會 制約
政府首腦 宰相:由 皇帝 任命,對 皇帝 負責 同上
議會 帝國議會法案必須得到 聯邦議會 和
皇帝 批準,是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 參議 院權力大于 眾議 院議會立法權不受 行政 制約,是較徹底較完善的代議制
權力中心 皇帝 議會
同 ①實行資產階級 代議 制 ②國家元首有權任免 官員 、解散 議會 等
△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有何作用?
①體現了 民主 精神,否定了 君主專制 政體, 鞏固了 資產階級 的統治, 促進了 資本主義 經濟的發展
、谟欣谡{節、緩和社會 矛盾 ,穩定社會 秩序 ,推動世界 民主化 進程。
③無產階級可以利用資產階級代議制進行 合法 斗爭,維護自身 利益 。
△隨堂練習——《全品》第9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9課,略)
△作業:《全品》課時作業(九)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篇6
第10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一、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
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1.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
2.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3.理解各國政治制度的差異是由各國的國情所決定的。
【考試說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與共和政體的確立;德國的統一與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二、教學過程
。ㄒ唬┓ㄌm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與共和政體的確立
1.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
。1)背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共和制和君主制持續斗爭;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
。2)建立:1870年,法國與普魯士之間爆發戰爭,法國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法國再次建立共和國,這就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2.共和政體的確立
(1)背景:共和派與保守勢力(共和制與帝制)進行了反復斗爭。
(2)標志:1875年國民議會以微弱多數艱難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了解憲法內容)。
a.立法權歸于議會:①產生(略);②權限: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案;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
b.行政權力歸于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①產生(略):②權限:他有權任命部長等高級官員;締結條約和實行特赦;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3)確立原因:①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是法國工業革命完成后進入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必然結果;②而總統等關鍵職位則是共和派經過艱苦的斗爭取得的。
(4)意義: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確立和鞏固,為法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是共和派與君主派反復斗爭最終妥協的結果?偨y和參議院有很大權力,又相互制約。
。ǘ┑聡慕y一與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德國的統一
(1)背景: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于四分五裂狀態,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統一的呼聲日益強烈。
。2)條件:普魯士是德意志的一個重要邦國,專制色彩濃厚,經濟、軍事實力強大。
(3)過程及方式: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
2.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前提:普魯士宰相俾斯麥通過王朝戰爭統一德國;1871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
。2)標志: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頒布(了解憲法內容)。
a.憲法確立了德國君主立憲政體:①規定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皇帝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②規定宰相:主持內閣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③規定議會:議會是立法機構(組成、產生、作用)。
b. 規定德意志帝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帝國政府掌握了軍事、外交等大權,各邦則保留了一些自治權。
▲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保留了濃厚的專制殘余,君主是實,立憲為虛。
3.評價:
。1)局限性:形成了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立憲是虛,君主是實);使德意志帝國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軍國主義色彩;對后來其政治走向、兩戰時期的世界形勢產生嚴重影響。
。2)進步性:①國家統一和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推動德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②此后,德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很快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三、本課問題檢測
。1)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何時在什么背景下建立?法國共和政體何時在什么背景下確立?標志(內容)?確立的原因和意義是什么?
。2)德國何時在什么背景下統一?條件、過程及方式?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何時確立?前提?標志(內容)?評價?
★德法兩國政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主要原因?
相同:①都是資產階級政體;②都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之上,由資本主義國家性質決定。
不同:①元首產生方式不同(議會選舉——世襲);
、谛姓䴔嗯c立法權關系不同(制約與平衡——行政控制立法權);
③與舊制度關系不同(典型的共和制——保留大量封建殘余的君主立憲制)。
四、基礎測評
一、選擇題
1.1792年至1875年,法國各派政治力量斗爭的焦點是
a.共和制與君主制之爭 b.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之爭
c.共和與君主立憲之爭 d.君主立憲與君主專制之爭
2.法國1875年憲法僅以一票多數獲得通過;1877年,共和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法國共和政體才最終確立。這從根本上反映了
a.共和制要被君主制推翻 b.法國共和制的確立非常艱難
c.恢復君主制是歷史的必然 d.共和制確立不適合法國國情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
①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的最高統帥 ②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
、蹞碛凶灾鹘馍⒈娮h院的權力 ④擁有締結條約和特赦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中關于立法權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立法權歸于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 b.議會議員由選舉產生
c.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案 d.眾議院可以獨立提出并通過法案
5.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代議制。這突出表現在
①憲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權力 ②內閣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
、蹜椃ㄎ促x予議會立法權 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議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篇7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課標要求】 知道法蘭西第三國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一、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 掌握《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 比較法國共和制和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提高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相關材料的補充,了解法蘭西共和之路的艱難,初步掌握觀察閱讀、獲取信息的學習方法。 了解并根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提高比較、概括和闡釋歷史問題的能力。 比較英美法德代議制的不同特點及對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有益啟示,培養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代議制等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類歷史的進步。 認識資產階級代議制建立的艱難性與曲折性,正確對待歷史發展進程,總結歷史發展規律。 學會歷史和客觀分析評價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重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 18世紀末期,在封建勢力比較強大的歐洲大陸,法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共和政體;19世紀中后期,德國完成統一,并確立君主立憲政體。伴隨這兩個國家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代議制在歐洲大陸得到進一步發展!斗ㄌm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等一系列法典,成為歐洲和亞非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立法樣板。難點: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與舊教材相比,本課內容師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尚顯不足。分析法德代議制的異同,要求具有較高的抽象思維和分析比較能力。 三、教學內容安排(1學時) 第一目“法蘭西議會制共和政體的建立”教學要點1.“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①帝制與共和國的反復②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 2.“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①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②法蘭西議會共和政體的確立和 鞏固 第二目“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教學要點1.德意志統一的完成 2.《德意志帝國憲法》與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3.德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1.導入設計 復習提問式: 美國的政體是什么?歐洲大陸兩個主要國家法國和德國又是如何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他們各自采取了什么樣的政治體制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呢? 2. 新課學習過程設計 第一目:法蘭西議會制共和政體的建立(1)通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的歷史圖片,引入法國大革命 (2)(課堂問題探究)打出幻燈片,展示法國政體更迭的圖示,請同學們分析法國政局的特點。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結論:法國政局特點是:政權更替頻繁,政局動蕩不安,帝制、共和制幾次反復;共和制確立之路充滿了曲折反復,呈波浪式前進。 (3)利用歷史縱橫材料學習,法國國民議會以一票微弱的多數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法蘭西共和政體確立。 (4)提供材料(憲法原文節選)并結合教材相關內容,學生以表格方式歸納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內容。
關于政權組織的規定第一條 立法權由眾議院與參議院兩院行使。第二條 共和國總統,由參議院與眾議院聯合而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大多數票選出。第五條 共和國總統,征得參議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未滿屆的眾議院。
關于參議院的規定第九條 參議院得組成最高法院,以審判共和國總統或部長及審理危害國家安全案。
關于政權機關間關系的規定第二條 共和國總統宣布會議的閉會。總統有權召開兩院的特別會議。在會議閉會時期,如果每院有絕對多數要求開會,總統也必須召集兩院。第九條 共和國總統,非先得兩院的同意,不得宣戰。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
權項
歸屬
產生及權限
行政權
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是國家元首和最高統帥,有權任命部長和一切軍政要員,締結并批準條約,有特赦權,而且在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散眾議院。
立法權
兩院制議會眾議院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4年,眾議院可以提出并通過法案,參議院議員由地方參議會代表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間接選出,任期9年,每3年改選其中的1/3,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案。
司法權
參議院參議院組成最高法院,以審判共和國總統或部長及審理危害國家安全案。(5)通過法國共和制示意圖表,讓學生總結法國共和制的特點。 (6)通過材料,理解法蘭西共和國憲法的意義(資產階級共和派掌握政權,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政府的共和國形式不得成為修改提議的對象。凡曾統治過法國的家屬成員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884年法國議會通過的決議(7)組織學生討論:用幻燈片展示美國1787年憲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原文節選,比較美國總統制共和政體與法國議會制共和政體的異同。 第二目: 德國君主立憲制(1)過渡:當法國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確立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作為其近鄰的德意志狀況如何? (2)用幻燈片展示分裂時期德意志形勢圖,人們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德意志你在哪里?我找不到你! (3)設問:德國四分五裂局面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統一迫在眉睫。德國最終是由誰承擔了統一的重任?又是如何完成統一的? (4)出示俾斯麥圖片并簡要介紹其人。 (5)出示幻燈片,用動態示意圖直觀地展現德意志通過王朝戰爭統一的過程。 (6)以圖表呈現并填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在行政、立法方面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結合教材及資料回放的內容學習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引導得出德國“君主是實,立憲為虛”的結論。 項目法蘭西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國家元首選舉產生的總統:名義上擁有很大權力世襲的君主;集立法、行政、軍事大權于一身行政機構行政權歸總統;總統權力受議會限制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對皇帝負責 立法機構立法權歸議會下議院雖是立法機構,但所有法案都須經皇帝和聯邦議會的批準政體形式議會制共和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7)分析德國君主立憲制的作用影響。 3.概括小結 歐洲大陸的代議制是人類在追求民主制度過程的一大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為人類民主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五、教學資源建議1.書籍 呂一民:《法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xx年版 丁健弘:《德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xx年版 平森著,范德一譯:《德國近現代史:它的歷史和文化》,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 2.網絡世界史研究網 六、學習評價建議1.完成下列表格并根據表格分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代議制的特點美德美法四國政治制度的比較 英 國德國美 國法國國家元首世襲的君主;集立法、行政、軍事大權于一身選舉產生的總統:名義上擁有很大權力行政機構內閣:由議會下院多數黨組成,對議會負責,受議會監督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對皇帝負責立法權下議院雖是立法機構,但所有法案都須經皇帝和聯邦議會的批準立法權歸議會司法權上議院法院(獨立于國會)國家政體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共和制(1)英國:以君主立憲為主要特征,國王(君主)“統而不治”,只是最高權力的象征;議會擁有立法權,行使國家最高權力;內閣是中央行政機關,內閣首相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2)美國:美國代議制實行典型的三權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別由國會、總統、聯邦法院執掌,三個部門行使權力時,彼此互相牽制,以達到權力的平衡。(3)法國: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進行了長期反復斗爭,直到1875年才確立了議會制共和國制度?偨y執掌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4)德國:1871年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但君主是實,立憲是虛,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 表格參考答案英 國德國美 國法國國家元首世襲的國王:象征性的國家元首,職責多數是禮儀性的世襲的君主;集立法、行政、軍事大權于一身選舉產生的總統:總攬行政權力,統率海陸空三軍選舉產生的總統:名義上擁有很大權力行政機構內閣:由議會下院多數黨組成,對議會負責,受議會監督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對皇帝負責政府:總統領導下,獨立于國會,受國會的牽制行政權歸總統;總統權力受議會限制立法權下議院下議院雖是立法機構,但所有法案都須經皇帝和聯邦議會的批準國會立法權歸議會司法權上議院“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于皇帝……”法院(獨立于國會)參議院(審判總統或部長及危害國家安全案)國家政體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總統制共和制議會制共和制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篇8
第2講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高考目標定位】
課程標準 考試大綱 考點搜索
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
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法國共和制的確立 ① 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
、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作用
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① 德國的統一
、 178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③ 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的意義
【基礎知識梳理】
1、法蘭西共和制的確立
(1)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主要內容:
、 總統行使行政權,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七年;有權任命部長和一切軍政要員,締結并批準條約,有特赦權,而且在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散眾議院。
② 兩院制議會行使立法權。參議院有權否定眾議院的決議案;眾議院由普選產生,選民實際上受財產資格和在法國居住時期的限制;眾議院可以提出并通過法案,但受到總統和參議院的控制。
。2)評價: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是法國工業革命完成后進入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必然結果,而總統和參議院的權力很大則是;逝珊唾Y產階級共和派相妥協的產物。
2、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
、 規定德國是聯邦制的君主國家。
② 作為國家元首的皇帝,擁有宣戰、媾和、締約、召集和解散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的權力;統率全國的武裝力量;帝國宰相是由皇帝任命,而不由議會選舉。
、 兩院制的議會是立法機構。聯邦議會是帝國最高權力機構,聯邦議會長由帝國宰相擔任。未經聯邦議會同意,任何法律均無效;帝國議會雖是立法機構,但任何法案都必須經過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且不擁有任何行政監督權。
。2)評價:憲法的頒布,是德國邁入資本主義時期的標志,德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十分迅速的發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不徹底、不完善。
【要點名師精解】
法德兩國代議制政體的異同點
【點析】
法國是比較完善的民主代議制共和政體,德國的代議制是不夠完善和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相同點:都實行兩院制,議會作為立法機構;國家元首都擁有大權,可以統率部隊;下議院的權力都比較小,立法權都受到限制。
不同點:
(1)國家元首方面:法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由議會選出,任期七年,在參議院同意下可以解散眾議院;德國以世襲君主為國家元首,擁有巨大權力,可以召集或解散議會。
。2)行政和立法機構關系方面:法國行政權歸總統,立法權歸議會,總統由議會選出,權力受議會限制;德國皇帝任命帝國政府的宰相,宰相不由選舉產生,所以不對議會只對皇帝負責,帝國議會雖是立法機構,但所有法案都需經皇帝和聯邦議會批準。
(3)官員和代表產生方式:法國總統和參議院議員由選民間接選出,眾議院議員由普選產生;德國皇帝世襲,宰相由皇帝任命,聯邦議會代表不經選舉,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組成。
【典例】19世紀七十年代,德、法兩國相繼頒布了新憲法。對兩部憲法內容的共同之處是
a. 國家元首獨掌行政大權 b.國家元首都有權解散議會
c. 國家元首任命內閣成員 d.議會完全行使立法權
【解析】:本題易錯選b,錯因在于沒有很好的分析比較法國共和政體與德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異同。通過分析比較法德兩國的法律文件的內容可以解答。分析可知a項只符合德國,b、項符合法國,d說法既不符合德國也不符合法國。法國總統和德國皇帝都是國家元首,有權組閣任命內閣成員。故c符合題意。
[答案]c
【感悟高考真題】
1.(•廣東高考)1873年,法國某報紙刊登的一封讀者來信寫到:“我們是工業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歡共和政體。但是,如果‘聯合派’(屬于君主派)獲得勝利,那些現在還留在我們方面的大部分人將投入極端共和派的懷抱去了!边@段話反映出當時在法國
a. 政治局面錯綜復雜 b. 無產階級建立了共和政體
c. “聯合派”能帶來社會安定 d. 共和派已獲得政治上的絕對優勢
【解析】:依據材料,不難看出,法國共和制確立面臨復雜的政治形勢,也說明了法國共和制確立的道路曲折艱難。c. d項與材料意思不符;1873年,巴黎公社起義已失敗,b項也排除。
答案:a。
2.(•安徽高考)有學者認為,“在樹立法國的國際威望方面,《人權宣言》所起的作用勝過了法國軍隊所打的一切勝仗”。這主要是因為它
a.超越了英國1689年的《權利法案》
b.克服了美國《獨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為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
d.對民主思想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選修內容,題目強調樹立國際威望方面,a.b是與其他文件對比,無法體現國際威望,c僅僅是對法國的意義,因此排除。d強調其國際影響,推動民主思想的傳播。
答案:d
3.(•全國2高考)法國人克雷夫克在18世紀70年代寫到:“我可以給你指出一個家庭……他的妻子是荷蘭人,兒和法國人結婚,生了四個孩子。都娶了不同國籍的妻子……這里把所有的國家的各個個人熔化成一個新的民族!彼枥L的現象最有可能發生在
a.英屬北美殖民地 b.法屬美洲殖民地 c.西屬美洲殖民地 d.荷屬美洲殖民地
【解析】:提煉出題干的信息:“熔化成一個新的民族”,指新民族的出現,應該指美利堅民族,既然是美利堅民族,那就應該是英國的美洲殖民地,故選a,依據所學的知識可知,在b、c、d國家的殖民地均未興起一個新的民族,故均排除之。
答案:a
4.(•寧夏遼寧高考)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第二十條規定:“帝國議會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選舉產生。”此規定表明帝國議會
a.代表人民監督政府 b.是帝國的最高權力機構
c.依照直接民主原則產生 d.其產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解析】: 帝國議會對政府沒有監督權,由此排除a選項,德意志帝國的最高權力掌握在皇帝手中,由此排除b選項,c選項錯在直接民主,因為代議制均為間接民主。
答案:d
5.(•廣東高考)1830年7月27-29日,法國議會將路易 菲利浦推上最高權力寶座,史稱“光榮三日”。“光榮”的含義源自英國“光榮革命”據此可以推斷“光榮三日”
a.推翻了拿破侖帝國 b.在法國建立共和國
c.沒有發生大規模流血沖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解析】: 英國資產階級之所以把1688年革命稱之為“光榮革命”,就是因為沒有發生大規模流血沖突就實現了政權的易手。
答案:c
6.(•海南高考)1880年7月法國政府規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違反新聞法行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戰士,也有君主派人士。這表明在當時的法國
a.政府力圖借助工人階級確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獲得對共和派的政治優勢
c.政府欲通過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共和制
d.左右兩股政治力量嚴重危及共和制
【解析】:解答本題應首先聯想到1880年的時代背景。法國共和制來之不易。共和制與帝制經過長期斗爭,于1875年頒布第三共和國憲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共和政體。為了鞏固這一成果,第三共和國政府通過規定,緩和國內社會矛盾,實現社會的安定和團結。
答案:c
7.(•江蘇高考)近代以來,英、德兩國通過不同方式,先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以下關于兩國政治制度相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君主為國家最高元首 b.內閣首腦對君主負責
c.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 d.帶有鮮明的專制色彩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能力。b項是德國的,不符合英國。英國內閣對議會負責。c項是英國的,不符合德國。德國的國家權力真正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d項是德國的,不符合英國。正確的是a項。兩國君主都為國家元首,但是英國的君主 “統而不治”。
答案:a
8(•廣東高考)從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的目的看,三級會議在當時擁有的權力是
a.審判重大案件 b.行政管理
c.批準征收新稅 d.制定法律
【解析】:本題以再現歷史的方式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應用。通過分析我們發現,要結合教材回答問題。三級會議召開是為了滿足國王征收新稅的需要,由于第三等級的反對,而導致法國大革命爆發,三級會議召開是革命的導火線。
答案:c
【考點精題精練】:
一、選擇題:
1. 在德意志帝國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軍官均由皇帝任命,將軍的
地位高于政治家,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被稱為“騎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發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軍隊”。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點是:
a.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 b.君權至上和君主專制
c.德意志帝國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d.將軍享有國家最高的政治權利
【解析】:選a。 德國皇帝的權力很大顯示了其專制主義,而其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軍隊”,“騎士皇帝”顯示了軍國主義特點。
2. “德意志民族曾經號稱‘思想家和詩人的民族’,也涌現出了一流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這
個偉大的民族又曾在一個狂人的操縱下進行過最駭人聽聞的大屠殺!焙笳弋a生的歷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雙重性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
c.軍國主義和專制主義傳統的影響 d.沒有形成一部憲法
【解析】:選c。由所學知識可知,“這個偉大的民族又曾在一個狂人的操縱下進行過最駭人聽聞的大屠殺”指的是希特勒發動的二戰。二戰發生的歷史根源是德國的軍國主義和專制主義色彩濃厚。
3. 某中學一歷史研究小組對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進行研究,有同學提出
“為什么說德意志帝國的君主憲制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對這一問題,有四位同學產生了爭議,你認為最正確的回答是
a.甲同學:皇帝和帝國宰相掌握行政大權
b.乙同學:聯邦議會權力較大,帝國議會權力較小
c.丙同學:行政機構權力大,立法機構權力小
d.丁同學:行政機構控制了立法機構
【解析】:選d .主要考查代議制的概念。代議制的是指由選舉產生的代議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是一種間接民主的形式。資本主義國家的代議機關是議會,主要行使立法職能。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的醫院用皇帝任命。皇帝可以解散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權力。所以,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
4. 下列關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共和派與保皇派長期斗爭的結果
b.它使共和政體在法律上得以確立起來
c.它規定行政權賦予總統,總統由選民直接選出
d.該憲法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參與政權的機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解析】:選c. 法國總統是間接選舉產生。
5. 某份晚清畫報刊登一則人物圖像,稱他是再造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大豪杰”此人是
a.俾斯麥 b.威廉一世 c.興登堡 d.威廉二世
【解析】:選a. 俾斯麥是普樂士的鐵血宰相,為統一德意志作出了巨大貢獻,故選a。
6.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先后出現了第一共和國、第一帝國、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普法戰爭后,成
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英國漫畫家為這一歷史過程創作了題為《瑪麗安娜女郎(法國的象征)終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畫。圖中房間凌亂,女郎站在鏡子前面,終于選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這幅漫畫的含義是
a.法國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時裝,可以隨時改變
b.法國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裝飾品
c.法國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樣軟弱無能
d.法國的共和制度經過長時間的變動才確定
【解析】:選d. 由題干材料“終于選好”可知法國的共和制度經過長時間的變動才確定。
7.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其書《大外交》中描述到:“19世紀末期,它的議會建立在歐洲第一個男
性普遍參政權的基礎上,國會還是無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國王指派,只有國王能解散。首相和國王、國會的關系,比國王和國會之間更親密......”其中提到的“它”是哪一個國家呢?當今世界中又是哪一個國家的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組成和“它”相似呢?
a.德國;美國 b.英國;法國
c.德國;法國 d.英國;德國
【解析】:選a. 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帝國憲法規定首相由皇帝任命,帝國國會不能彈劾政府,唯一對政府起壓力作用的是批準預算;美國地方有較大的自主權,地方各州的行政長官通過選舉產生。
8. 1873年,法國保皇黨人麥克馬洪繼任總統,直接著手恢復帝制。他甚至定制了迎接國王的轎式馬車,
縫制了國王的禮服,結果沒有得逞。其復辟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a.法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b.法國;逝蓛炔堪l生重大分歧
c.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程度最高 d.法國廣大人民、士兵和資產階級共和派反對
【解析】:選d. 共和政體之所以戰勝了專制政體的復辟,關鍵在于廣大人民、資產階級共和派和廣大士兵的反對,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
9. 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政體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相比,其特點是:
①專制主義色彩深厚 ②君主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③國王統而不治 ④宰相對君主負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選d. ③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0. 法國1875年憲法修正條文宣布:“凡曾經統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边@一修正條
文宣布的意義在于
a.消滅了法國的家族勢力 b.恢復了資產階級等級制度
c.規定只有平民才能當選為法國的總統 d.堵塞了復辟之路,鞏固共和制度
【解析】:選d .此題考查對引文的正確理解,acd說法有誤。
11. “共和國總統由參眾兩院聯合組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狈▏1875年憲法的這一條款僅
以一票之多獲得通過;1877年,共和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法國共和政體運行,但當年君主派的一家報紙仍叫囂:“我們要把共和國和共和派搞成連狗都不如的爛泥漿。”這從根本上反映出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b.法國共和制的確立非常艱難
c.恢復君主制是歷史發展必然 d.共和制確立不適合法國國情
【解析】:選b.從“搞成連狗都不如的爛泥漿”一句看出舊勢力對的不甘,法國1875年憲法在法律上阻斷了;逝蓮捅俚牡缆。
12. (•廣東省深圳市高三模擬)法國近代政體的確立經歷諸多曲折,其共和政體最終確立的標志是
a.頒布1791年憲法 b.頒布《人權宣言》
c.頒布1787年憲法 d.頒布1875年憲法
【解析】:選d.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以來,一直在帝制和共和制中徘徊,最終共和制的確立,其標志就是頒布1875年憲法。
13. 馬克思說德國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
組織起來……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這主要是因為
a.德國國內封建勢力的異常強大
b.德國國內資產階級革命斗爭最終失敗
c.德國國內沒有產生強大的無產階級力量
d.德國以統一的形式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對德國代議制確立過程的把握,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的過程是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形式,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14. 下列關于法國共和制與德國君主立憲制的對比,說法不正確的是
a.都屬于資本主義政治體制
b.法國的總統是由議會選舉產生的,而德皇是世襲的
c.法國總統和德國皇帝都有權解散議會
d.都順應歷史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對兩國代議制的比較,德國皇帝有權解散議會,而法國總統經參議院同意才有權眾議院。
15. (•廣東省汕頭市高三模擬)日本1889年憲法規定,天皇總攬統治大權,內閣輔佐天皇。包含相似規定的憲法是
a.《德意志帝國憲法》 b.美國1787年憲法
c.法國1791年憲法 d.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解析】:選a。日本1889年憲法規定天皇擁有統治大權,君主專制明顯色彩,而《德意志帝國憲法》授予德國皇帝巨大權力,宰相及內閣聽從于皇帝,故選a。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關于政權組織的法律
第一條立法權由眾議院與參議院兩院行使。
第二條共和國總統,由參議院與眾議院聯合而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大多數票選出。
第五條共和國總統,征得參議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未滿屆的眾議院。
關于參議院組織的法律
第九條參議院得組成最高法院,以審判共和國總統或部長及審理危害國家安全案。
關于政權機關間關系的法律
第二條共和國總統宣布會議的閉會?偨y有權召開兩院的特別會議。在會議閉會時期,如果每院有絕對多數要求開會,總統也必須召集兩院。
第九條共和國總統,非先得兩院的同意,不得宣戰。
──以上材料均引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
材料二
第十一條皇帝在國際關系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同外國締結同盟及其他條約,委派并接受使節。
第十二條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
第十五條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于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第十七條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于皇帝……
第二十三條帝國的全部軍事力量組成為統一的軍隊,在平時和戰時受皇帝指揮……
──引自《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總統有哪些權力。3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德意志帝國的皇帝有哪些權力。3分
(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法國和德國分別確立了什么樣的政治體制?2分
結合所學知識,比較這兩種政治體制的不同點。9分
答案:
。1)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行使行政大權,有權任命部長等高級官員、締結條約和實施特赦;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可以解散眾議院。3分
(2)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有權任命宰相和其他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決定對外政策等。3分
(3)法國是共和制,德國是君主立憲制。2分
不同點:
第一,國家元首的產生方法不同。1分 法國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總統要對議會負責;德國皇帝是世襲的,凌駕于議會之上。2分
第二,兩國行政權與立法權的關系不同。1分 法國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舉產生,總統要對參眾兩院負責。德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行政權控制立法權,皇帝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帝國宰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內閣工作,同時擔任聯邦議會的議長。帝國議會制定的任何法律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2分(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第三,兩個國家與舊制度的關系不同。1分 法國經過大革命的洗禮,封建勢力被徹底摧毀,實行的是典型的資本主義議會制;德國是通過王朝戰爭實現統一、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容克地主的政治地位沒有觸動,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實行的是保留有濃厚封建殘余的君主立憲制。2分(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篇9
△課標要求:
1、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2、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背景:
、18c,法國是典型的君主專制國家,封建勢力
、谫Y產階級對統治階級的反抗
2、歷程:
1789年,革命→1792年,廢除,建立→此后70多年間,政權在制和制之間反復易手→1870年,法蘭西第帝國垮臺,法蘭西第共和國建立
二、法國共和制的確立
1、標志:年,國民議會通過了憲法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立法權屬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
行政權由掌握
△參議員由選舉產生,任期9年,參議院有權否決的決議案。
△眾議員由成年直接選出,任期4年
△總統是國家和軍隊最高,由院和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年,可連選連任,經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標志著法國共和政體最終
為法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奠定了
三、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背景:
①19世紀中期,德意志,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谠陬I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
、勰瓿,德意志帝國建立
2、確立:年,憲法頒布
3、德意志帝國憲法
皇帝:是國家和軍隊,有權任免、召集和解散和決定政策
宰相:主持會議,由任命,對負責
議會:機構,由議會和議會組成
規定德意志帝國:是制和制國家
△帝國議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議會和批準
進步性:確立君主立憲制,促進德國資本主義發展,,很快躋身資本主義世界之列
局限性:具有濃厚的色彩,造成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革和
△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有何異同?
德國君主立憲制 法國共和制
異 國家元首 皇帝:世襲,權力
而基本上不受議會 總統:由參眾兩院會議選出,對
負責,權力,要受到制約
政府首腦 宰相:由任命,對負責
議會 帝國議會法案必須得到和
批準,是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 院權力大于院議會立法權不
受制約,是較徹底較完善的代議制
權力中心
同 ①實行資產階級制②國家元首有權任免、解散等
△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有何作用?
①體現了精神,否定了政體,鞏固了的統治,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谟欣谡{節、緩和社會,穩定社會,推動世界進程。
、蹮o產階級可以利用資產階級代議制進行斗爭,維護自身。
△隨堂練習——《全品》第9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9課,略)
△作業:《全品》課時作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