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歐洲的宗教改革(精選4篇)

歐洲的宗教改革

發布時間:2022-12-06

歐洲的宗教改革(精選4篇)

歐洲的宗教改革 篇1

  歷史試卷

  說明:本試題分第i卷(選擇題,共60分)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共40分)兩部分。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考生應將選擇題答案涂在機讀卡上,非選擇題答案寫在第ii卷上,考試結束后交回機讀卡和第ii卷

  第i卷(選擇題部分 每題1.5分 共60分)

  1、大約在1世紀左右,基督教產生于

  a.亞細亞與巴勒斯坦一帶  b、南亞與印度一帶

  c、西亞細亞與阿拉伯一帶   d、東南亞與中國一帶        2、基督教產生后到4世紀初首先演變成為下列哪一個國家的國教

  a、英國  b、羅馬  c、法國  d、德國       

  3、曾經以征服“異教徒”為名,組織進行了持續近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的宗教組織                                                                      

  a、東正教  b、伊斯蘭教  c、天主教  d、佛教    

  4、下列對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狀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封建割據嚴重,王權衰弱  b、天主教勢力空前強大

  c、“異端”運動日益高張   d、商品經濟的發展被停止    

  “在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個方面——內心自省和外界觀察都一樣——一直處在一層共 同的紗幕之下,處于睡眠或半醒狀態。……在意大利,這層紗幕最先煙消云散。”據此回答5—6題。

  5、上文中的“紗幕”主要是指中世紀在歐洲盛行的

  a、古希臘羅馬文化  b、封建領主制 c、宗教神學  d、人文主義  

  6、上文中的“在意大利,這層紗幕最先煙消云散”是因為從意大利開始的

  a、“異端”運動   b、文藝復興運動

  c、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d、宗教改革運動         

  7、資本主義萌芽首先產生于

  a、意大利  b、德國  c、英國  d、法國     

  8、下列矛頭直指封建神學的運動,不包括

  a、“異端”運動  b、文藝復興運動  c、宗教改革運動  d、十字軍東征

  9、如右圖所示,《中世紀西歐商人就餐時的情景》,它反映了西歐當時

  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 b、商品經濟的繁榮

  c、商人在西歐占主導地位d、封建生產方式已經解體           

  10、下列對這一時期西歐社會狀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分裂割據的局面結束b、封建生產方式開始瓦解

  c、天主教會對西歐的控制受到挑戰d、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與觀念更新11、16世紀,嚴重阻礙德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是

  a、封建專制統治   b、天主教會的控制

  c、商品經濟落后   d、四分五裂的局面      

  12、德意志宗教改革開展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將《圣經》定為學校的主修課目 b、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贖罪卷

  c、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征收“什一稅” d、宗教“異端”思想的影響 

  13、16世紀在德意志拉開宗教改革序幕的事件是

  a、《神曲》的發表    b、羅馬教皇出售贖罪券

  c、“九十五條論綱》的傳播”  d、新教的形成     

  14、如圖所示,這位人物發起了

  a、“十字軍東征”

  b、文藝復興運動     圖見《歷史選修1》75頁

  c、宗教改革運動      馬丁•路德

  d、“異端”運動             

  15、關于馬丁•路德與加爾文改革的相同之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堅持《圣經》是最高權威,反對教皇權威 b、主張簡化宗教儀式

  c、認為個人通過《圣經》可直接與上帝聯系 d、主張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權 

  16、16世紀英國國王推行的宗教改革

  a、提出了《九十五條論綱》   b、實行嚴格的政教分離

  c、否定了教皇的權威     d、廢除了主教制度   

  17、下列有關宗教改革的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摧毀了西歐的封建勢力   b、沉重地打擊了天主教在歐洲的神權統治

  c、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d、促進了西歐民族國家的發展  

  18、下列各項,體現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共同點的是

  a、反對禁欲主義    b、推崇希臘羅馬文化

  c、矛頭直指教皇    d、有利于資本主義的興起    

  19、下列對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相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都是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出現的

  b、都反對宗教信仰

  c、都是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反封建的斗爭

  d、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20、通過宗教改革后的西歐一些國家如德意志、英國等,其宗教變化的相似點在于

  a、以路德派新教為主   b、以加爾文派新教為主

  c、仍以天主教為國教   d、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      

  21、16世紀西歐進行宗教改革

  a、提出了《九十五條論綱》   b、實行嚴格的政教分離

  c、廢除了主教制度     d、否定了教皇的權威          22、17世紀40年代英國資產階級掀起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打的旗幟是

  a、廢除宗教  b、清教  c、民主、自由  d、廢除王權     23、17世紀以后,西歐各國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才得到重大的發展,其最主要的原因

  a文藝復興運動促使科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b新航路開辟后促使各國統治階層開始重視教育

  c、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人們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d、宗教改革運動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       

  24.16世紀歐洲掀起了一場反對大規模的宗教改革運動,其矛頭直指。

  a、東正教  b、伊斯蘭教  c、天主教  d、佛教

  25.下列各項,體現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共同點的是

  a、反對禁欲主義    b、推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c、矛頭直指教皇    d、有利于資本主義的興起 

  26.歐洲中世紀曾經被稱為籠罩著宗教靈光的“黑暗時代”。以羅馬教廷為首的天主教會處于當時歐洲“萬流歸宗”的地位。這一時期天主教會勢力擴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

  ①整頓教會拓展勢力②組織十字軍東征③封建割據勢力強大,王權衰弱 ④教權高于王權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7.教皇英諾森三世說:“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著太陽借來的”。這句話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權力是從教皇的權力中分化出來的   

  b.天主教迫使各國統治者聽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權統治   

  c.羅馬教會統治一切,影響世俗社會的每一個方面     

  d.人們既是國家的臣民,也是教會的子民

  28.“誰若殺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個親屬,只要交納5~7枚金幣,便可洗凈罪惡了。”材料集中體現了(    )

  a.天主教會政治勢力強大       b.天主教會憑借權力搜刮錢財        

  c.天主教會壟斷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會征收“什一稅”

  29.下圖中,你可以得到的最準確的信息是(    )

  a.天主教會與封建王權爭奪權力 

  b.教會向信眾榨取“什一稅”

  c.教皇懲處持“異端”思想者     

  d.封建王權屈從于教權

  30.下列關于宗教神學與人文主義的對比,錯誤的是(    ) a.以神為中心——以人為中心 b.禁欲和來世——現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級觀念             d.蒙昧主義——理性和科學

  31.羅馬城內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贖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間,又突然退了下來,旁人問其原因,他說:“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贖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禮儀。”這個人是(    )

  a.馬丁•路德    b.克倫威爾     c.亨利八世      d.加爾文

  32.馬丁•路德改革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為歐洲國家的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下列對其產生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有(    )

  ①推動了廣大下層民眾的反封建斗爭 ②反對農民戰爭,要求人民服從政府 ③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 ④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統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下圖反映的是羅馬教廷兜售贖罪券的情景。有關該圖的歷史闡釋正確的是(    )

  ①羅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過這種方式搜刮財富,故德意志被稱為“羅馬教皇的奶牛”②對這種行為進行公開抨擊的是《九十五條論綱》,這也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序幕 ③這種兜售贖罪券的行為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這一歷史事件是導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4.馬丁•路德說:“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該材料集中體現了馬丁•路德的哪一主張(    )

  a.教權高于王權   

  b.教士是由教徒選舉出來的公仆

  c.世俗統治者的權力應當高于教權   

  d.國家權力為神所授

  35.馬丁•路德認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敗壞,只有內心信仰虔誠,才能與上帝直接溝通,去惡向善,獲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與事功都達不到這個目的。馬丁•路德的這一主張其意義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會的作用及其神學權威             

  b.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            

  c.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勢力          

  d.維護了德意志各階層的利益

  36.加爾文學說傳播到歐洲許多地區,日內瓦成了宗教改革一個重要的國際中心,被稱為“新教的羅馬”。加爾文學說之所以能夠在西歐廣泛傳播,主要是因為(    ) 

  a.他宣傳信仰得救,反對天主教的等級觀念

  b.他否定教皇統治人民的權力

  c.他的先定論將上帝擺到了到高無上的地位

  d.他的學說符合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

  37. “一個人所以發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勞,而完全靠上帝恩賜。……財富本身決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應予以譴責。這樣做就是褻讀神明。”材料所體現的是

  a.加爾文的先定論思想    b.加爾文宗教對許多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徹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38.加爾文教認為:上帝自創世紀以來,就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淪。這種學說實質上反映了當時(    )

  a.封建貴族的世襲思想    b.封建社會的等級思想   

  c.人本主義思想           d.原始積累時期的資產階級思想

  39.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爾文宗教改革的是(    )

  ①領導宗教改革的是國王 ②教義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義和儀式 ③沒收教會財產,歸王室所有 ④否認教皇是最高領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馬丁•路德、加爾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響包括(    ) 

  ①確定了“教隨國定”的原則 ②建立了以國王為首腦的教會 ③否定了羅馬教廷的權威④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41.閱讀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羅馬天主教會鼓吹“因行稱義”的修道信條。所謂因行稱義,是指一個基督徒靠其行事修為而成為符合上帝意愿的義人,靈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須絕色棄欲、積功行善,諸如持齋、守貞、安貧、乞食、忍讓、施舍,服從教會、遵守教規、購買贖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徑。

  材料二  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說。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須靠個人虔誠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會的煩瑣儀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為,全憑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

  材料三  加爾文主張“信仰得救”。他認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與否取決于上帝預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選民發財致富,萬事順利,死后進入天堂,棄民則相反。

  請回答:

  (1)據上述材料看,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基本主張的共同點是什么?與羅馬天主教會的主張有何不同?他們為什么要提出這一與天主教會不同的思想?(4分)

  (2)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信息,比較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主張有何異同?(6分)

  42.在歐洲宗教改革思想的影響下,16、17世紀英國也進行了宗教改革,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16世紀英國宗教改革確立的教派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推行改革的國王有哪些?(3分)

  (2)16、17世紀英國的宗教改革過程中主要矛盾是怎樣變化的?試分析其原因。(7分)

  43.在階級社會中,宗教一般為統治階級所利用,成為維護其統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廣泛的社會影響,被統治階級也利用宗教進行反對舊的統治秩序的斗爭。據此請回答:

  (1)西歐資產階級初期進行的反封建斗爭的顯著特點及成因是什么?(4分)

  (2)分析指出西歐宗教改革的性質和意義。(6分)

  44.西歐早期中世紀的文化低落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社會轉型時期的特殊“陣痛”。它從羅馬文明艱難地轉折而來,又有蠻族各部的共同參與創造。在此過程中,基督教把強調個人精神的希臘文化,強調國家、軍團和秩序的羅馬文化和強調血緣的日耳曼文化粘貼了起來。然而,危難時期松散的組織的強大向心力,卻在登峰造極之時,出現了一次次大裂變。

  ——摘自《中世紀“上帝”的榮耀與無奈》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

  (1)造成“西歐中世紀文化低落”和“陣痛”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1分)

  (2)簡要歸納中世紀基督教第一次“大裂變”的原因和結果。(4分)

  (3)中世紀晚期,天主教會面臨著哪些挑戰?(5分

  附加題.16世紀,宗教仇殺之風彌漫歐洲。下圖就是當時的一個典型事件:

  請回答:

  (1)此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此類歷史事件發生的大背景如何?(2分)

  (3)從此類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歷史教訓?(2分)

  41.(1)馬丁•路德和加爾文都主張信仰得救。羅馬天主教會主張因行得救。動搖天主教會的神學統治和權威,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民族教會。

  (2)相同點:都主張《圣經》是最高權威,反對教皇權威;主張簡化宗教儀式;個人通過《圣經》可直接與上帝溝通。不同點:加爾文進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個人主義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爾文教主張“先定論”。

  42.(1)英國國教;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亨利八世、伊麗莎白一世。

  (2)由教權與王權的矛盾變為資產階級和王權之間的矛盾。原因:①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②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不滿國教成為專制王權的忠順的工具,要求改革。③加爾文教傳播及影響。

  43.(1)特點:披著宗教外衣或采用宗教“異端”的形式。原因:中世紀的歐洲只有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資產階級在興起之初,力量比較弱小。

  (2)性質:是一場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政治運動。意義: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44.(1)西羅馬帝國的滅亡。(2)原因: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會形成東西兩個中心,東西部教會相互攻訐。結果:到11世紀,東西教會正式分裂,東部教會稱為東正教,西部教會稱為天主教。(3)政治領域:天主教會凌駕于民族、國家之上的權力受到挑戰;經濟領域:天主教會的經濟特權受到社會各界的反對;思想領域:天主教會的說教受到人本主義思想的沖擊。

  附加題:(1)“圣巴托羅繆之夜”大屠殺。(2)16世紀時,歐洲發生宗教改革,出現許多新教組織,天主教與新教各派之間矛盾尖銳;各國的君主和貴族利用宗教矛盾擴展勢力,造成宗教派別之間的爭論、迫害和戰爭。(3)信仰問題是不能靠武力解決的,應當提倡宗教寬容

  1.abcdc 6.badba 11.dbccd 16.cadbd 21.dbdcd 26.dbbdc 31.acdca 36.dadbd

歐洲的宗教改革 篇2

  第五單元  

  第1課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優化訓練

  基礎提高

  1. 基督教產生于

  ①羅馬及其周圍地區  ②巴爾干半島  ③小亞細亞  ④巴勒斯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基督教分裂后,東正教的中心是  

  a、君士但丁堡  b.羅馬   c.耶路撒冷  d.梵蒂岡

  3. 在中世紀的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是

  a.教會  b.國王  c.教皇  d.貴族

  4. 下列不符合中世紀天主教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表現的是  

  a.教權高于王權

  b.天主教會控制各國的高級教職任命權與教會司法權

  c.迫使各國統治者向教皇稱臣

  d.征收“什一稅”

  5.假如你生活在中世紀的歐洲,你在學校所獲得的學問,主要是

  a.商業知識            b.宗教服務族教會

  c.人文學科            d.科學知識

  6.“十字軍東征”的實質是

  a.反對異教徒      b.爭奪“圣地”

  c.掠奪土地、財富  d.擴張天主教勢力范圍

  強化提高

  7.天主教會規定統一的《圣經》版本的目的是 

  a.進一步鉗制人民的思想

  b.為了思想解放

  c.為了繁榮各種文化

  d.為了傳播各種先進文化

  8.中世紀天主教會勢力擴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①整頓教會,擴展勢力②組織“十字軍東征”③封建割據勢力強大,王權衰弱④教權高于王權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9. 從右圖中,你可以得到的最準確信息是

  a.天主教會與封建王權爭奪權力

  b.教會向信眾榨取“什一稅”

  c.教皇懲處持“異端”思想者

  d.封建王權屈從于教權

  10. 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體現的矛盾有   

  ①資產階級、新貴族與教權的矛盾②王權與教權的矛盾③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集權的矛盾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課外延伸

  11. 恩格斯說:“封建制度巨大的國際中心是羅馬天主教會。它在盡管發生各種內部戰爭的條件下還是把整個封建的西歐聯合為一個大的政治體系,同鬧分裂的希臘正教徒和伊斯蘭教的國家相對抗。它給封建制度繞上了一圈神圣的靈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階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勢力的封建領主,擁有天主教世界的地產的整整三分之一。要想把每個國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個擊敗,就必須先摧毀它的這個神圣的中心組織。”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請回答:

  (1)天主教會是如何把整個封建的西歐聯合為一個大的政治體系的?這一體系的實質是什么?

  (2)恩格斯為什么說“要把每個國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個擊敗,就必須先摧毀它的這個神圣的中心組織”?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時候我進入教廷神職人員的房間,總是看見神父和銀錢商在一起,忙于鑒別錢幣的成色和計算數目,面前堆著成堆的錢幣。

  ——位西班牙官員

  材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認“罪行”,就反復用刑拷問。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證詞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經審判便予處死。被告認罪之后,如又否認,即不再審訊,予以燒死。

  ——宗教裁判所審訊條例

  請回答:

  (1) 天主教是用什么手段維護統治和奢侈生活的?

  (2) 依據材料二舉出宗教裁判所在歷史上對科學壓制的罪行史實。

  (3) 在閱讀材料回答兩題后你獲得了什么知識?

  高考猜想

  13.(•臨沂)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級的統治工具,它給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為封建統治辯護;天主教會也是各國最有勢力的封建主,它擁有天主教世界地產的三分之一;教會還是各國的特權組織,成為西歐國家實現統一的障礙。

  ———吳于廑、齊世榮的《世界史》

  材料二   天主教會的腐敗和搜刮,引起個階級各階層的強烈不滿。……而教會的欺詐和無恥的掠奪,最終落到人民的身上……他們對天主教會的不滿與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滿天主教會的統治,這不僅是因為教會是封建制度的強大支柱,而且因為天主教會的許多清規戒律對于工商業發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貴族則垂涎教會的財產,出于個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對天主教會的行列中來。

  ———吳于廑、齊世榮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世紀只知道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

  ———恩格斯

  請回答:

  (1)結合材料1回答,天主教會在西歐起到什么作用?

  (2)結合材料2回答,有哪些階層反對天主教會?

  (3)根據上述材料,說明西歐反封建斗爭為什么要采取宗教“異端”的形式?

  14.(•淄博)如何理解天主教會在14~16世紀成為歐洲社會發展的障礙?

  參考答案

  基礎鞏固

  1. d  該題考查考生熟悉歷史地理的能力。依托教材辨析可知:基督教產生于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地區。

  2. a

  3. a  a、b、c、d四項都是封建主,而符合題干“最大封建主”之意的應是a項“教會”。

  4. d  征收“什一稅”是經濟方面的措施。

  5. b  解答本題,要注意題干中的“中世紀”這一時間限制。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確了對西歐的大一統神權統治,是歐洲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教會壟斷了學校教育,規定宗教神學是學校的主修科目,其他各科學習也為神學服務,因此在歐洲中世紀,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學問主要是宗教思想和從事宗教活動的一些知識。

  6. d  關鍵抓住“實質”分析。a項是借口,b項是幌子,c項是目的, d項“擴張天主教勢力范圍”是實質。

  強化提高

  1. a  天主教會規定統一的《圣經》主要是為了加強思想專制。

  2.d  ④是天主教占統治地位的政治表現,可排除含有此項的a、b、c三項

  3.d 本題考查閱讀闡釋歷史圖片的能力。答的關鍵是對圖片的再認再現,圖片是“卡諾莎之辱”,反映了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屈服于教皇的情景,說明了封建王權屈從于教權。

  4.b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要求結束分裂割據實現統一.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一些君主也要求結束分裂割據狀態,加強中央集權,而這些都受到天主教會的阻礙。

  課外延伸

  11.【解析】 第(1)問要求回答中世紀時天主教會發展勢力的手段,回答時,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概括;第(2)問要從教會在歐洲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回答。

  答案:(1)整頓教會,建立封建性等級森嚴的教階制度,加強對教會統治的控制;與封建王權進行權力爭奪,迫使各國統治者聽命于教廷;組織“十字軍東征”,對抗東正教和伊斯蘭國家,以擴張天主教的勢力;對民眾進行蒙昧和禁欲的說教,以加強對民眾的思想控制。這一體系的實質是天主教的神權統治。

  (2)羅馬天主教會既是歐洲最大的封建主,又是歐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給封建制度繞上了一圈神圣的靈光,因此,要推翻歐洲阻礙社會發展的封建制度,就必須打破天主教會的勢力。

  12.【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第(1)題要求學生對材料進行概括;第(2)題要求學生運用史實舉例;第(3)題要求結合材料和答題與材料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歸納總結。

  答案:

  (1)搜刮巨額財富;建立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進步人士和對教會不滿的人。

  (2)歐洲封建神學的宗教裁判所曾迫害和火燒科學家伽利略和布魯諾。

  (3)中世紀的歐洲封建神學與世俗封建主相勾結,在經濟上掠奪人民,在政治上迫害進步人士,在科學上阻止科學發展;歐洲中世紀是宗教統治的黑暗時代。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和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一場反封建神學的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勢在必行。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題考查宗教改革的背景及中世紀宗教神學的地位。第(1)題結合材料提煉信息,特別需要明確的就是天主教在歐洲的地位。第(2)題則通過材料概括、歸納要點。第(3)題要運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

  答案:(1)天主教會是封建統治的理論來源;占有天主教會世界地產的三分之一;在各國享有特權。這一切都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民群眾、城市市民、資產階級、世俗君主與貴族。

  (3)內因:資產階級因資本主義發展尚不充分而較弱;外因:天主教會勢力強大。

  14.【解析】 考生應從當時歐洲歷史發展的大勢一分為多地認識天主教會阻礙歷史發展的實際來答題。

  答案:①14~16世紀近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產生,進入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這一時期無論是國內發展或海外掠奪,都需要有強大的國家支持。②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要求結束分裂割據,建立強有力的政權,一些君主也想加強中央集權,在這種形勢下,英、法、西班牙逐漸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天主教會成為西歐各國強化王權道路上的一大障礙。③天主教會還把從事商業貿易和發財致富說成是墮落行為,這種商戰思想與當時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的趨勢背道而馳,因此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

歐洲的宗教改革 篇3

  第9課 歐洲的宗教改革

  課標要求:

  本學習專題共有3個方面的學習內容:

  (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的地位,認識歐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

  (3)簡述歐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分析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分析使學生對宗教改革的歷史意義有全面的認識,培養學生發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教師講述,學生總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宗教改革背景的學習和對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 析、掌握,學生可以認識到思想文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意義,認識到思想文化發展的特殊規律,培養起學習、吸收先進文化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德國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日內瓦加爾文宗教改革

  英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教學難點:宗教改革的影響。

  課堂類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必修三中已學過宗教改革,復習舊知識提問:馬丁•路德改革的內容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生總結表格。

  背景 天主教的神權統治原因 1、中世紀天主教加強對教會的整頓,和封建王權爭 奪勢力,以征服“異教徒”組織“十字軍東征”

  2、加之歐洲封建王權衰落 ,使歐洲的天主教會占據了支配地位。

  表現 經濟方面 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占據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眾征收“什一稅”、兜售“贖罪券”等方式搜刮錢財

  政治方面 教皇鼓吹教權高于王權,不斷地干涉各國的政治

  思想文化領域 壟斷教育、思想、文化和輿論機構,成為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會生活方面 影響無 處不在。

  影響 教會本身就是封建勢力的代表;它是維護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天主教的神權統治已成為中世紀歐洲發展的巨大障礙

  宗教“異端”運動 的 原因 中世紀時,由于天主教會的專斷,人們就開始了反封建斗爭。

  形式 宗教“異端” (與天主教會說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事件 起源:12世紀后期法國南部的“異端”運動

  高潮:14~15世紀的英國人威克里夫的“異端”學說;捷克人胡司對教會的批判。

  主要觀點 1、認為現存的封建統治秩序和羅馬教會都是魔鬼創造的

  2、揭露了教會的虛偽與腐化

  3、廢除煩瑣的宗教儀式和等級森嚴的教階制度

  4、沒收教會的財產;

  5《圣經》是高于教會和教士的最高權威

  6、教權服從于世俗的權力

  7、用民族語言傳教

  作用 對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戰,反映了市民階層爭取政 治權利、發展工商業經濟的要求和改革教會的愿望,對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向近代過渡的西歐(社會根源) (經濟上)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原因:生產力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繁榮,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的開辟。伴隨著西歐各國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西歐資本主義發展起來

  影響:新興資產階級新貴族反對封建教會的束縛。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教會

  (政治上)民族國家發展 原因:新興資產階級新貴族反對教會和封建地主的特權地位,強烈要求分享政治權利。不滿教會的盤剝,希望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參與海外競爭。一些國家的君主也想擺脫天主教會的束縛,加強中央集權,實現富國強兵

  影響:獨立于世俗政權之外的天主教會就成為中央集權發展道路上的嚴重障礙,天主教會對西歐的控制受到挑戰

  (思想文化) 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原因,指導思想、內容、開始國、代表人物、代表作。

  影響: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與觀念更新,開始對天主教會的統治形成強大沖擊

  時間 16世紀

  主要事件 德國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日內瓦加爾文宗教改革

  英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影響 政治上;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它剝奪了教會在各國的政治、經濟權益,各國王權得到加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發展

  經濟上: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 產,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精神文化:1、打破了天主教會精神壟斷,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發展了人文主義。

  2、幫助新教徒閱讀《圣經》,發展本民族文化,各國普遍重視教育,興辦學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學習科目,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3、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旗幟(尼、英資產階級革命

  目的 建立適應于民族國家發展的“民族教會”或適應于資產階級興起需要的“廉價教會”。

  實質 是一場西歐資 產階級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教會的政治運動

  為什么西歐早期的反封建斗爭采取了宗教“異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統的神權統治格局決定的。在當時 ,天主教神權是歐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著各國封建政治的重要權力,還是壟斷了整個思想文化與教育的意識形態。人們思想和行動都受到天主教會的嚴格控制,新興資產階級還找 不到更為先進的思想武器來批判封建主義同時,為了將具有濃厚宗教信仰的民眾發動起來,也需要為這一斗爭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當時歐洲資本主義還不很發達,資產階級力量比較弱小,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在反封建斗爭中,他們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無力通過大規模的革命手段實現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加爾文教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主張建立民主的教會,這些思想和 資產階級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紀,德意志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主要原因:羅馬教廷對德意志的神權統治和經濟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導火線: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

  目的 擺脫羅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進民族復興的本國教會

  時間 1517年開始

  經過 1、開始:“九十五條論綱”

  時間:1517年

  內容:教皇無權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確證上帝對罪行的赦免

  實行當錢落入錢箱丁當一響,貪婪和愛財的欲念就會增加

  基督教徒凡誠 心懺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罰。

  意義:揭開了宗教改革開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對羅馬教廷的風潮

  2、1520年馬丁•路德發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貴族書》等,提出其改革主張

  內容 1、思想的核心是“ 因信稱義”

  2、人 人在上帝與《圣經》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一依據是《圣經》 反映了正在興起的資產階級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減少教堂和修道院,簡化宗教儀式 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建立“廉價教會”的要求,進行資本原始積累

  5、俗權高于教權,并最終支配教權

  6、建立本民族教會 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徹底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加強王權,實現國家統一的政治要求

  影響 1、推動了廣大民眾的反封建斗爭,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和封建勢力

  2、使德國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形成了一種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語言的發展

  4、為歐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

  比較加爾文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張的異同

  相同:都堅持《圣經》絕對權威,反對教皇權威,主張簡化宗教儀式。

  不同之處是:

  (1)路德的神學關懷中人是出發點和目的,而加爾文的神學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發點和目的

  (2)路德宣稱教徒“因信稱義”,十分強調在精神領域里個人 信仰在獲救中的決定性作用,而加爾文 也宣稱 “先定說”,認為上帝預先的揀選才真正是決定一切的基礎。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賦予了神圣性。加爾文則使得現實的經濟活動也獲得了神圣性

  (4)加爾文的主張更為激進,其更激進之處表現在建立民主教會和嚴厲排斥異己,以及主張國家的民主化與共和化上。加爾文的主張更適應了資產階級激進派的要求,影響到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特別對法國和英國的歷史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加爾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

  2、受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影響

  時間 1536年開始

  內容 1、堅持《圣經》絕對權威,反對教皇權威

  2、主張簡化宗教儀式

  3、核心:主張先定論,宣揚選民或棄民

  4、主張發財致富

  5、主張自由、平等,個人主義

  6、主張選民要有奮斗精神具有簡樸、誠實、講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為資產階級發財致富作辯護

  7、主張建立共和式的長老制度

  8、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 使教會組織和國家具有資產階級民主的形式,更適應了資產階級激進派的要 求

  作用 1、打擊了天主教會的勢力

  2、凈化了社會風氣

  3、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4、主張更為激進,其更激進之處表現在建立民主教會和嚴厲排斥異己,以及主張國家的民主化與共和化上。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旗幟

  5、國際性影響廣泛,日內瓦也由此成為“新教的羅馬”

  局限 鎮壓異端,判處異端死刑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背景 1、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要求宗教改革

  2、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社會各階層 反教會情緒不斷高漲

  3、日益強大的王權力圖擺脫羅馬教權的桎梏

  發起者 國王亨利八世

  時間 1532年開始,1534年國會通過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性質 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運動

  動機 建立作為王權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羅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會,加強統治

  導火線 亨 利八世離婚案實質反映了王權和教權的斗爭

  內容 1、斷絕英國教會在行政和經濟上與羅馬教廷的關系

  2、規定國王為英國最高首腦, 擁有任命教職、召開教會、審查教規的權力

  3、保留天主教的教階制度,教義和儀式

  4、沒收修道院財產歸王室所有。

  特點 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動,自上而下地展開,國王 在改革中成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有權任免教職和決定教義。亨利八世成為英國第一位國教最高首腦的國王;

  2、沒有觸動天主教的教義和儀式,英國國教會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影響 1、擺脫了羅馬教權的桎梏,鞏固了日益強大的王權,

  2、使英國基督教成為英國國教,教會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3、天主教 會被剝奪的大多財產落到新興資產階級手里,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4、比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學思想方面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不利于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后 出現清教運動。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區別

  相同點

  (1)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相同,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歷史年代;

  (2)它們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質,并把矛頭對準了天主教會;

  (3)兩者都向古代尋求和吸取養料,人文主義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馬丁•路德從《羅馬書》中采用“因信稱義”信條并將之引申為“唯信稱義”;

  (4)兩個運動在與統治者的關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義者需要教皇、國王、貴族和 富商的庇護;宗教改革與統治者關系更是緊密,馬丁•路德就是 得到薩克森選侯的保護,英國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領導下展開的。

  以上這些相同點說明兩者之間存在順向關系,它們在同一時代的社會 矛盾推動下,互為條件、互相影響地發展起來

  不同點

  (1)在人的問題上,前者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而后者卻強調神的偉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為中心;

  (2)在信仰與宗教寬容的問題上文藝復興是一個信仰與思想自由的運動,一開始就容忍了異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個為了自由的運動,各種形式的新教派,幾乎都以另一個權威來取代教皇的權威

  (3)從核心內容上看: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宣揚資產階級人文主義世界觀,肯定人性,反對神權,以把人從神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為最終目的;宗教改革中,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主張“信仰得救”和簡化宗教儀式,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終還承認神的存在。

  (4)從形式上看:文藝復興是在“復興”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揚資產階級世界觀;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是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一場反封建的社會運動。

  (5)從實質和影響看: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不僅是思想領域內的反封建斗爭,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興資產階級反對以羅馬天主教會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政治運動,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開辟了道路。

歐洲的宗教改革 篇4

  【課標解讀】

  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的地位,認識歐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本部分內容共計分為三塊:第一部分是中世紀天主教的地位,這種地位用一句話概括:它是歐洲最大的封建主,其威勢一度超過世俗王權,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這一點,一是它控制了中世紀歐洲的文化知識教育,宣傳忍耐、順從的思想,大搞蒙昧主義,維護封建剝削;二是它占有西歐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擁有較為完備的組織、司法、財政、稅收體系,儼然一個國家組織。15世紀下半葉,歐洲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新興資產階級需要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和適合本階級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體系,而教會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撓歐洲各國的統一,殘酷迫害異教徒和其他先進人士,天主教已經成為歐洲社會發展的絆腳石,一場針對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我們可以認識到思想文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意義,認識到思想文化發展的特殊規律,培養學習吸收先進文化的自覺性。

  2.知道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

  馬丁路德是德國宗教改革的領袖,其核心思想就是“因信稱義”,意為每個人都可以憑借自己的虔誠信仰得到拯救,個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對《圣經》的獨立理解上,由此《圣經》被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教皇和教會的權威受到嚴重打擊;路德進一步解釋了何為“善功”,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當手藝和職業都是善功,天主教所主張的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視塵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義務,從而滿足了資產階級的要求。馬克斯•維伯稱新教倫理催生了西方資本主義,這句話雖不完全正確,卻揭示了文化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從馬丁路德的教義可以體會到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進一步理解文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特殊關系。

  3.簡述歐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分析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

  這一部分我們應該了解德國之外發生的宗教改革的概貌,在瑞士日內瓦,宗教改革家加爾文創立了加爾文教,建立起神權合一的國家;英國國會通過“至尊法案”,創立英國國教,英王取代教皇為英國宗教的最高代表;荷蘭新興資產階級高舉宗教改革的大旗,實現了民族獨立,建立起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權。此外,新教在法國、蘇格蘭、瑞典、挪威等國廣為流行。

  在了解了以上內容后,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分析宗教改革對歐洲歷史產生的重要影響。首先它是文藝復興之后歐洲又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打擊了教會權威,聲張了人的價值。其次它剝奪了教會在各國的政治經濟權益,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成長。再次新教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產,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最后為幫助新教徒閱讀《圣經》,發展本民族文化,各國普遍重視教育,興辦學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學習科目,這些措施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通過分析使學生對宗教改革的歷史意義有全面的認識,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的能力。

  【知識整合】

  一、中世紀的天主教

  1. 基督教的產生與發展

  (1)大約公元1世紀左右,基督教產生于小亞細亞與巴勒斯坦一帶,隨即在羅馬帝國境內傳播。

  (2)4世紀初,基督教由最初的下層人民反抗壓迫的宗教團體演變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3)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基督教會托庇于日爾曼封建王權,得以繼續發展。

  (4)11世紀時,基督教會以君士坦丁堡和羅馬為中心,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后來分別稱東正教和天主教。活動范圍分別主要在歐洲東部和西部地區。天主教領袖是羅馬的主教,后來稱教皇。

  (5)中世紀的歐洲,封建割據嚴重,王權衰弱,天主教勢力空前強大,羅馬教皇確立了對西歐大一統神權統治。

  2.中世紀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

  (1)經濟上:教會擁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獲取大量的封建地產收入,并向民眾征收“什一稅”。教會還通過兜售“贖罪券”等方式搜括錢財。

  (2)政治上:羅馬教廷的教權高于王權,各國統治者昕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稱臣納貢。

  (3)思想文化領域:教會壟斷了文化和學校教育,宗教神學是學校的主修科目。

  (4)社會生活方面:天主教會的影響無處不在,一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教會。

  3.“異端”運動

  中世紀時,人們在反對封建統治的斗爭中,常常用與教會說教不同的“異端”宗教思想發動群眾,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異端”運動。

  二、歐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1.西歐資本主義的興起

  14~16 世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封建生產方式開始瓦解,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各國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日益拓展,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西歐民族國家的發展

  資產階級的興起,他們不滿教會的盤剝,希望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一些國家的君主也想擺脫天主教會的束縛,加強中央集權,實現富國強兵。

  3.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

  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家們批判中世紀教會的蒙昧、禁欲說教與封建的等級特權制度,宣傳個人的自由、平等與欲望,提倡競爭進取精神與科學求知的理念,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對天主教會的統治形成巨大沖擊。

  三、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改革的背景

  德國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會壓榨最嚴重的地區。宗教改革前夕,德國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使天主教會有很大的影響力。教會不僅控制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還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占據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教會不僅征收什一稅,還經常通過出售贖罪券和教會職務等方式,搜刮了大量財富。

  2.改革的主要內容

  (1)發表“九十五條論綱”

  1517年10月,馬丁•路德在維登堡教堂門口貼出了《九十五條論綱》。指出銷售贖罪券是荒謬無恥的。他認為贖罪券不能赦免罪過,因為教皇無權赦免,只有上帝才擁有免罪權,人們依靠內心的虔誠懺悔就能夠獲得上帝的赦免。這一論綱的發表,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張:簡化宗教儀式;提出神職人員也可以結婚生子;堅持《圣經》是人們惟一信仰的神圣權威。強調世俗統治者的權力應當高于教權并支配教權;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權,建立本民族的教會。

  3.改革的影響

  (1)不少宗教團體陸續接受了路德新教的宗教思想。

  (2)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也掀起了反對羅馬教延的風潮,推動了下層民眾的反封建斗爭。

  (3)1555 年 , 德意志的新舊諸侯簽訂和約,規定“教隨國定”的原則。從此,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4)通過宗教改革,出現了新的基督教派,稱為新教。

  四、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

  1.加爾文宗教改革

  (1)內容:①堅持圣經》是最高權威,反對教皇權威;主張簡化宗教儀式,強調教會要按《圣經》傳播上帝旨意;個人通過《圣經》能夠與上帝對話,不需要教會的中介;提出自由、平等和個人主義是真正的宗教精神。②宗教改革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論”。宣揚選民或棄民;認為財富是蒙上帝恩賜的人獲得成功的標志,主張選民要有奮斗精神,具有簡樸、誠實、講信用等高尚美德;③廢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煩瑣的宗教儀式,代之以共和式的長老制,建立起政教合一政權。

  (2)影響 (或作用): ①引起了日內瓦社會風氣的變化,不良的社會風氣被取締。②改革使日內瓦成為宗教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國際中心,被稱為“新教的羅馬”。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①16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崛起,國王的權力不斷加強。但羅馬教廷仍然控制英國教會,并不斷從英國攫取大量錢財和干預英國的世俗事務。②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英國社會各階層特別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反教會的情緒高漲,日益集權的英國君主也力圖擺脫羅馬教廷神權的桎梏,建立為自己服務 的本國教會。③教皇在國際事務中偏袒英國的對手,還干涉英國內政。

  (2)內容:①從1529年起,亨利八世頒布一系列改革教會的法令。規定教會立法必須經國王批準;禁止向羅馬教廷繳納年貢;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權和任命英國主教等神職人員的權力。②1534年,英國議會通過“至尊法案”。規定國王為英國教會最高首腦,教皇無權干涉英國教會事務;宗教會議和教規必須經過國王的同意和審查;教會法庭的職權移交國王法庭;規定了保留天主教的教制、基本教義和儀式。從此,英國教會與羅馬教廷斷絕關系。③亨利八世下令封閉修道院,沒收其一切財產,轉歸王室所有。

  (3) 結果:改革后的英國基督教稱為英國國教。英國國教會是英國民族教會,必須服從國王的意志和國家的法令,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五、宗教改革的影響

  1.推動了社會變革和歷史進步。

  2.沉重打擊了天主教在歐洲的神權統治,促進了歐洲民族意識的高漲和民族國家的發展。

  3.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天主教會被剝奪的財產很大一部分落到新興資產階級手里,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4.宗教改革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重難點突破】

  1. 歐洲宗教改革的社會歷史背景

  (1)社會根源:14~16世紀,西歐社會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當時西歐所發生的社會變動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經濟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新興的資本主義萌芽破土成長,封建生產方式開始瓦解;第二,政治上,資產階級與新貴族開始形成,反對封建貴族的特權與分裂割據;第三,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神權的文藝復興運動極大地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與觀念更新,構成了對天主教神權的巨大沖擊。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16世紀西歐的宗教改革都把矛頭對準羅馬教會對歐洲的大一統神權統治,要求通過改革建立適應于民族國家發展的“民族教會”或適應于資產階級興起需要的“廉價教會”。

  (2)思想淵源:宗教改革固然是社會現實變革的產物,但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市民的宗教“異端”思想之中。中世紀的城市在11、12世紀興起后,為了抵制封建貴族與教會的掠奪與控制,城市從經濟、政治上支持王權,王權則賜給城市以自由貿易乃至自治的特權。隨著城市的發展,市民階層也逐漸興起,對教會的大一統神權與正統神學的統治極其不滿,于是醞釀出反教會的市民“異端”思想。這種思想有力地沖擊了天主教會神權的合法權威,反映了市民階級建立“民族教會”或“廉價教會”的愿望,為16世紀西歐宗教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歷史遺產。

  2. 宗教“異端”運動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宗教“異 端”思想的共同之處有哪些?

  (1)原因:①從經濟上看,歐洲城市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從階級上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力量壯大,特別是14 ~15世紀,資產階級興起。②從天主教方面看,天主教壟斷歐洲的統治, 教會奢侈、腐敗,教階制度等級森嚴,這一切表明天主教的神權統治阻礙了歐洲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③此外,一大批“異端”思想杰出代表人物的宣傳和鼓動。

  (2)共同之處:都揭露了天主教會的奢侈、虛偽和腐化,都主張取消教會煩瑣的宗教儀式和等級森嚴的教階制度。

  3. 促進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14~16世紀,資產階級開始興起,封建地主階級的一部分人成為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他們不滿教會的盤剝,希望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參與海外競爭。一些國家的君主也想擺脫天主教會的束縛,削弱地方封建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實現富國強兵;他們得到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支持,建立中央集權統治,推行以增加本國財富為目的的重商主義政策, 加強對宗教的控制。上述因素促進了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

  4.英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特點

  第一,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

  第二,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殘余。

  第三,清教屬于新教派,實際上是加爾文教派,后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

  【專題演練】

  閱讀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羅馬天主教會鼓吹“因行稱義”的修道信條。所謂“因行稱義”是指一個基督徒靠其行事修為而成為符合上帝意愿的義人,靈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須絕色棄欲、積功行善,諸如持齋、守員、安貧、乞食、忍讓、施舍、服從教會、遵守教規、購買贖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徑。

  材料二  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說。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須靠個人虔誠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會的煩瑣儀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為,全憑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

  材料三  加爾文主張“信仰得救” 。他認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與否取決于上帝預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 ”選民發財致富,萬事順利,死后進入天堂,棄民則相反。

  請回答:

  (1)據上述材料看,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基本主張的共同點是什么?與羅馬天主教會的主張有何不同?他們為什么要提出這一與天主教會不同的思想?

  (2)結合所學知識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較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主張有何異同?

  (3)概括宗教改革與社會變革的關系。

  參考答案:

  (1)馬丁路德和加爾文都主張信仰得救.羅馬天主教會主張因行得救.動搖天主教會的神學統治和權威,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民族教.

  (2)相同點:都主張《圣經》是最高權威,反對教皇權威;主張簡化宗教儀式;個人通過《圣經》可直接與上帝溝通。不同點:加爾文進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個人主義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爾文主張“先定論”。

  (3)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天主教會被剝奪的財產很大一部分落到新興資產階級手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權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歐洲的宗教改革(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教案(通用3篇)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教案(一)教學重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分析、掌握。(二)教學難點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的歷史進程。...

  •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通用9篇)

    第9課【教學目標】目 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帝制與共和國的反復;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意義通過學習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

  • 歐洲宗教改革(精選6篇)

    歐洲宗教改革【學習要求】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在歐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領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對歐洲民眾生活產生的影響。2、結合中世紀后期天主教會成為歐洲歷史發展障礙的相關史實,認識歐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 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通用9篇)

    教學目標1.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前夕歐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中國的科技發明對歐洲的社會和生產力的影響;歐洲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影響。...

  •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第9課【教學目標】目 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帝制與共和國的反復;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意義通過學習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

  • 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教案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歐洲手工業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擴大;歐洲農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農村的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影響。...

  • 第2講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第2講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高考目標定位】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點搜索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

    第三單元農耕文明時代(上)第一課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1、 希臘文明: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古代希臘文明的開端(淵源于)——愛琴文明愛琴文明------公元前xx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城為中心形成了愛琴文明城邦時...

  • 第9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課標要求:1、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2、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 歐洲宗教改革

    【教學目標】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的地位,認識歐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3、簡述歐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分析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教學重點】1、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2、分析歐洲...

  • 第10課  歐洲大陸的政體改革預習學案

    第10課 歐洲大陸的政體改革預習學案[課標要求]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法國共和制與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重點、難點]重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

  • 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學案

    第9課 【學法指導】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1.掌握重要概念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

  • 8.1 歐洲的聯合導學案

    8.1 歐洲的聯合【課程標準】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課標解讀】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客觀規律所產生的現象。...

  • 基督教文明與歐洲中世紀

    第二課 1、歐洲中世紀有句諺語說:“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反映了當時的什么情況?反映了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等級制度。由于封建等級制度是因土地的層層分封而形成的,各級封君與封臣之間都互有義務。...

  • 專題五 歐洲宗教改革

    專題五 歐洲宗教改革背景天主教的神權統治原因1、中世紀天主教加強對教會的整頓,和封建王權爭奪勢力,以征服“異教徒”組織“十字軍東征”2、加之歐洲封建王權衰落,使歐洲的天主教會占據了支配地位表現經濟方面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

  • 高二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aa裸体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在线视频 | 无码做爰欢H肉动漫网站在线看 | 成人高潮片免费软件69视频 | 福利cosplayh裸体の福利 | 黄色片在线免费 | 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96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 黑人黄色片 | 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 | 国产影视一区二区 | 一级片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最大xxxx | 九九九全国免费 | 77777熟女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国产精品 | 欧美日韩午夜群交多人轮换 | 久久视频这里只精品10 |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 国产免费播放视频 | 美国特级a毛片免费网站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成年免费视频播放网站推荐 | 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精品无码久久久潘金莲 | 欧美日本一 | 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aaa毛片视频 | 精品一二区 | 欧美天堂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精品国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秋霞 | 超碰97自拍|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区 |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 国产免费av片在线看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