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發展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發展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法國共和制和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提高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相關材料的補充,了解法蘭西共和之路的艱難,初步掌握觀察閱讀、獲取信息的學習方法;了解并根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提高比較、概括和闡釋歷史問題的能力;比較英美法德代議制的不同特點及對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有益啟示,培養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代議制等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類歷史的進步;認識資產階級代議制建立的艱難性與曲折性,正確對待歷史發展進程,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學會歷史和客觀分析評價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
難點: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三、教學過程
導課: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和發展,新興的資產階要求沖破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建立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政治制度,為此他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斗爭。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美國的聯邦制共和政體本節我們看一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發展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從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可以說已經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基于此,美國獨立戰爭的炮聲剛剛沉寂,封建勢力相對強大的歐洲大陸則又燃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烈火。
一、法國大革命---請同學們從中體驗一下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首先)背景
1政治狀況:18世紀下半期的法國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資本主義工商業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受到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嚴重阻礙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與封建專制制度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根本原因)
2階級狀況:革命前的法國社會等級對立嚴重,以資產階級為代表的整個第三等級仇視封建制度,同特權等級處于對立地位。這就使革命的烈火隨時都有燃燒的可能。
3思想狀況:革命前啟蒙思想在法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有力的啟導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覺悟。
4財政狀況:財政赤字不斷增加,入不敷出,瀕臨破產的境地---促進了法國革命的成熟。
上述情況充分說明18世紀晚期專制統治已成為法國社會發展的桎梏,革命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2、歷程
11789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為征稅而被迫召開的三級會議發展演變成制憲會議----導火線
2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攻占了象征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獄---正式爆發
3大革命爆發后1789、7---1792、8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憑借制憲會議運用立法手段對法國社會進行了初步改造,為創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它頒布了《人權宣言》和《1791年憲法》規定法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41792、8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推翻了君主制度,使代表工商業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登上了歷史舞臺。吉倫特派統治時期召開了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處死了國王、宣布法國成立共和國(第一)深入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