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精選3篇)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發布時間:2023-07-29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精選3篇)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篇1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第四節 宗教改革

  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主要內容:16世紀始于德意志的西歐宗教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想運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進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鎖。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一目,教材主要寫了以下兩個問題:

  1.西歐宗教改革的背景。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是西歐各國最有勢力的封建主。對于其經濟特權,教材已有詳述。在政治上,教皇不僅掌握著教會的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還可以裁決俗界各國的糾紛,任意廢止各國的世俗法律,甚至決定各國皇帝和國王的廢立;中世紀教會還占據著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地位,用神學理論為封建統治辯護,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為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教會的政治權力及其對人民的精神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主要障礙。

  當時貪污、腐化之風彌漫在教會的特權階層,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賄賂當選的,教皇賣官鬻職,提拔親故。高級教士都過著奢侈淫逸的生活,教皇英諾森八世就不遵守獨身的教規,據說他有八個私生子。教會的專橫、腐敗、對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會各階層的不滿,使廣大農民、城市平民、部分貴族和個別國王都投身于資產階級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

  2.西歐宗教改革的實質。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以后,資產階級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爭,一種形式是文藝復興,另一種形式就是宗教改革。在宗教壟斷一切的形勢下,人們進行斗爭的形式也只能采取宗教異端的形式。16世紀開始于德意志,并波及到西歐諸國的宗教改革運動是一場反封建的社會運動。

  二、“宗教改革的經過和意義”一目,教材主要寫了以下幾個問題:

  1.德意志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6世紀,德意志經濟有了顯著發展,一些工業部門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但是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德意志經濟的分散,影響了政治上的統一。中世紀以來的割據局面仍然存在,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會對德意志的勒索。它成為羅馬教會榨取最嚴重的地區,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稱。擺脫教會的壓榨和束縛,是德意志發展資本主義必不可少的條件。

  1517年,教皇利奧十世派人去德意志兜售贖罪券,教皇特使宣稱,只要購買贖罪券的錢一敲響錢柜,靈魂即刻應聲升入天堂。這種無恥的勒索,激怒了德意志人民,維滕堡大學的神學教授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寫成九十五條論綱貼在維騰堡教堂門口。他痛斥教會的無恥行徑,提出“信仰耶穌即可得救”的原則,指出:當錢幣在錢柜中丁當作響時,增加的只是對錢財的貪欲。論綱雖然沒有公開反對教皇,但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神權。在德意志社會各階層尖銳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的形勢下,論綱尤如“放出閃電”般地迅速傳遍全德。路德得到廣泛的同情和支持,態度變得更加堅定,他拒絕了教皇撤回論綱的要求,并當眾燒毀了教皇開除他教籍的敕令。1520年,他連續寫了三篇文章,系統闡述了他的宗教綱領和政治綱領。他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貴族的公開信》中,建議組織不受羅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會,號召把教會的土地收歸國有,不向羅馬輸送錢財,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應由羅馬判決,而由世俗當局處理,這實際上是德意志獨立的宣言。他在《論基督徒的自由》一書中,宣傳每個信徒都有讀圣經的權利,可以直接同上帝交流,憑著虔誠的信仰可以得救,而神職人員是多余的。路德還主張簡化繁瑣的宗教儀式。無疑,這樣做將使所謂“拯救人類”的教皇、教會和教律都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路德所領導的宗教改革,客觀上有反封建的作用,并且蘊藏著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傾向。但是隨著運動的深入發展,路德投入到薩克森選侯的懷抱尋求保護。人民擁護宗教改革是要推翻封建制度,所以當路德成為諸侯的奴仆和代表之后,人民就團結在宗教改革激進派閔采爾的周圍,于1524~1525年掀起了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戰爭遍及德意志大部分地區,全國大約有2/3的農民參加了斗爭。在農民戰爭中,教會的許多的寺院、教堂被搗毀,教會財產流失,教士的威信掃地,農民戰爭動搖了天主教會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

  宗教改革后,一些諸侯國成為路德派新教國家,同天主教諸侯抗衡。1555年雙方締結了“奧格斯堡和約”,確立“教隨國定”的原則,承認諸侯享有決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權力。德意志北部、中部的許多諸侯都改信了路德教,路德教還傳入北歐和其他一些歐美國家。

  2.加爾文教和瑞士宗教改革。繼德意志之后,宗教改革波及到了西歐許多國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瑞士的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加爾文宗教改革的良好條件。1536年他發表《基督教信仰典范》,表示贊同路德的“信仰得救”理論,反對教階制度和繁瑣的宗教儀式。他還提出了“先定論”,他說上帝的旨意決定世界上每一個人的成就,上帝創世紀時,就已經將人分成“選民”和“棄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受罰。這種宿命論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鼓舞了在商戰中發財的資產階級的進取精神。加爾文還設計了一個民主和共和的教會組織形式,教職都由選舉產生。根據加爾文的改革方案,在瑞士日內瓦建立了一個政教聯合的政權。

  加爾文派的宗教主張和教會組織更適合新時代的要求,是新教中的激進派,影響遍及歐洲。恩格斯指出:“當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國已經蛻化并把德國引向滅亡的時候,加爾文的宗教改革卻成了日內瓦、荷蘭和蘇格蘭等地共和黨人的旗幟,使荷蘭脫離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并為英國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識形態的外衣”(恩格斯:《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3.法國的宗教戰爭。16世紀40年代,加爾文教開始在法國傳播,資產階級、手工業者和農民接受了這一宗教思想,法國南部的大貴族出于政治野心,也改信加爾文教。加爾文派在法國被稱為“胡格諾”。宗教改革的深入和發展,使法國形成了以北方大封建貴族吉斯公爵為首的天主教集團和以南方波旁家族為首的胡格諾派。雙方從1562年開始進行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宗教戰爭,史稱“胡格諾戰爭”。1594年胡格諾派的領袖波旁家族的亨利加冕為國王,稱亨利四世,戰爭遂告結束。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敕令,宣布天主教為法國國教,胡格諾教徒享受宗教信仰自由。胡格諾教在法國取得了合法地位。

  4.英國的宗教改革。從15世紀開始,尤其是1485年都鐸王朝統治英國之后,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支持下,專制主義王權大大加強。這時的羅馬天主教會在英國有大量土地,教會貴族是社會的特權階層,英國每年要向羅馬貢獻大量的財富。強大的王權無法容忍教會的特權。英國的宗教改革表面上是王權與教權的沖突,實際也是新貴族、資產階級與舊貴族特別是教會貴族的矛盾,是形成中的民族國家與外國干涉掠奪的矛盾,也反映了農民要求土地的愿望。

  國王為打擊天主教會勢力,自上而下地推行了宗教改革。英國國王與教皇的決裂是由教皇拒絕英王亨利八世離婚的請求而引起的。1529~1536年,國王利用議會通過一系列法案,規定國王為英國最高宗教首腦,握有任命教職和決定教義的權力,禁止英國教會向羅馬教廷繳納歲貢。從此英國教會在行政和經濟上都與羅馬教廷斷絕了關系。亨利八世還在1536~1539年間,封閉了六百多所修道院,沒收其全部財產,并將沒收的土地賞賜或廉價賣給新貴族和資產階級。這次改革的主要成果是在英國否定了羅馬教廷的最高權力,使英國教會成為國教教會,進而加強了君主專制的統治。但英國國教中還保留了天主教的教義、教儀和主教制度。

  16世紀末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日益不滿專制君主制橫征暴斂和種種限制的英國資產階級要求清除國教中天主教的殘余,要求清除限制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主張改革教會的組織、教義和教儀,建立一個廉儉的教會,這就是所謂的清教運動。1640年,資產階級終于在清教徒的旗幟下,掀起了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

  5.宗教改革運動的歷史意義。宗教改革是西歐反封建斗爭的重要形式,它在解放人們思想、促進近代文化的繁榮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見教材的論述。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篇2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教案

  本單元敘述了14—16世紀末歐洲封建社會逐漸解體時期的歷史,重點講述了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問題,反映了中世紀后期歐洲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發展變化的概貌。

  1.主要線索和階段特征

  14世紀到16世紀末的歐洲,社會政治、經濟、思想、對外聯系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經濟領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的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先后在城市和農村產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16世紀前后,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人類從以前的彼此隔絕逐漸走向融合,由分散的世界漸漸成為一個初見全貌的整體世界;在思想領域,新興資產階級從維護自身經濟、政治利益出發,要求在思想上擺脫封建神學的束縛,文藝復興作為資本主義萌芽在意識形態里的反映,首先在意大利興起;16世紀的宗教改革是西歐各國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的社會運動,具有早期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斗爭性質。

  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歐洲社會正處在封建社會解體、資本主義興起階段;世界由分散逐漸走向整體;東西方世界差距開始拉大。

  2.重點知識透析

  一、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

  (1)原因:①14、15世紀時,歐洲生產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②社會生產分工的擴大。生產力的增長擴大了社會勞動分工,促使自然經濟解體和手工業品、農產品的商品化。③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商業、銀行金融業興盛、國內外市場逐漸形成,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④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從根本上說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直接原因是國內外市場形成和商品需求量急劇增加。

  (2)途徑:①工業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簡單商品生產者的分化;二是通過手工業從屬于商業資本。②農業中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有三種途徑,一是農民兩極分化,二是一些封建領主開始在自己的領地上,使用雇傭勞動代替依附農民,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業,三是一些封建領主把土地租給農業資本家經營,自己收取地租,成為新貴族。

  (3)表現:14、15世紀,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先在意大利、西北歐等城市出現,15—16世紀之交歐洲各國農村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二、新航路的開辟

  (1)原因:①經濟根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發展,商業活動日益頻繁,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擴大對外市場。②社會根源。隨著經濟的發展,貨幣需求量增加,西止渴望到東方尋找黃金,對黃金的貪婪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成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動力。③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人切斷了傳統的東西方貿易通道,西歐商人、貴族希望另辟蹊徑,到達東方。

  (2)客觀條件:造船技術的發達,指南針在航誨上的應用,地圓學說的廣為流傳,為新航路開辟準備了客觀條件。

  (3)經過:15世紀末,西、葡兩國選派有經驗的水手探索新航路,其中達•伽馬航行到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作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

  (4)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擴大了交往,為世界市場形成創造了條件,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始了殖民征服的過程。

  三、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

  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展開了激烈的反封建斗爭。

  (1)文藝復興:14—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是為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服務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這場運動率先興起于意大利不是偶然的。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意大利和意大利豐厚的文化遺產、眾多的人才成為其興起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條件。15世紀后期,文藝復興擴展到西歐廣大地區,進人全盛時期。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推動了科學事業的發展,它打破了天主教神學的桎梏,促進了以天文學革命為開端的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同時它的成果又沖擊著宗教神學。

  (2)宗教改革:它實質上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是16世紀西歐各國普遍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的社會運動。主要包括德國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爾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法國宗教戰爭和英國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迎來了思想的解放和科學的繁榮,促進了歐洲許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篇3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教案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擴張時代的時間及含義;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客觀條件;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及主要航線的開辟;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擴張的地域和主要特點;殖民統治的結果;擴張時代的開始對世界形勢和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

  獲取知識的途徑

  (1)通過對開辟新航路動機的認識,使學生了解資本主義的拜金主義、唯利是圖的實質。

  (2)通過學習價格革命、殖民掠奪等歷史事實,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是建立在殘酷剝削本國勞動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基礎之上的。

  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1)通過對歐洲航海家艱苦卓絕的航海歷程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的了解,發展學生堅毅、進取的性格。

  (2)通過有關早期殖民活動和相關材料的學習、閱讀,使學生認識殖民主義的殘暴本質,培養學生熱愛獨立、自由,痛恨民族壓迫和殖民主義的情感。

  (3)通過學習中國的羅盤針運用于歐洲航海,為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動世界歷史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激發學生奮發圖強、報效祖國、再鑄輝煌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新航路開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時代的開始,改變了世界形勢和歷史發展進程。一方面,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有利于世界各地區間的聯系,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創造了地理方面的便利,推動歷史發展的進程;西方殖民活動的進行使西方的資本原始積累得以順利進行,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西方的殖民擴張給亞非人民以及美洲土著居民帶來了災難。

  教材對學生發展影響的分析

  (1)通過向學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歷史資料的方式,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和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

  (2)通過對開辟新航路的原因條件的認識,培養學生綜合、全面地探索和認識歷史事件原因的初步能力。

  (3)通過對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活動一系列社會經濟后果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和運用資本原始積累的理論,培養學生的初步的理論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4)通過對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所表現出來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堅強的毅力以及唯利是圖、殘酷掠奪殖民地人民的兩重性的了解,培養學生辯證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和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5)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亞、非、美洲的兩種不同結果,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重點分析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后果。本節課主要圍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和影響進行。

  重點的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這一問題的突破:在學生閱讀課文前四段內容和所提供的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自己是當時歐洲的航海家,是否能夠進行長途的航海旅行,為什么?西歐人為什么在15世紀末非要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根本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推動他們完成這一壯舉的。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險的最前頭?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后,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關于“新航路開辟產生的后果”這一問題的突破: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思考新航路開辟后可能給歐洲乃至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總結新航路開辟的后果。

  難點分析

  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中學生在難理解“資本原始積累”這一較為抽象的概念時有一定的困難。

  難點的突破方案

  將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積累兩個概念對比解釋。

  課內探究活動的設計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和所提供的有關材料,思考討論教師提出的一些相關問題。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請學生介紹與四位航海家及其航海經歷有關的軼事。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后果。

  難點: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

  教學手段:運用flash動畫、與本節課相關的視頻資料;以教師講解、學生分析為主的綜合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簡要介紹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情況,由此導入新課。

  二、新航路的開辟

  1、新航路的開辟的原因

  詳細內容參見“關于‘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這一問題的突破”。教師所提供的閱讀材料如下:

  材料1 哥倫布在《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書》中寫道:“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事天堂之樂的手段。”

  材料2 幾個世紀以來,亞洲一直是歐洲許多貴重商品的主要來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歐洲無法與之競爭的,例如絲、棉織品、地毯、珠寶、瓷器和優質鋼,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藥材和實物,如糖,尤其是香料……當時比今天顯得更為重要。配藥,保存肉類,例如制造香腸,都需要使用這些香料。它們(香料)能使在沒有冷藏設備下容易變質的新鮮肉類和其他食物更為可口。

  引自a.帕爾默等《近現代世界史》上冊

  材料3 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領巴爾干、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這實際上等于堵死了這一條重要的商路,結果,歐洲市場上東方商品的價格猛漲。

  引自吳于廑等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教師在指導學生分析歸納時應強調: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導致對貨幣需求增加,是導致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也是根本原因。而對黃金的狂熱追求,是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動力。在分析經濟根源時,可與上一節內容聯系起來,即:

  2、新航路開辟的經過

  利用課件講解。講解時可根據情況由學生講述的有關航海家及其航海經歷的軼事。

  3、新航路開辟的后果

  詳細內容參見“關于‘新航路開辟的后果’這一問題的突破”。

  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商業革命”的兩方面的含義。講解“價格革命”時,應指出從美洲搜刮的白銀大量流入歐洲后,造成錢多貨物少的局面,結果引起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在這一過程中,從事商業和商品制造的人必然會因為物價上漲而發財;傳統的封建貴族地主,因為收入主要來源于固定的地租收入,物價上漲意味著他們的實際收入減少,因此他們的力量受到削弱。而廣大勞動人民的收入都不會因為大量白銀流入歐洲市場而有明顯的增加,因此,面對物價上漲的局面,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貧困。

  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擴張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和“西班牙的殖民侵略”問題時,利用課件進行講解,并由學生將兩國殖民活動的情況設計成表格。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各自擴張的主要方向與所控制的航線的關系,并指出葡萄牙由于國小、經濟落后。它所侵略的對象是文化發達的國家,所以決定了其擴張的特點不是全境占領,而是以侵占軍事據點、建立商站等方式掠奪財富。西班牙則是占領全境,直接掠奪財富。

  2、歐洲殖民者掠奪的結果

  出示閱讀材料:

  材料1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

  材料2 小西班牙島(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一塊殖民地)是基督促(指歐洲殖民者)最先登上并消滅士著人的地方。他們也最先使這個島遭受破壞和沒有人煙。他們開始先劫奪印第安人的妻子和小孩,以便靠這些人的勞動來過活,并把不幸者用血汗獲得的東西吃光。他們不滿足于印第安人給他們的東西……一個基督徒一天里消耗的就足夠維持三家和十口人一個月的生活……

  他們(殖民者)打賭和爭論能不能一刀把人切成兩半,或者用戰斧能不能一下把頭砍下或把腹臟剖開。他們從母親懷里奪下嬰兒,把腦袋往石頭上撞。或者把他們拋入河里……

  材料3 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很大部分來自于美洲的金銀,這與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壟斷了對東方貿易有關。……在對東方的貿易中,西班牙國主要征收20%的貿易稅,這樣,西班牙就從海外貿易中獲得了巨額的財富。但是,西班牙國王卻不能保住這些財富。這是因為,首先,西班牙的軍事開支龐大,……從海外得來的金銀只能作為抵充。其次西班牙本身沒有什么商業和工業基礎……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呢絨、橄欖油,這些物品的出口根本無法平衡西班牙的進口。在國際貿易中出現巨額逆差,西班牙就用從美洲獲得的金銀來彌補。這樣,美洲的金銀就通過西班牙流到了熱那亞、尼德蘭、英國、法國和南部德國。海外的財富沒有被西班牙用來進行工業和農業建設,卻通過西班牙變成其他國家原始資本,成為歐洲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材料4 (有關殖民者殖民活動的視頻資料)

  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材料和視頻資料分析殖民擴張給世界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教師講解“資本積累”(詳細內容參見“難點的突破”)

  小結:

  利用圖表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讓學生在課后思考:為什么資本主義關系并不成熟的西班牙葡萄牙首先開始了新航路開辟的航海運動?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教師在教學中層層設疑,適時啟發、點撥,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一章 第二節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一、新航路的開辟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客觀條件

  2.新航路開辟的經過

  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3.歐洲殖民者掠奪的結果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教案(通用3篇)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教案(一)教學重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分析、掌握。(二)教學難點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的歷史進程。...

  • 歐洲的宗教改革(精選4篇)

    歷史試卷說明:本試題分第i卷(選擇題,共60分)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共40分)兩部分。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考生應將選擇題答案涂在機讀卡上,非選擇題答案寫在第ii卷上,考試結束后交回機讀卡和第ii卷第i卷(選擇題部分 每題1.5分 共...

  •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通用9篇)

    第9課【教學目標】目 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帝制與共和國的反復;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意義通過學習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

  • 歐洲宗教改革(精選6篇)

    歐洲宗教改革【學習要求】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在歐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領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對歐洲民眾生活產生的影響。2、結合中世紀后期天主教會成為歐洲歷史發展障礙的相關史實,認識歐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 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通用9篇)

    教學目標1.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前夕歐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中國的科技發明對歐洲的社會和生產力的影響;歐洲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影響。...

  •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第9課【教學目標】目 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帝制與共和國的反復;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意義通過學習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

  • 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教案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歐洲手工業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擴大;歐洲農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農村的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影響。...

  • 第2講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第2講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高考目標定位】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點搜索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

    第三單元農耕文明時代(上)第一課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1、 希臘文明: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古代希臘文明的開端(淵源于)——愛琴文明愛琴文明------公元前xx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城為中心形成了愛琴文明城邦時...

  • 第9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課標要求:1、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2、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 歐洲宗教改革

    【教學目標】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的地位,認識歐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3、簡述歐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分析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教學重點】1、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2、分析歐洲...

  • 第10課  歐洲大陸的政體改革預習學案

    第10課 歐洲大陸的政體改革預習學案[課標要求]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法國共和制與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重點、難點]重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

  • 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學案

    第9課 【學法指導】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1.掌握重要概念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

  • 8.1 歐洲的聯合導學案

    8.1 歐洲的聯合【課程標準】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課標解讀】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客觀規律所產生的現象。...

  • 歐洲的宗教改革

    歷史試卷說明:本試題分第i卷(選擇題,共60分)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共40分)兩部分。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考生應將選擇題答案涂在機讀卡上,非選擇題答案寫在第ii卷上,考試結束后交回機讀卡和第ii卷第i卷(選擇題部分 每題1.5分 共...

  • 高二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乱子伦免费视频观看 | 2020日日夜夜噜噜噜com |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 | 蜜臀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老司机 | 丰满的熟女爽死你 |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 A级毛片无码兔费真人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欧美国产大片 | 激情在线播放 | 美女脱内衣禁止18以下看免费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 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器 | 48久久国产精品性色aⅴ人妻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国产麻豆MD传媒视频 |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成人高清a | 中国一级视频 |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两个人的视频在线观看www | 亚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区tr | 视频1区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J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精品在线欧美一区二区 |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高潮潮喷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 色狠狠色噜噜AV天堂一区 |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久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级高清视频 | 久综合色|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