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一、知識結構二、教學目標 1、解釋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等概念。 2、運用數學方法討論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3、說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4、舉例說明共同進化和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 5、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和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的觀念。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重點] ⑴種群、物種、基因頻率、隔離等概念。⑵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作用。[解決方法]⑴通過具體的實例和計算來理解相關的概念。⑵通過探究活動的教學理解綜合因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作用。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難點]⑴基因頻率的概念。⑵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⑶隔離在物種形成的作用。[解決方法]⑴通過練習計算基因頻率掌握此概念。⑵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116—117的資料,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探究方案。⑶以樺尺蠖為例講隔離的作用。四、課時安排4課時。五、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討論法、講解法。六、教學具準備圖片。七、學生活動1、學生討論發表看法,閱讀教材,計算等。2、學生思考、回答相關問題。八、教學程序(一)明確目標(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第1課時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觀點,下面請同學們依據該學說的基本觀點,分析下面的情境:“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為aa)昆蟲的群體中偶然出現一只綠色翅(基因型為aa)的變異個體,且綠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那么,昆蟲的翅色將怎樣變化?”結合學生的討論,提出質疑:該綠色個體能很好生活下來,它體內的a 基因怎樣才能傳遞給子代呢?如果aa與其他個體交配生殖,后代還會是綠色的嗎?討論發現,出現有利變異個體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體中,通過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續,另外有利變異個體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實遺傳。因此,研究生物的進化,僅僅研究個體的表現型是否與環境相適應是不夠的,還需要研究群體的基因組成的變化,這個群體就是種群。怎樣的一群生物個體可以稱為種群呢?一個生物“種”或“物種”與種群有何區別呢?人們為什么要提出“種群”這個概念呢?歸納出:自然界的物種實際上是以一個個種群存在的,種群是物種繁衍、進化的基本單位。它為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和物種的變化帶來了方便。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研究生物的進化必須研究種群的基因組成和變化。如何分析種群的基因組成和變化呢?由此人們提出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什么是基因庫?基因頻率的含義是什么?請學生計算下面假設的種群的一對等位基因的基因頻率:某昆蟲種群中,綠色翅的基因為a,褐色翅的基因為a,調查發現,aa、aa、aa的個體分別占20、60、20,那么a和a的基因頻率各是多少?計算得知,該種群基因a的頻率為50%,基因a的頻率為50%,如果讓該種群隨機交配,依據孟德爾遺傳定律,子一代、子二代的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又會怎樣呢?從后代的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的計算結果中,發現了什么現象?如果種群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世代穩定不變,生物將無法進化,顯然與事實不符。自然界種群的基因頻率能世代不變嗎?為什么?顯然,同時滿足以上5個條件是不可能的,即使前4個條件可以滿足,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總會發生的。為什么?以上5種因素中哪些因素是影響基因頻率變化的根本原因?(三)總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及相關計算。(四)作業布置教材p118練習一1、2。(五)板書設計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一、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一)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1、種群2、基因庫 第2課時從上節大家已經知道,自然界種群的基因頻率變化是必然的。能說明原因嗎? 變異對生物進化會產生何種影響? 首先請同學們回憶變異的類型。 所有的變異都能導致基因頻率的變化嗎?為什么?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不斷質疑、啟發、引導。 在三種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中,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可以統稱為突變。突變和基因重組對于種群遺傳組成的改變一樣嗎?為什么? 在自然情況下,突變的頻率很低,且多數有害,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嗎? 自然界生物進化是有方向的,生物具有普遍的適應現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的變異有方向嗎?它們會使生物產生適應性嗎? 生物進化的方向是什么因素決定的呢?請探究下面問題。 如何解釋樺尺蠖種群中s基因的頻率越來越低的現象? 大家提出的解釋或假設合理嗎?下面我們可以創設一個情境,探究假設的合理性。明確探究任務,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討論、計算,將結果填寫在表格中。分析計算結果,給你什么啟示?環境對樺尺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自然選擇作用中,直接受選擇的基因型還是表現型?(三)總結突變和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自然選擇可以使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四)作業布置教材p118練習一3、二。(五)板書設計(二)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三)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第3課時導入: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樺尺蠖,雖然基因頻率發生了很大變化,那么這一地區的兩種顏色的樺尺蠖是同一物種還是兩個物種呢?我們怎樣判斷兩個種群是否屬于一個物種呢?一、物種的概念以生活在一個草原上的全部驢、馬為例,設問:1、驢種群個體間、馬種群個體間能相互交配且產生可育后代嗎?2、馬和驢能相互交配嗎?3、騾子可育嗎?4、什么是物種?5、為什么馬和驢不屬于同一物種?學生閱讀教材p119相關內容回答之。教師:曼徹斯特地區的樺尺蠖,雖然基因頻率發生很大的定向變化,但并沒有形成新物種。只要物種的種群之間和種群內部個體之間,沒有阻止基因交流,遺傳組成的差異就不會拉大,新物種就難以形成。什么因素可以阻止種群間基因交流呢?隔離常見的類型有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叫做地理隔離。例如,東北虎和華南虎分別生活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和華南地區,這兩個地區之間的遼闊地帶就起到了地理隔離的作用。二、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多媒體顯示教材p119兩幅假想情境圖。提問:1、在一個山谷中,有一個鼠種群在“快樂”地生活著。雌鼠和雄鼠之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這說明了什么?2、當這群鼠被大河分開后它們是一個種群還是兩個種群?3、幾千年后河流干涸了,兩個鼠種群又會合在一起,它們之間還能自由交配嗎?4、是什么原因造成它們分化的?教師總結歸納。課件顯示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提問:教材p120[資料分析]中的4個問題。教師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