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代 紀 世 百萬年前 植物 動物 古生代 二疊紀 286~245 大絕滅 松柏類出現 爬行類多樣化,兩棲類衰退 石炭紀 360~286 成煤森林時代:石松、問荊和蕨類繁盛 兩棲類多樣化,爬行類首次出現,昆蟲類經歷第一次大的適應輻射 泥盆紀 408~360 大絕滅 種子蕨類首次出現 有頜魚類多樣化并統治海洋,昆蟲、兩棲類首次出現 志留紀 438~408 低矮的維管束植物在陸地出現 有頜類魚類首次出現 奧陶紀 505~438 大絕滅 海洋藻類繁盛 無脊椎動物廣泛分布并多樣化,無頜魚類及脊椎動物首次出現 寒武紀 570~505 海洋藻類繁盛 具外骨骼的無脊椎動物占統治地位 前寒武紀(4600百萬年~570百萬年以前) 700 多細胞生物出現 2100 真核細胞首次出現 3500~3100 原核細胞在疊層巖中首次出現 4600 地球形成時期 中生代 白堊紀 144~66 顯花植物廣泛分布,松柏類衰退 恐龍和大多數爬行類絕滅,胎盤哺乳類和現代昆蟲群出現 侏羅紀 208~144 蘇鐵類和其他裸子植物繁盛 恐龍繁盛,鳥類出現 大疊紀 245~208 大絕滅 蘇鐵、銀杏出現,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統治地球 哺乳類、恐龍類首次出現,珊瑚和軟體動物統治海洋 新生代 第四紀 全新世 0.01 人類破壞,熱帶雨林加速絕滅 人類文明時代 更新世 2~0.01 草本植物廣泛分布并多樣化 許多哺乳類絕滅,現代人類出現 第三紀 上新世 6~2 草本植物繁盛 人類靈長目首次出現 中新世 24~6 隨著森林減少,草原廣泛分布 類猿哺乳類、草食哺乳類及昆蟲繁盛 漸新世 37~24 許多現代顯花植物的科演化 葉食哺乳類及類猴靈長類出現 始新世 58~37 雨量充沛的亞熱帶森林繁盛 所有現代哺乳綱的目出現 古新世 66~58 被子植物多樣化 原始靈長類、草食類、肉食類、蟲食類、哺乳類動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