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例2 假設某個昆蟲種群中有30%的aa、60%的aa、10%的aa,計算基因的頻率。
生進行計算,并對計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說明(可能有多種方法)。
師對學生計算結果進行評價,并引導學生歸納計算的方法和公式:
基因頻率=該基因純合體基因型的頻率+該基因雜合體基因型的頻率×1/2。
(引導學生學習基因頻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為后續討論準備條件。)
生通過前面分析已經知道:基因可以通過繁殖實現前后代基因的傳遞,那么,在繁殖傳遞過程中,基因頻率會不會發生變化呢?(引入教材思考與討論)
生按照教材“思考與討論”的設計,進行計算、分析與回答問題。
師引導學生計算、分析、回答問題。并總結:在自然界中基因頻率總會發生改變的,在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五個因素中,又以變異和自然選擇最為突出,在下一個課時的學習中,我們將詳細討論變異和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是如何影響的。
五、教學反思
第2節第1小節的核心就是討論種群基因頻率變化規律與進化的關系,因此基因頻率的概念、計算方法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
1.比較種群與物種的概念。
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種群是同種生物的一個群體,同一個種群中的不同個體間存在基因交流。如果因為地理原因分成不能進行基因交流的群體,則成為不同的種群。物種在進化研究中以生殖隔離的產生為標志,是由一個一個種群組成的。
2.基因頻率的概念,教材使用抽象的文字描述進行定義,在教學中可以在理解概念含義的基礎上轉換成相對直觀的數學式來定義。
(基因頻率=該基因的數量/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總數×100%)
3.除了教材列舉的例子,教師還可以補充其他例子,讓學生理解“在等位基因中的比率”的含義,比如列舉色盲基因頻率的計算、復等位基因中某個基因頻率的計算。
例如在某被調查人群中,男女各100人,其中男性7人色盲,女性1人色盲,6人為攜帶者,請計算該群體的色盲基因的頻率。
4.基因頻率是通過抽樣調查法獲取的,其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基因型個體的數目計算基因頻率,另一種是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教材正文中的計算方法屬于前者,“思考與討論”中的計算則屬于后者,教師要適當提醒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