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發(fā)現(xiàn)問題》ppt一課的教學思路
講例子,是想告訴同學,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
重要性講了,當然應該講問題了,
2、有些什么問題呢?很自然的引出。
(在這里我說我的一個情況,在提出 2 思考:下面兩個問題分別屬于什么問題?“世界上第一個發(fā)明了體溫計的人是誰?”“怎樣測量出人的體溫?”時,請一個同學回答,這個同學看了看說,不知道?原來他以為是叫他回答第一個人是誰,我問“你再看看是回答什么?”,這個同學笑起來了。)
我們技術課討論的主要是技術問題。
3、什么是技術問題。
這里就不多說了
在問題的來源中,我按書中安排講授,僅僅是講了書中例子后,增加另一個例子。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聯(lián)想的習慣,不要只會說書上例子,對于瓦特蒸汽機的發(fā)明,我作了較詳細的介紹,說他是看到水壺蓋的上下運動,想到的。
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教學中,對觀察日常生活,老師可以把書上的那段話大慨說一下。我介紹了有意觀察和無意觀察,并且對書上的新式紡紗機的誕生的案例做了講解。強調了無意觀察也能有重大發(fā)明,也就是“有心栽花花不放,無心插柳柳成行”的結果。只要事事留心,處處留心,就會有發(fā)現(xiàn)。
我也把79頁的馬上行動作成了燈片,學生看了,馬上有議論,特別是第二個問題學生說出家長們喂嬰兒食物的過程。并急著問怎么解決。我沒有叫學生太久的討論,寫出了答案。學生看了答案后,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創(chuàng)造的氣氛激發(fā)出來了。這時,我又放出燈片:鋼盔的發(fā)明,讓同學們知道,發(fā)現(xiàn)問題也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
接著介紹 二、收集和分析信息。 這里,我只是講了收集信息的途徑,對怎么作問卷表,我放到下節(jié),因為那里有幾個表格可以用起來。我著重講了怎么從收集的信息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對書上81的馬上行動,我請一個同學回答,怎么知道那些是受歡迎的,那些是不受歡迎的。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能進行信息處理。
至于對孫宇等同學設計臺燈的例子,我沒有重點講,只是讓學生自己看書,也沒有討論。
(因為我在本學期開學時,就已經(jīng)交待每兩個同學一起要做一個物品,通過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把它做出來,而且學生已經(jīng)訂好了做的項目。因此,在每一堂課中,我都會針對性的布置問題。這個事情,我以后再做講解)
(我發(fā)現(xiàn)書中有些討論,是開放式的,沒有具體的答案,因此,對學生來說,很難,學生一時找不到頭緒,詢問時不知怎么問,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想,可能是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沒有反應過來,需要一個緩沖時間,而這個時間書中沒有留多少。開始時,我總是上不完課)
假設你詢問的內容涉及到對方的隱私,應怎么辦?對這個問題,還是要叫一個同學做回答,有學生是這樣說,先咨詢,可以問嗎?如果對方同意就好說,不愿意回答,就不要再問了。我對這個學生的回答作了肯定。
然后,我補充了一個案例,采用詢問法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且可以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
案例 日本的本田公司就很推崇“抓住問題,追問到底”。比如,某臺機器突然不動了,他們就采用追問到底來解決。“機器為什么不動了?”-保險絲斷了。――為什么保險會斷?――超負荷,電流過大――為什么超負荷?――軸承潤滑不好――為什么軸承會潤滑不好?――吸不上潤滑油。――為什么吸不上油?――油泵嚴重磨損――為什么會磨損?――是因為沒有裝過濾器進入了鐵屑。問題到此,也就解決了。應該給油泵裝過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