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第三節 設計的評價
學法: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之間的聯系,感受設計工作的整體性。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已學過后知識,提出之前已要求完成的便攜式小凳子這個作業,要求同學們拿出來進行評價,即本節所要進行的“設計的評價”(板書)。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教師:什么是設計的評價?
學生:設計的評價是指依據一定原則,采用一定方法和手段,對設計所涉及的過程及結果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認定的活動。
教師:為什么要進行設計的評價?
學生:因為設計的評價能力幫助設計得樹立質量管理意識,強化質量管理,高質量完成設計任務,同時也有助于設計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由以上信息,對教材提出的討論題進行思考討論。
由第一個問題應得出如果沒有評價,交流出現質量問題,材料浪費問題及成本提高等問題。(先讓學生討論發言,后適當總結)
由第二個問題的討論,教師要善于引導,如從考試的特點來看,也算是評價,但這是一個終結性的評價,而且評價者是別人,而評價則是包括過程及結果的評價,最后總結出設計的評價的特點,有評價對象和評價者,而評價對象既包括設計成果的評價,也包括對設計過程的評價,評價者又可分為自評和他評。
至此,教師要點明本節內容較多,加上要對同學們的作品進行評價,共需要2個課時來完成。鑒于第一次參與這種活動,同學們往往只關注作品的成果的評價,故先選擇“對設計最終產品的評價”進行闡述,并提醒同學們正確運用這個內容的知識來評價。
教師:最終產品是設計過程的結晶,是設計質量、設計水平的集中體現。對設計最終產品的評價要正確運用兩條基本依據,即一是參照設計的一般原則進行評價;二是依據事先制定的設計要求進行評價,兩者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相互結合的。
教師:設計的一般原則有哪些呢?
學生: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道德原則、技術規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
教師:對不同的設計,有不同的設計要求,請問,便攜式小凳子的設計要求是什么?
學生:結構簡單、穩固、易于制作;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錢。
教師設置任務,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如下問題:
①在設計的評價原則中,是否存在“一票否決”的情況?
②在評價原則中,是否有輕重主次之分?
同時,教師還就教材內容中的“馬上行動”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正確運用評價的方法。
(三)小組協作,交流評價
結合小組制作的具體作品,教師應要求學生走到講臺上而對全體同學進行自評,再由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充當旁觀者,要積極參與、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及語言來評價。之后,教師還應就具體作品結合學生的評價進行適當說明及總結性評價,在總結性評價中,教師應以事實為基礎,盡可能說出作品的閃光點,以欣賞和寬容的態度進行賞識教育以激勵學生,但也要在普遍存在的作法中客觀指出同學們在設計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在介紹與評價作品時有待提高的思想方法和表達能力等,從而既可提醒了學生對設計過程的關注和反思,又為導入“對設計過程的評價”和“設計的評價與設計的交流”這個內容找到了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