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課程中創業意識的培養初探
培養創業意識應該從小的時候做起,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前段時間有一個事件——“美國7歲女孩賣檸檬汁被美國的‘城管’粗暴干涉”,這個事件被我們中國大眾所關注,透過這個事件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事實:“美國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得到創業意識培養了”。而且這個女孩賣檸檬汁的目的是為了去迪斯尼樂園,他在很小的年齡就學會了用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反觀國內,卻鮮有看到這樣的報道。最近一個報道:“放多小孩子的押歲錢存了好幾萬”,與國外的那個報道對比,兩個相形比較,形成鮮明的比照。當前國家一直在提倡并給予政策扶持的“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就與創業意識有關。可是關于創業意識的培養我們的教育卻顯得跟不上形勢,對大學生來說也是如此,許多大學生是到了畢業的時候才在學校的安排下進行了短期的創業培養,或者說參加由勞動就業機構組織的創業培訓。創業是需要創業意識,需要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力,是需要一個較長的學習過程,短期的創業培訓是不能起到這樣的培訓效果的。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有些大學生卻不能夠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幫助來自主創業,有部分原因就在于沒有及早的進行創業意識培養。
如果在教育過程中能及早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培養,在高中階段或者說在更早的教育階段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并開展具體的創業實踐活動,那么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人數和成功率肯定可以得到提高。
說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培養對其它學科來說顯得困難的話,那么在技術課程當中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培養就顯得得天獨厚了。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熱點和亮點,相比較于其它學科,通用技術課程是一個新的突破。它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和傳統的勞技課程不同,除了注重實踐操作以外,通用技術課程更加注重對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注重對技術設計的理解和應用,注重對學校、社會、生活的關注,注重對身邊細小問題的發現和解決。而創業意識的培養就散落在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在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并可以付諸實踐的事情。
首先,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業興趣。例如,在一節“發現問題”的教學課上,我從“樹葉可以做什么?”說起。學生剛開始學生覺得樹葉有什么好做的,有什么意思。然后七嘴八舌,說可以做樹葉貼畫,可以標本,可以包棕子,……。我繼續問,“如果要賣樹葉,你們說有沒有人買?”,大家都笑了起來,覺得樹葉有什么賣的。我說,“你們知道嗎?如果打開淘寶網,你就會看到有一大堆的網店在賣樹葉。”學生的眼睛突然睜大了,好奇心來了。我說是真的。我繼續問,你們想想,如果要你去賣樹葉,你想怎么賣,怎么讓顧客來買你的樹葉?于是大家開始熱烈交流起來,講要怎么怎么。在與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向學生介紹了樹葉做成“葉脈書簽”就可以拿去賣了。如果想把價格賣得更好,怎么辦呢?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上面印上一些圖案”,“進行二次加工”,“印上什么圖案顧客會喜歡”,“在什么地方銷售樹葉”。就這樣,我從一個不經意的問題入手,逐步引出一個有趣的創業方案,培養了學生對創業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