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結構的欣賞》教學設計案例
設計者: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第一中學 陳春光
一、教學內容
《經典結構的欣賞》是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2”第二單元第四節(蘇教版)的內容。通過對趙州橋、飛檐、斗拱、蛋形椅、補充案例的欣賞,引導學生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在以后的設計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學生分析
高中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藝術的欣賞具有較好的基礎,加上前三節的學習,對結構的欣賞有一定的知識準備。但大多數都是零散、片面的。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師生互動、觀看視頻、作品的賞析等環節,進行積極思考,形成欣賞角度,加深對結構的理解,豐富設計的內涵。
三、設計思路
在本節的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教學,分析經典案例,播放補充案例的視頻,引導學生討論、自主探究、自動構建知識,實現學生能力拓展,開闊學生視野,達到知識遷移目的。總體教學流程為:“復習回顧——情境導入——合作探究、能力展現——歸納、講授新課——能力拓展——開闊視野——總結”。本節內容按排2課時(連排)。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典型結構的欣賞,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
2. 能力目標:
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典型結構的欣賞,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拓展學生對設計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五、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透過經典結構的欣賞,讓學生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
2.難點:學生能從技術、文化等角度欣賞并評階典型結構的設計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設計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活動
時間(大約)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結構的有關知識
復
習
回
顧
2
分
鐘
提問:
1.什么叫結構?常見的結構有哪些?受力特點如何?
2.結構的兩個重要性質是什么?
學生回憶、再現、作答
知識準備
新
課
導
入
情
景
導
入
9
分
鐘
1、播放視頻
①趙州橋
②侗族的風雨橋
2、提示:在觀看時注意
①兩橋的結構特點
②兩橋的受力分析
③兩橋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根椐教師的提示,帶著問題進行思考、觀看并作好記錄。
通過觀看經典設計,加深對結構的理解,同時感受中華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
結構欣賞的角度
1、技術角度。2、文化角度
合作、探究、能力展現
15
分
鐘
1、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選派代表匯報結果。
2、提出問題
①兩橋的結構各有什么特點
②對兩橋進行受力分析
③兩橋具有什么價值和民族特色?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討論、回答:
1、趙州橋
結構:拱肩加拱的敞肩結構。
受力分析:壓力—拱圈—拱角—基礎
價值:歷史價值;
藝術價值;科學價值。
2、侗族風雨橋
結構:集橋、廊、亭一體。受力特點:木板下面受拉力。
民族特色:公益性、團結性。
通過兩橋的結構特點,受力分析,理解兩橋文化價值、民族特色和設計的文化內涵。
教師歸納講授新課
10
分
鐘
1、歸納學生的匯報結果。
2、利用課件投影進行結構欣賞時可從技術和文化兩個角度進行。
技術角度:使用功能、穩固耐用、設計創意和表現力,材料的合理使用、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