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粵)
核電站容量大,總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高科技含量高,最適合穩定負荷工作,因而抽水蓄能電站與核電站的配套運行既科學又經濟。
二、系統設計的主要過程 [8’]
結合編制《學校田徑運動會競賽日程表》來分析闡述系統設計的主要過程。
1、提出設計問題;
學校每年都舉行田徑運動會,如果你是學生會的體育部長,會如何組織編制好《學校田徑運動會競賽日程表》。
2、收集與分析相關資料(包括外部環境及約束條件);
(1)學習競賽規程和田徑規則,了解運動會的期限、天數,作息時間,開、閉幕式(表演內容)的時間;
(2)了解參賽單位人數、組別設置;
(3)場地器材條件、跑道條數、跳躍和投擲場地及器材數量;
(4)熟悉賽次的安排、錄取辦法、錄取名次、計分辦法;
(5)掌握裁判員的人數和水平、等級情況。
(6)查閱學校前幾屆運動的相關資料。
3、確定設計目的;
編制好編排合理,符合競賽規程和學校實際的《學校田徑運動會競賽日程表》。
4、系統的設計(重點考慮:系統由哪些組分組成?系統各組分具有什么功能?各組分如何配合工作?如何解決矛盾沖突?);
具體講:競賽日程的編排視為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是系統結構與系統流程相輔相成的系統,要求系統結構合理,運行流程暢通。
a、競賽日程的編排原則
(1)比賽的間隔時間(最短):200米及200米以下各項為45分鐘;200米以上至1000米各項為90分鐘;1000米以上各項目不在同一天;全能各單項間休息30分鐘(以最后一人結束比賽到下一項比賽第一人開始)。
(2)盡量不安排項目沖突。
(3)盡量照顧兼項之間的時間間隔,及格賽后間隔一天進行正式比賽。
(4)不同組別的同一田賽項目,一般不連續安排在同一單位。
(5)不同組別的同一徑賽項目,最好銜接進行。
(6)跨欄項目一般安排各單元的第一項,還可安排在長距離競走、跑之后進行。
(7)決賽時預計能破紀錄的項目,可分配到各個單元。
(8)同一時間不安排、兩個田賽長投項目。
(9)競走、長跑時最好不要安排標槍。
(10)撐竿跳高盡可能安排在上午。
(11)接力賽盡量安排在單元的最后。
(12)精彩的項目盡可能安排在開、閉幕式后或節假日。
(13)田賽項目注意場地的合理運用。
(14)最后一個單元盡量少安排項目。
(15)盡可能使田賽和徑賽同時結束。
b、競賽日程的編排方法
按競賽規程規定的比賽天數、單元、時間、組別和項目等,填寫競賽日程安排表,再根據競賽規程中的參賽單位、報名要求等預計各項賽次,然后先填全能項目,后排單項;單項中先排徑賽,后排田賽。
c、編排比賽秩序:
(1)先排全能項目,其次是賽次多的項目,再排跨欄和其他徑賽項目。
(2)參閱兼項表進行核對,檢查有無兼項沖突。
(3)排完徑賽再排田賽,注意兼項和性質相關項目的先后順序。
(4)全部項目排好后,應詳細檢查,如有不妥之處,再進行調整。
編排出多個方案,從中篩選最佳方案。
5、系統的評價及優化
對《學校田徑運動會競賽日程表》進行反復研究、征集意見、調整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