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結構與設計 第三課時 結構強度的分析
通過分析長方體重心的垂線位置與穩定性示意圖,使學生容易理解,比薩斜塔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塔的底面的范圍內。當塔傾斜到一定程度,重心的垂線不再落在塔的底面時,塔就會傾倒。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的穩定性與重心位置有關。
結構重心的位置: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落在就是穩定的,沒有就是不穩定的。
例如:一摞書,整齊放置時的穩如泰山;另一種放法:每本都往一邊慢慢往外放置,到一定程度時一摞書就全倒了。
小資料(中國的斜塔):遼寧瑞州古塔,現存塔身高10米,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該塔建成之后雖幾經地震與洪水破壞,卻始終斜而不倒,堪稱奇跡。
3、結構的穩定性與它的幾何形狀有關。
a、a字形梯為什么載人時能夠保持穩定?如果沒有梯子中間的
生:思考回答
師:一般情況下,梯子打開的時候,梯面與地面組成三角形,梯子本身就能站得穩。當連接兩個梯面的橫桿拉直時,兩個梯面的上半部分就與橫桿構成了穩定的三角形,這就進一步加強了梯子的穩定性,保證梯子能承受人體的壓力。如果沒有梯子中間的拉桿,載人時就不能保持穩定。
b、照相機的支撐架為什么常使用三腳架而不用其他形狀?
生:思考回答
師:分析,因為三角支架與地面有三個接觸點,形成的三角形結構使照相機的支撐架更容易穩定。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結構的穩定性與它的幾何形狀有關。
補充(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建筑中廣泛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房子、橋梁的桁架大多都是由多個三角形構成的;鋼架結構的十字梁同樣是運用這一原理,在四邊形的框架中用兩條桿件作對角線,形成多個三角形,既節省了材料,減輕了結構的質量,又有效地加強了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十字鋼梁也是建筑中常用的構件,如在高壓輸電的鐵塔、懸索橋的塔架,以及摩天大樓鋼架結構中都被普遍地采用。
[案例分析]:靜止狀態的單車如何保持穩定(課本:p14)
(2)單腿支撐
探究
1.調整單腳支撐位置,研究何時最易倒下,何時最平衡?自行車騎起來時,只有兩個支撐點,為什么不會倒下呢?
[試驗 ]:學生騎自行車
[教師講述]:在靜止情況下,自行車本身不能自我平衡,需要加一支撐腳。當由騎車人和自行車構成一個系統時,系統動起來之后,騎車人為系統注入動力,從而在自行車前進的時候,通過人的不斷調節,自行車和騎車人與地面垂直,使自行車的重心落在車輪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內。因此,在沒有明顯的外力干涉時,這一動態系統能夠表現出一種穩定。
2.走鋼絲的人為什么要拿一條長棒?
注意:運動狀態下與靜止狀態下物體的穩定條件有所不同。
這個謎,直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初才解開。一位美國的物理系研究生,通過電腦進行復雜的運算,終于從理論上解決了。問題就出在旋轉速度和摩擦上了。陀螺在旋轉起來時,支持點周圍也不免與支持面(桌面)產生摩擦,而這種旋轉的物體總是使運動趨向于摩擦更小的狀態。當陀螺搖搖晃晃地立起來,終于使一個尖端著地時,就逐漸達到了支持點面積最小,穩定旋轉的狀態,水平的能量轉化成為繞對稱軸旋轉的動作。當然,由于摩擦,它的轉速又會慢慢減小。然后開始搖晃,最后,倒下來,因為這時它要趨向重心更低,更穩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