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動力學的基本問題
二、教學要求和教學建議
全章教學要求
1.在前幾章知識的基礎上對力的概念有進一步認識,掌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的正確方法。
2.掌握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掌握解決有關連接體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理解超重和失重問題。
(一)物體受力分析
教學要求
·對力的概念有進一步認識,掌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的正確方法。
1.能正確地確定壓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的方向。
2.對于確定的研究對象,會正確地分析周圍有哪些物體對它施加力的作用,能畫出受力示意圖。
3.能結合物體的運動狀態分析物體受力情況。
教學建議
1.能否正確對物體受力情況進行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前提,也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的重要檢驗。進行物體受力分析,不但要求學生對力有正確認識,還要對物體運動情況或運動趨勢有正確判斷。因此本節是承前啟后的一節,既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小結,也是學習后面知識的基礎,教學中要給予充分注意。
2.關于受力分析,要使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①明確研究對象,即分析哪個物體受力,只考慮別的物體施予它的力;②能指出施力物體;③不要漏掉確實存在的力,也不要憑空增加力,合力和它的分力不可重復考慮;④要結合物體運動狀態分析受力情況;⑤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明確研究對象后,分析受力時常用隔離法,這是研究較復雜問題的基本方法。
3.忽略次要因素是一種理想化的方法,在分析物體受力時同樣適用。比如:如果摩擦力遠小于其它力時就可不計,所謂光滑就是這種情況的理想化。課本對此有專門的介紹,希望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
4.物體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本功,必須要求學生很好地掌握和運用。但在教學中不可操之過急,對所有學生一律要求,或是在這一節中就要求學生分析過于復雜的問題。對于基本方法掌握不好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以減少后面學習的困難。節后的練習是基本要求,學生應扎扎實實掌握好。
(二)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
教學要求
·掌握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知道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掌握求解這兩類基本問題的思路和基本步驟。
2.會應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解決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問題。
3.會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分別應用牛頓運動定律求解問題。
4.會綜合應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解答有關問題。
教學建議
1.解決動力學問題,首先要確定研究對象,其次要搞清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而不要急于進行計算。應幫助學生逐漸習慣于對問題先做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分析,弄清問題的物理情景,最后再選擇最優方案進行計算。對此,一定要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養成正確的習慣,這對以后的學習很有幫助。
2.很多動力學問題都可以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分別進行分析和求解。這樣可以使復雜問題變得簡單,課本中給出了例題,并用“旁批”的形式加以強調,希望引起注意。
3.本節最后,用花紋線框內的內容,對解決動力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做了小結。最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結論。
4.節后的練習三中的第1題,將問題分成幾個小題目,讓學生逐個解答,意在引導學生思路,幫助學生明確解決動力學問題的基本步驟,為解決復雜問題打下較好的基礎。后面的第2、第3、第4題,也是同樣目的,希望在指導學生練習時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