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2
《聲聲慢》
(詞)
李清照
聯系初中學過的李清照的詞,
進一步了解李清照詞在詞史上的地位和評價。了解她提出的“詞別是一家”。分析和欣賞“易安體”的特色。 內容分析:這是李清照后期詞的代表作。李清照因金兵占領山東,避難至南方,國破家亡夫死,晚年生活凄涼。此詞即寫出晚年生活的心境、環境,抒發內心的深沉凄苦。開頭即用14個疊字刻畫其愁苦心境;接下去通過具體的生活場景展現晚年生活的孤苦無依和愁緒籠罩,配以秋風黃花、梧桐落葉、黃昏細雨、南飛北雁的凄涼景色,細致刻畫其情感。末尾以直抒胸臆結,為全詞的意象作了點題之筆。藝術特色:李清照詞被稱為“易安體”,即是指這種用通俗明白而又俗中有雅的語言,選取典型的生活場景、細節,刻畫出鮮明而又蘊藉的形象,表達深沉強烈的情感。
《滕王閣序并詩》
(駢文)
唐 王勃
了解“初唐四杰”及王勃的詩歌創作(聯系初中課本的《送杜少府》)。了解駢文及特色。分析本文,特別是一些名句。 內容分析:本文寫滕王閣勝境,并由此抒發懷才不遇而又不甘同俗的牢騷,表達渴望仕宦報國、希望提攜的愿望。第一部分介紹滕王閣所在豫章郡的地理位置等情況,介紹宴會盛況及寫作緣由。第二部分寫登閣所見(近景、遠景)。第三部分由此而抒情言志。末尾附《滕王閣》詩。
藝術特色:1、駢文,是興盛于南北朝的文體,由賦發展而來,講究對偶(以四、六句對偶為主,又稱“四六文”)、講究用典故(幾乎句句用典),講究藻飾(文句華麗)。本文即是如此。2、敘事、描寫、抒情、議論的有機結合。3、名句賞析。
《秋聲賦》
(文賦)
歐陽修
結合學過的《前赤壁賦》,進一步了解“文賦”的特點。了解歐陽修及他的創作。分析和評價文中表現的人生感慨。 內容分析:本文生動形象地描寫“秋聲”,刻畫肅殺悲涼的秋景,論述秋的象征及意義,表達厭倦仕宦、不愿爭名奪利、自然閑適的人生態度。這也是作者對當時官場爭斗、宦海風波的感慨。文章首先總寫“秋聲”,與童子對答,引出主體部分,接著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從秋之色、容、氣、意等不同角度寫秋色,再從秋對萬物的摧殺寫秋聲,并引申到秋的象征意義。第三部分由此抒發人生感慨。
藝術特色:1、“文賦”:賦是漢代出現的一種大型的介乎于詩歌與散文之間的文體,以鋪敘事物為主,以問答結構,后來發展為抒情小賦,但又發展為駢賦(講究對偶)。至宋代,吸收了駢賦的結構、句式特點,又加進散文的一些句式,形成駢散結合的文賦。2、多種手法,將抽象無形的“秋聲”描繪得有聲有色。
寫作實踐 詩詞鑒賞文章:詩詞鑒賞文章的寫作,體現出閱讀賞析和寫作的基礎和能力,近年來高考中都有賞析性的寫作要求。要寫好詩詞鑒賞,首先要讀懂詩詞,理解意思,了解詩詞的一些背景;其次要看清題意,要求是從思想內容、形象意義,還是藝術表達手法來寫;三是要熟悉和掌握一些詩詞評論的術語,在評論中運用;四是組織好文字。可結合課文提供的例子,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附:關于李白與杜甫:嚴羽《滄浪詩話》:“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