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2
關于《雷雨》的含義:一是全劇的自然背景,成為推動全劇故事情節(jié)的線索和有機組成部分。二是象征了當時社會和封建家庭沉悶、黑暗,預示暴風雨的來臨。三是塑造了具有“雷雨”性格的、不惜一切、不顧“亂倫”反抗壓迫,追求個性自由解放的女性蘩漪。作者對這一人物的塑造,既同情她的遭遇和反抗,受到周家兩代的蹂躪,引發(fā)她的反抗,說明了環(huán)境如何把她逼成這樣;但也批評了她站在個人主義立場上的反抗是利己主義的,殘忍的,最后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關于《雷雨》中的矛盾沖突:劇本寫了周魯兩家八個人物:周樸園、蘩漪、周萍、周沖、魯侍萍、魯貴、魯大海、四鳳。構(gòu)成了夫婦、父母、父子、母子、母女、兄妹、兄弟、父女、主仆之間的復雜矛盾。但其中哪一條是主要的矛盾沖突呢?研究者們有著不同的說法:
(1)以周樸園為代表的剝削階級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沖突;
(2)以周樸園為代表的封建專制主義與以蘩漪為代表的追求資產(chǎn)階級自由平等之間的矛盾沖突;
(3)周萍與蘩漪之間的矛盾沖突;
(4)封建家長周樸園與婦女之間的矛盾沖突;
(5)周樸園、周萍一方與侍萍、四鳳一方之間的矛盾沖突……
對此,曹禺自己在1980年10月杭州講學時認為:“這個戲的矛盾主線是什么?在我寫的時候,確實沒有想過。以后問的人多,逼得我去思索。《雷雨》寫了兩家人——周家和魯家,這兩家有極密切的關系,又有很深的矛盾。按我的意見,戲的中心人物是周樸園,他的對立面是魯侍萍。要說矛盾主線,這就是矛盾主線,其他人物的矛盾,都是從周樸園、魯侍萍身上派生的。”但是,他又說:“我雖然這樣分析,自己還是懷疑這種分析是否科學。”
關于周樸園人物形象:周樸園是周、魯兩家悲劇的罪魁,是一個封建專制家長和官僚資產(chǎn)階級的典型,在他身上,既有封建階級的專橫霸道,又有資產(chǎn)階級惟利是圖的不擇手段,更有兩者共有的殘忍、狡詐、虛偽、自私的本質(zhì)。這個人物的深刻性,在于揭露了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封建性。作者自己說:“這個人壞到家了,壞到了連自己都不認為是好人的程度。”他在礦上、家中都是一個專制的“暴君”。
關于他對待魯侍萍的問題,有人認為他的懷念是虛假的,作者對此不同意。他說:“周樸園是個資本家,也是一個‘人’。他一直保持著初戀時對魯侍萍的感情,保留了她的照片,牢記著四月十八日是她的生辰,客廳的擺設仍保持著三十年前的老樣子。這不是虛偽的,而是周樸園對魯侍萍的真誠懷念。”“但周樸園懷念的是三十年前年輕、美貌的侍萍,當三十年后,變成‘老得不象樣了,滿臉皺紋,穿一身土頭土腦衣服’時,他立即擺出本階級兇狠、殘忍、極端利己的本質(zhì)。這也是‘人性’,一個剝削者的人性。”(1980年杭州講學記錄)
第三專題《筆落驚風雨》:本專題為古典詩詞賦專題,選取了唐詩4首,南唐及宋詞4首,唐、宋賦各一篇。這些作品不同時代,不同體裁,不同風格。
古典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瑰寶,體現(xiàn)出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學藝術,熟悉與否,成為一個人是否有高雅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的重要標志。從小學以來,語文課本中已經(jīng)學習了許多古典詩詞,進入高中,應從更高層次,即從積累整合(同一作家、或同一流派、風格、體裁的作品的歸納、比較等)、文學鑒賞角度去學習。教師也要從這樣的要求去幫助、引導學生掌握古典詩詞中必要的作家、作品知識,從思想內(nèi)容、藝術特色等方面去鑒賞、評論的方法,掌握詩歌評論的一些術語。還應該圍繞課文中的作家作品適當拓寬閱讀面,引導學生課外擴大閱讀,領略和鑒賞到更多作家不同風格的名篇佳作。